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什么节,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导读: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小正月等,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说如今的春节法定节假日到正月初六就结束了,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人们还是普遍把正月十五元宵节视为春节的正式结尾 。现在元宵节更多的是作为春节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是尾声的形象而存
七月初七是什么节,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小正月等,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说如今的春节法定节假日到正月初六就结束了,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人们还是普遍把正月十五元宵节视为春节的正式结尾 。
现在元宵节更多的是作为春节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是尾声的形象而存在,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元宵节确有着更多更丰富的政治、宗教、人文意义,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版的“情人节” 。
上图_ 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狂欢热闹节日氛围下的浪漫爱情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过元宵节称为“闹元宵”,这在布满着典雅含蓄氛围的中国传统节日里可谓是独树一帜,热闹甚至是狂欢,是元宵节鲜明的节日特征 。在元宵节前后数天,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会组织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繁华夜市 。
与狂欢的节日氛围相对应的是,礼仪尊卑、男女有别这些平时丝毫不得违反的“禁忌”在元宵节前后几日也松弛得多,帝王将相们也从深宫大院走入市井闹市,与民众打成一片,与民同乐 。史载宋仁宗赵祯曾带着妃嫔们在元宵节当夜在皇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皇宫外与民众共同游乐,而宋徽宗赵佶更为夸张,甚至答应民众在元宵节期间进入皇宫大内游览参观,有时还会赏赐民众黄金、美酒等,这也可以看出这个艺术造诣极高的“亡国之君”的另一亲民之面 。
《水浒传》中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曾描述小旋风柴进于元宵节当夜进入皇宫内游览的场景(一个前朝皇室后裔参观当朝皇宫,相称值得玩味),虽是小说家之言,但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
上图_ 李逵 (《水浒传》中的人物)
在这种无拘无束的宽松氛围下,平时深受封建礼教管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轻姑娘们,自然也有了一年中难得的外出时光,即使在外玩到深夜,也不会受到家中长辈的苛责 。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忽然在热闹繁华的街市上出现很多年轻女子,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而很多平时限于礼教纲常压抑的年轻男女,可以在这样的节日里名正言顺的一起赏花灯、猜字谜、逛夜市,寻找自己的缘分和爱情 。
宋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该书被认为是《水浒传》的蓝本)中曾记载元宵之夜的汴梁城,年轻男女们在繁华热闹的夜市中携手游玩、谈情说爱,人数竟然有上万人之多!由此也不难看出元宵节浓浓的浪漫氛围 。
上图_ 明朝《宪宗元宵行乐图》
经典文艺作品里的浪漫元宵
尽管没有现在的影像技术,但古人还是用他们生动柔美的文笔,或小说、或戏剧、或诗词,记录下了元宵节发生的那些或凄美、或动人的多姿多彩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
脍炙人口的成语“破镜重圆”,来源于唐代孟棨所著《本事诗》一书,据称陈朝陈后主妹妹乐昌公主和丈夫徐德言在陈朝灭亡被迫分别之际互留一半镜子作为信物,五年之后的元宵节之夜,苦苦寻妻的徐德言在长安城偶遇一老妇售卖半面镜子,这才得知其系乐昌公主遣人所为,于是二人这才重逢 。
流行于福建等地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剧目《荔枝镜记》,也记载了陈三和五娘两位青年男女在元宵节夜市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 。
而明朝末年由阮大铖(值得一提的是,曾在东林党和阉党间充当“两头草”后又降清,口碑极差的阮大铖同时又是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的文学戏剧大师)所著的闻名戏剧《十错认春灯谜记》,也描述宇文彥与韦影娘因元宵节灯会相识的姻缘故事 。
上图_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而记载元宵节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 。辛弃疾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里,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词句,描述了在元宵之夜的一次令人神往的邂逅,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派“头部”词人,其“跨界”写起婉约派词作来,竟然丝毫不逊于柳永、周邦彦这些“婉约顶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