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

【历史故事】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王莽的大将严尤说在对付匈奴的问题上 , “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 , 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从古至今的职场中 , 最棘手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 莫过于指出领导的错误 。 假如直说 , 很容易损害领导的威严 , 不仅达不成目的 , 还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但若太过于拐弯抹角 , 则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听不懂 , 起不了效果 。 因此 , 高明的部下 , 经常会选择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 有时甚至不得不有偏向性地扭曲事实 。
新朝的严尤就是这样 , 为了劝阻王莽对匈奴用兵的错误决定 , 他一口气把周、秦、汉三个朝代的对匈奴政策“数落”了个遍 。 这种看似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行为 , 实际上是用心良苦 。
先搞明白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 。 这一决策 , 确实是毫无必要的重大的错误 。
自汉武帝时期起 , 西汉王朝与匈奴进行了断断续续长达百年的战争 , 终于击垮了对方 。 甘露三年(前51年) , 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亲自赶往长安向汉宣帝俯首称臣;建昭三年(前36年) , 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调集各附属国兵马远征康居 , 诛杀北匈奴郅支单于 。 至此 , 西汉取得了汉匈战争的彻底胜利 。
其后 , 在“明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霸气宣言的威慑下 , 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处于汉王朝的控制之下 , 呼韩邪及其后裔一直对中原毕恭毕敬 , 甚至连王莽篡汉时也毫无改变 。
【历史故事】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
文章图片
王莽
王莽篡汉在后世颇招非议 , 但这一结果的出现其实是刘氏皇室自己造成的 。
自汉元帝起 , 西汉政治逐渐崩坏、外戚参政成风 , 统治者“各从其欲 , 欲所无穷”;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百姓流离失所 , 甚至卖身为奴 , 导致财富向地主豪强手里集中 , 朝廷及民间都困顿不堪、动荡四起 , 史称“国家空虚 , 用度不足 。 民流亡 , 去城郭 。 盗贼并起”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 王莽被他所代表的儒生阶层推上了统治中心 。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 , 他正式改国号、建立新朝 , 随后立即着手开启了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方案 , 即所谓的“王莽改制” 。
王莽的许多改革政策带有现代观念的影子 , 比如实行耕地国有制、禁止买卖 , 废除奴隶制(当时百姓卖身为奴成风) , 征收工商业所得税等等 。
但实际上 , 这些政策在那个时代并不稀奇 , 早在汉武帝时期 , 为了打击地方豪强 , 西汉朝廷就采取了强制豪强地主迁徙、施行盐铁专卖等政策;而王莽推行的井田、均输、解放奴婢等措施 , 其实是对汉武帝政策的继承 , 本质是为了打击豪族地主阶层 , 避免破产农民大量被地主阶级控制 , 使朝廷的赋役人口无限制地减少 。
为了让自己的改革更具合法性 , 王莽的思路是“托古改制” , 即利用人们对西汉统治者的失望、举起恢复周王朝礼制的旗号 , 以“上古圣制”的外衣来争取各阶层的支持 。
【历史故事】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
文章图片
王莽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 , 但王莽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推崇古制 , 而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客观情况 , 并且行动过于简单粗暴 , 丝毫不讲究策略 。 比如他无视现实规律 , 强行推行均田制 , 激起了地主阶层的集体反对;强行废除五铢钱 , 导致经济混乱 。
如果说上述经济政策的失败顶多是有心无力的话 , 那他在制度方面的一些新想法则堪称让人莫名其妙 , 比如这一点:降低爵位 。
称帝之初 , 王莽即下令:“汉氏诸侯或称王 , 至于四夷亦如之 , 违于古典 , 缪于一统 。 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 , 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 ”
王莽在这里提到的古制 , 指的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的爵位制度——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 其中 , “王”特指周天子 , 大的诸侯国首领则称“公” , 比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等等 。 等级分明、不可僭越 , 这就是周礼所推崇的“礼制” 。
当然了 , 在春秋时期 , 那些与周王室关系疏远的蛮夷君长就干过僭越的行为 , 比如“南蛮”楚国一早就自封为王 , 这也让中原诸侯国颇为气愤;到了战国时期 , 随着礼崩乐坏已成定局 , 几乎所有的诸侯都自称“王” 。 而随着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一称号 , “王”更是泛滥成灾 , 西汉的宗室子弟大都封王 , 乃至归顺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首领 , 也被加封了这一曾经无比尊贵的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