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夕开业好不好吉利吗,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 五 )


结扎巧姑陕西黄土高原地区 , 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 , 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 , 谓之巧姑 , 不但要供瓜果 , 还栽种豆苗、青葱 , 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 , 剪豆苗、青葱 , 放入水中 , 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 , 还穿针走线 , 竞争高低 。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
拜“七娘妈”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 。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 , 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 , 大都多年未能归 , 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 , 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 , 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 , 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 , 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 , 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 , 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 , 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这一天 , 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 , 行成人礼 。台湾民众认为 , 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 , 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 。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 , 因此 , 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婴儿出生满周岁后 , 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 , 带上丰盛的祭品 , 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 , 到寺庙祭拜 , 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 , 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 , 系在颈上 , 一直戴到16岁 , 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 , 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 , 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 , 庆贺一番 。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 , 但很看重保健食俗 。每到七夕之际 , 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
七夕这天晚餐 , 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 , 晚饭后 , 分食石榴 。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 , 因而很受欢迎 。说来有趣 , 台湾七夕的晚餐 , 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干饭 , 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 。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云东 。那是景佑元年(1034年)夏令 , 闽南一带瘟疫流行 , 好心的名医吴云东带着徒弟 , 四处采药救治百姓 。他见许多大人小孩患有虫病 , 就倡导人们在七夕这天购食使君子、石榴 。因七夕这天好记 , 期间又是石榴成熟季节 。所以 , 民众都遵嘱去做 ,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 后来便相沿成俗 , 并随着闽南移民过台湾而沿袭至今 。由于吴云东医术高超 , 医德高尚 , 上自皇家 , 下至贫民 , 都尊崇他为医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