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灭十族的不仅是方孝孺,还有众目睽睽下行刺朱棣的景清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 如果不算屠城这种无差别屠杀 , 方孝孺是历史中第一个 , 也是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 。 其实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人也遭受了同样的惨祸 , 而且多出的一族是比方孝孺的“门生一族”更无辜–“乡族” 。
景清 , 陕西真宁县寨子村人 。 洪武二十七年殿试高中榜眼 , 初授编修一职 , 后改任御史 。 洪武三十年 , 因为奏疏上写了错字 , 被太祖降罪关进了诏狱 。 虽然不久后又被太祖宽宥 , 但是他也离开了朝堂 , 外放地方 。 三十年春 , 召见 , 命署左佥都御史 。 以奏疏字误 , 怀印更改 , 为给事中所劾 , 下诏狱 。 寻宥之 。 诏巡察川、陕私茶 , 除金华知府 。 《明史·列传·卷二十九》
【历史故事】被灭十族的不仅是方孝孺,还有众目睽睽下行刺朱棣的景清
文章图片
建文初年 , 景清被调往北平任参议 。 在这里景清结识了自己的宿命之敌–朱棣 。 景清和普通木讷只读圣贤书的科举腐儒不一样 , 不但才学兼备而且逻辑明晰 , 口才也属上佳 。 因此朱棣非常赏识景清 , 常摆下龙门阵并邀请景清前来辩论 , 以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
由此可以看出景清和朱棣最初的私人关系还是不错的 , 即便不能称之为知交好友 , 敌对是绝对算不上的 。 但是这并不代表不会决裂 , 而且是用一种出乎朱棣预料的方式来决裂 。
建文二年 , 景清被建文召回京师并升任御史大夫 。 同一年 , 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 从这个时候起 , 在景清心中 , 朱棣就和叛逆划上了等号 。
注:太祖改组御史台为都察院后也取消了“御史大夫”这个官职 , 建文登基后推行“复古改制”又将“都御史”重新改称为“御史大夫” , 品级和职权等都没有变化 。
在靖难期间 , 景清一直是建文身边参与机密的重要大臣 , 并且和方孝孺等关系非常亲密 。 在朱棣兵临京师时 , 据说还约好了方孝孺等人一起殉国 。 然而南京城破 , 建文自焚后 , 景清非但没死 , 还和不少朝臣一起去皇宫拜见朱棣表示效忠 。
出于政治需要以及之前两人的良好关系 , 朱棣并没有计较他帮建文出谋划策对付自己的“黑历史” , 命他官居原职 。
【历史故事】被灭十族的不仅是方孝孺,还有众目睽睽下行刺朱棣的景清
文章图片
其后在方孝孺被灭十族以及众建文忠臣被屠戮的过程中 , 景清也如同一个看客一般 , 站在局外默不出声 。 因此不少人讥讽他“言不顾行 , 贪生怕死” , 景清似乎被坐实了墙头草的身份 。
对于朝野内外鄙夷的眼光 , 景清丝毫不以为意 , 是因为这都是景清麻痹朱棣的假象 。 他压抑愤怒和痛苦 , 只是在等一个机会--他想手刃仇人为建文和他的同志报仇 。
觉得时机成熟后 , 在一次早朝时 , 景清暗藏一柄短剑进入宫城 。 准备效法荆轲 , 在朝会时找机会行刺朱棣 。 但是景清没想到的是 , 朱棣的警惕性出奇地高 。
史书里对这段的记载相当传奇 , 说是前一日钦天监密告“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 。 朝会时 , 朱棣发现就景清一人身着绯袍 。 急命人搜查 , 果然搜出了武器 , 行刺尚未开始就失败了 。 一日早朝 , 清衣绯怀刃入 。 先是 , 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 , 甚急 。 成祖故疑清 。 及朝 , 清独著绯 。 命搜之 , 得所藏刃 。 《明史·列传·卷二十九》
对于这段记载 , 笔者个人觉得很不真实 。 可能是史官为尊者讳 , 强行给朱棣加上天眷顾的戏码 。 因为明朝规定一至四品的官员穿绯袍(大红色朝服) , 正常来说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需要参加朝会 , 不太可能出现只有景清一人身着绯袍的情况 。
事实可能是 , 景清武力值太低 , 刚出手就被侍卫给制服了 。 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愚见 , 真相如何 , 大家各抒己见 。
【历史故事】被灭十族的不仅是方孝孺,还有众目睽睽下行刺朱棣的景清】起初朱棣并不愿意接受行刺的事实 , 因为朱棣自认为和景清私交不错 , 也觉得自己待景清不薄 。 更重要的是已经自认为是“受命于天”的天子的朱棣 , 接受不了这种“背叛”和对他身份的质疑 。 对他而言景清的行为不单是威胁他的生命 , 还是对他公开的羞辱 。
因此朱棣责问景清意欲何为 , 如果景清扯些“误会”、“鬼迷心窍”之类的由头 , 虽说没机会保全自己的命 , 但是之后的惨剧是大概率不会发生的 。 景清答复“欲为故主报仇耳” , 证实了朱棣不愿意相信的背叛和羞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