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可开启的金华桥

本文转自:今晚报
●沽水津桥
可开启的金华桥
【历史故事】可开启的金华桥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可开启的金华桥】建于1905年的金华桥 。
【历史故事】可开启的金华桥
文章图片
1994年对金华桥进行拓宽加固 , 周边环境也大为改观 。
清初 , 天津比较重要的渡口建有六座浮桥:西沽浮桥、钞关浮桥(北浮桥)、盐关浮桥(东浮桥)、院门口浮桥、窑洼浮桥、老龙头浮桥 。 后来 , 又建了更为先进的铁桥 。
光绪十三年(1887) , 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 , 为便于天津城到行署间的来往 , 拟把大胡同南端的院门口浮桥改为铁桥 。 因铁桥不能开启 , 影响行船 , 遭到盐道反对 , 于是便把这座铁桥移建到子牙河上 , 即第一代大红桥 。 光绪十四年(1888) , 在李鸿章的主持下 , 建一座能开启的铁桥被提上日程 , 以解决水陆两方面的交通问题 , 并请英国技师设计 , 建成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可开启的西式铁桥 , 定名金华桥 , 俗称“老铁桥” 。 据《津门保甲图说》记载 , 这座桥的上游西南岸 , 曾有一处“金华园” , 该桥取名金华桥应该与此有关 。
光绪三十一年(1905) , 金华桥进行了重建 , 其桥全长38.46米 , 总宽13.3米 , 车道宽10.3米 , 人行道设在梁内侧 , 各1.5米 。 桥面为木板铺设 , 最大载重量为10吨 。 下部结构系石砌桥台 , 中墩为小型沉箱基础 , 俗称“铁罐” 。 中孔为双叶立转下承开启跨 , 采用人力开启 。 此前的“老铁桥”被迁移至金钟河上 , 更名金钟桥 。 1918年三岔河口裁弯取直时 , 其中一段金钟河被废弃 , 于是金钟桥便迁建于三条石以东的南运河上 , 仍称金钟桥 。
1920年南运河裁弯取直 , 裁掉了南运河侯家后一段 , 院门口的金华桥正在这段被裁掉的河道上 。 于是金华桥便从院门口移建于北大关 , 仍称金华桥 。 1982年 , 河北大街拓宽时 , 把开启式的金华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 1994年 , 在原桥基础上进行拓宽 。
近些年 , 经多位专家考证后认定 , 金华桥北岸东侧 , 就是当年朱棣渡河之处 。 这一点从史料上能找到一些证据 。 例如:从清代雍正时修订的《长芦盐法志》内页插图上 , 可看到北浮桥(今金华桥)以东 , 曾有两座朱棣所造的牌坊 , 分别命名为“龙飞”“渡跸” 。 而“龙飞”“渡跸”都是皇帝的专用词 。 此外 , 1960年曾在北大关附近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 , 上面刻着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 , 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 。 由此说明 , 朱棣渡河处就在附近 。
2008年 , 在金华桥与金钟桥之间的堤岸上 , 兴建了“天子津渡”遗址公园 。 内有汉白玉朱棣牵马塑像及“天子津渡”碑刻 , 上书“明建文二年 , 燕王朱棣由此渡河 , 克南京取皇位 , 改元永乐 , 翌年赐名天津 , 始设卫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