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位具有着传奇色彩的皇帝 , 虽然只是一介莽夫 , 却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多年的打拼 , 硬生生的带领起义军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 开创了大明王朝的辉煌 , 这样的成就纵观中国千百年的历史 , 也就唯独朱元璋能做到这种地步 , 正因如此 , 朱元璋深受世人的推崇 , 关于他的很多故事也流传于民间 。
在其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 据传言当时朱元璋出巡体察民情 , 路途中碰到一位尼姑居然状告一个和尚非礼她 , 这样的稀奇事朱元璋自然要前去查看 , 一探其中的真相 , 可是这个案件因为缺乏足够确凿的证据 , 一时间难以作出决断 , 而这时候 , 朱元璋只是问了一下尼姑 , 当即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那朱元璋为什么只是问了一下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其中有怎样的隐情和故事呢?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致力于民生建设和社会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无论是在世人的眼中 , 还是在历史的评价上都是一位褒贬不一的皇帝 , 因为他在位期间极度重视手中的政权 , 性格也因此变得非常地多疑 , 而且愈加地杀伐果断 , 为了稳固明朝的政权 。
保住自己的皇位 , 甚至不惜残害忠良之臣 , 而很多无辜之人也因此饱受牵连 , 轻则被贬谪或流放充军 , 重则直接被处死满门抄斩 , 大大小小的血案加起来有数万条人命之多 ,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是一位比较残暴的君主 。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可朱元璋这样残暴的统治为何没有被推翻呢?原因是他在治理国家和对待百姓上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 因为他本身就是平民出身 , 自幼饱经苦难折磨 , 而且年少时为了能够活下去还被迫出家当和尚以求得生存 ,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 , 所以他登基称帝后致力于民生的建设和社会发展 , 希望能够改变落后破败的社会状况 , 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
就比如在处理朝政上 , 朱元璋每天都要批阅一定数额的奏折 , 力求自己去完成每天的任务或者是超额完成 , 常常忙碌到深夜 , 这样的做法三十年如一日 , 从未有过懈怠和改变 ,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 尤其重视农民耕种的问题 。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他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们开垦荒地 , 而且还将十分之一的国家土地免费分配给农民耕种 , 在这片土地上的收入决定免税三年 。 正是这些有利于民政策的实施使社会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 再加上朱元璋勤于朝政 , 明朝的政权逐渐稳固 , 也逐渐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出巡路遇尼姑状告和尚非礼
朱元璋在忙于朝政的闲暇之时经常在经常出巡体察民情 , 以切实了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 , 而在一次出行中朱元璋遇见了一件稀奇事 , 据传闻当时朱元璋跟臣子刘伯温一同在都城南京出巡 , 还没等走多久便看见不远处一群人围了过来 。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这自然吸引朱元璋前去查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 等到了那里 , 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尼姑 , 向当地的县令状告一个和尚非礼他 , 这样的事情可真是罕见 , 别说在明朝的历史上 , 就是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极少有出家人违背佛门轻微 , 甚至还犯下这等大罪 , 这等稀奇事朱元璋自然要一探究竟 。
当地的县令面对尼姑的喊冤叫屈自然也是接下了这个案件 , 可是这个案件存在诸多的疑点 , 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和尚非礼了她 , 只是这个尼姑一顿的哭诉 , 看上去是万分的可怜 ,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让县令犯了难 , 没有相关的人证物证这让他怎么断案?
【爱历史】尼姑告和尚非礼,朱元璋只是?闻了一下?尼姑,便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总不能凭借尼姑的一面之词就给这个和尚定罪啊!更让县令为难的是这个和尚竟然还是出自曾经朱元璋出家的寺庙龙兴寺 , 这要是没处理好这个案件 , 或者是冤枉了这个和尚 , 很可能触怒朱元璋招来杀身之祸 , 所以这个案件一时间难以决断 , 县令也是举棋不定 , 不知该如何是好 。
巧妙断案 , 真相让人意想不到
对于这样疑难的案件朱元璋更是好奇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于是他拿出身上的令牌让衙役的人递给县令看 , 县令看到后也是大吃一惊 , 马上将朱元璋接到了后堂 , 朱元璋则表示 , 自己只是作为旁听 , 想看一下这个案件究竟有怎样的原委 , 让他照常行事 , 不要在意自己的身份 , 就这样朱元璋以普通官员的身份坐在了衙门审讯厅的一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