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八旗军衰弱,绿营兵肩负重任:立国即有的生计问题,是一重要原因( 二 )


但是 , 十年之中 , 强烈要求回北京的有九十多户 , 这一做法失败了 。
乾隆年间 , 清政府在拉林开垦荒地 , 建造房屋 , 安置旗人去那里种地 。 原计划安排三千户 , 结果只去了两千户 。 而且 , 很多人去了之后 , 又陆续逃回了北京 。
【爱历史】八旗军衰弱,绿营兵肩负重任:立国即有的生计问题,是一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
从事农耕的八旗兵丁(图景)
后来 , 清政府又欲在双城堡安置三千户旗人 , 结果只去了六百九十八户 。
这些旗人子弟 , 由于长期地恣情享乐 , 既没有从事农耕的习惯 , 又没有生产劳动的技能 , 甚至连坐收租息都不想办理 。 这种情况下 , 劝其从事农耕 , 以解决生计 , 显然难以做到 。
三、“生计问题”的影响:动摇根基 。
随着生计问题的日趋严重 , 八旗兵丁要求解决温饱、改善生活待遇的反抗斗争不断出现 。 其主要方式是逃亡 , 或者直接冲击政府 。
康熙、雍正年间 , 旗人兵丁逃亡的事件已经频发 。 到了乾隆、嘉庆年间 , 情况更加严重 。 嘉庆时代 , 山海关等八处 , 一年之内发生了近三百起八旗兵丁逃亡事件 。
清政府为了控制八旗兵丁的逃亡 , 制定了“逃旗法” , 既惩治擅自脱逃的兵丁 , 也处罚监管不力的官员 。 但是 , 仍无法有效阻止 。
【爱历史】八旗军衰弱,绿营兵肩负重任:立国即有的生计问题,是一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
将官、官吏在计划阻止逃亡兵丁(剧照)
这样一来 , 逐渐成为痼疾的八旗兵丁的“生计问题” , 不断削弱着八旗军队的战斗力 , 不断地冲击着八旗制度 。
综上所述可知 , 清政府不从源头上着眼 , 不从制度上变革 , 只是通过“赏赐”、“劝其农耕”、“腾挪兵额”等方式、途径去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而且范围、作用都有限 , 故不能真正化解“八旗生计”的危机 , 从而使其动摇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基础 。
主要参考文献:《纪旗人生计》(王云庆)、《清仁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