“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甜椒儿妈妈 , 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 , 喜欢分享 , 喜欢倾听 , 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 , 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 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 , 请勿抄袭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观念 , 好的要延续 , 不好的要修正 , 才会越来越好 。
在育儿方面 , 传统的方法太多了 , 到目前为止 , 很多家庭还是会原封不动地按照传统的一套育儿方法来执行 。
记得之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 主要是有事情 , 也是第一次上门 , 去的时候2岁的宝宝正在玩积木 , 玩得很专注 , 看到客人来了 , 奶奶赶忙打断了孩子让孩子喊阿姨 。
虽然孩子很不情愿 , 还是按照奶奶的引导做了 。
我赶忙制止说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继续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奶奶吧啦吧啦说起来没完 , 接着让孩子背诵古诗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我理解奶奶的这种做法 , 是出于好客 , 完全是好心 , 而让孩子背古诗 , 也是为了显示孩子的优秀 。
但是她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
中国家庭式礼貌之一:“孩子一定要有教养 , 见人不叫不像话”
朋友的婆婆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 , 她好客热情 , 是个很不错的长辈 。
她说“孩子见人就要叫人 , 否则就是没有礼貌 , 没有教养” 。
我也是这样被父母教育长大的 , 实话说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见到认识的人都是发怵的 , 因为要上前认真地喊上一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 这种后遗症发散到了学校里 , 见到熟悉的同学都想要躲着走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 就是因为见到认识的人不打招呼会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 , 会得罪别人 , 但是又实在是不想去打招呼 , 因为真的不太熟悉 , 不知道说什么好 。
直到后来我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 发现即便是我们见了面不去打招呼 , 其实也不影响我们原本的关系 , 我的社交就变得正常多了 , 我也不会处处去忽视自己的感受以别人为中心了 。
但是小时候建立起来的习惯 , 花费了好多年才克服 。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把大人的社交渗透到孩子当中 , 家里来了我们的朋友 , 如果是孩子熟悉的朋友 , 孩子当然要去打招呼 , 甚至不需要家长提醒 , 但是如果来了孩子不太认识的人 , 真的没有必要强制孩子去做这件事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在大街上遇到认识的人 , 就更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打招呼了 , 除非孩子是愿意的 。
孩子的性格基础不同 , 有的孩子就是喜欢跟人打招呼 , 告诉孩子如何称呼对方很正常 , 如果孩子性格不是很外向 , 不愿意去打招呼 , 家长没有必要去强制 , 更不要以“不打招呼就是没有教养”来绑架孩子 , 真正的教养是“不打扰他人” , 而不是以是否跟别人打招呼为衡量标准 。
中国式家庭的礼貌之二:你家孩子很棒 , 我家孩子不行
中国人讲究谦逊有礼 , 越是在不太熟悉的朋友之前 , 越是表现得谦逊有礼 , 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 。
比方说 , 对方称赞孩子“你家孩子唱歌唱得真好” , 家长作为礼貌回回:“还差得远呢 , 不如你家孩子 。 ”
再比方说 , 对方家长称赞:“你家孩子考得不错 , 脑子好 。 ”作为礼貌家长会说:“哎呀 , 哪里 , 看谁谁家的孩子才真棒 , 他才不行 。 ”
“中国式礼貌”你家有几条?明明是成年人的社交,为啥要带上孩子
文章图片
在我们的意识中 , 有来有往方为礼 , 你主动称赞我的孩子 , 我就要谦逊一些抬高你的孩子 , 这样才是有礼貌的 。
这本来是大人的社交 , 但是实际上却影响了孩子 , 父母经常如此否定孩子 , 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值得肯定 , 会逐渐变得自卑起来 。
中国式家庭的礼貌之三:大的就该让着小的
中国传统家庭中 , 谦让是父母经常提到的 。
孩子们最是单纯的 , 心里想什么 , 嘴上就会说什么 , 行为上就会展示什么 , 孩子是不会迁就自己 , 满足别人的 , 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考虑到自己的感受 , 这才是正常的 。
我们要教育孩子“谦让” , 但是前提是彼此谦让 , 老大懂得让着老二 , 老二会尊重老大 , 也会让着老大 , 这样才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