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公元前262年 , 秦国攻占野王 , 将韩国疆域一分为二 , 上党郡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命令 , 而是打算归赵 , 赵国也愿意接受上党 , 秦国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 从此引发了秦赵之间的战争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战争大致的过程是 , 秦赵两军在上党重镇长平 , 形成对峙之势 , 接着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 以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 , 替换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赵括一改此前的策略 , 率部采取主动出击 , 导致了被围长达46天 , 最终赵军在长平大败 , 元气大伤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大败的第一责任人 , 自然是赵孝成王赵丹 , 只能说 , 对其多点理解吧 。 为何这么说呢?赵孝成王即位之初 , 是其母亲赵威后临朝听政 , 说明了此时赵丹年幼 , 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还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后果 , 需要母亲的保驾护航 。
但赵威后明显水准也不咋地 。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 , 秦国趁着赵国政权更替之际 , 攻占了数座城池 , 赵国无奈向齐国求援 , 但齐国提出了 , 要长安君前往作质子的条件 。 赵威后因非常疼爱小儿子 , 罔顾赵国的形势危急 , 执意不肯 。
母后帮不上忙 , 年幼的赵丹 , 执政经验尚浅 , 身边的重臣便成为了重要的智囊 。 公元前265年 , 赵孝成王即位 , 也正是在这一年 , 燕国进攻赵国 。 赵孝成王采纳了三叔平原君赵胜的建议 , 将“济东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割让给齐国 , 换取田单领兵拒燕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赵奢
国家存亡之际 , 自当效命于疆场 , 平原君这种“骚操作”,将赵奢、廉颇这些赵国名将置于何地?难怪赵奢当面质问道 , 国奚无人甚哉!意思是说 , 这不是藐视赵国无人 , 打脸赵国吗?
后来的战果 , 也果真如赵奢预料的那样 。 齐赵两国是近邻 , 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 试问田单又怎么会真正为赵王效力呢? , 增强了赵国 , 也就间接削弱了齐国 。 赵丹叔侄的决策 , 不仅付出了济东大片土地 , 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仅仅取得了中阳等三座小城 , 事倍功半不说 , 还寒了本国将领的心 。
当面对唾手可得的上党郡十七城之时 , 赵丹不由得心花怒放 , 多少可以弥补上亏空嘛 , 倾向于接受上党郡 , 但又觉得事情太大 , 后面还有秦国 , 又向三叔赵胜征询;或许出于同一心理 , 赵胜力挺赵丹 , 作出接受上党的决定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但要说上党郡守冯亭心甘情愿献出上党郡 , 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 , 其面对前来册封的赵胜 , 是垂涕不见 , 并说了“吾不处三不义也”;接着发生了“赵遂发兵取上党” 。 表明了冯亭不愿上党被秦国吞并 , 也未必愿意归入赵国 , 只是韩、赵两国渊源比较深 , 是希望借助赵国的力量 , 对抗秦国 。
但在赵丹叔侄的操作下 , 是出兵强占了上党 , 此举令到赵军在上党顿失人心 , 使得赵国孤立地在长平 , 与秦国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 这是赵丹三叔的“杰出”表现 。 四叔平阳君赵豹也好不到哪里去 , 在赵丹征询其意见之时 , 也只是消极地建议不要接受;难道秦国吞并了上党 , 就不会找赵国麻烦了吗?
再说说长平之战的兵力 。 种种迹象表明 , 长平之战中赵军被坑杀的数量 , 很可能没有45万 , 相应地 , 秦军兵力也不会达到能够围困赵军的50余万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
按照学者根据《汉书地理志》 , 统计的人口数量 , 倒推战国时期秦国的人口大概在600万 , 剔除50%的女性以及剔除男性中15岁以下、60岁以上等不适合入伍的 , 秦国总兵力大概在120万;同理 , 赵国的总兵力在50万左右 。
在许多人看来 , 好像长平之战 , 就是秦赵两国之间的决战了 , 事实上并不是 。 试想一下 , 秦赵两国可能一上来 , 仅仅为了一个郡就“梭哈”吗?视其他诸侯国不存在吗?视北方匈奴人不存在吗?两国的盘子 , 还很大呢 。
再看看王龁的级别 , 仅仅是个十等爵位的左庶长 , 这也不像是要决战 , 派出的将领级别吧;其次 , 后来秦国灭楚国之时 , 秦王选择了李信 , 因为其只要20万部队 。 也即是说 , 军功爵是一个军人的战绩 , 秦王断不可能将大部分“身家” , 压给资历很浅的人;这就好比出现了 , 让身为营、连长的王龁 , 去指挥一个集团军 , 是不太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