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误读的马士英:小人中的君子,壮烈殉国却惨遭抹黑( 二 )


事情到此本该告一段落了 , 谁知充当中间人的史可法自己都不看好这个方案 , 私下吐槽说这版拥立方案就是兵祸的开始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 史可法的言论很快被传扬了出去 , 一时朝野舆论沸腾 。 意识到说错话的史可法吓得“引避不言” , 舆论压力一下子全压到了马士英身上 。
据后世学者推测 , 当时清军步步紧逼 , 桂王又远在广西 , 留给马士英的时间不多了 。 想来马士英或许也是出于“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考虑 , 当机立断决定还是按照最初的想法 , 拥立近在淮安的福王称帝 , 这便是后来的弘光帝 。
果不其然 , 弘光帝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 , 清军兵锋已逼近南京 。 马士英明知南明小朝廷已接近崩盘 , 仍然“奉王母妃 , 以黔兵四百人为卫 , 走浙江” 。
有人说 , 马士英是带着太后 , 留在江南一带战斗 , 也有人说 , 所谓的太后其实是马士英让自己的母亲假扮的 , 目的是借用太后的名义 , 号召人民与清军战斗到底 。
【历史故事】被误读的马士英:小人中的君子,壮烈殉国却惨遭抹黑
文章图片
但无论怎样 ,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 , 被史书定义为“奸臣”的马士英带着少许残兵 , 多次迎着清军的炮火发起一次次进攻 , 甚至在率兵渡过钱塘江后 , 以内阁首辅之尊亲自上阵攻打杭州 , 这在明朝的高官里 , 也算是独一份了 。
可惜 , 由于敌众我寡外加叛徒出卖 , 马士英最终兵败被俘 , 但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忠义 , 宁死不降 , 壮烈殉国 。
马士英死后 , 东林党人找来各种史料片段拼凑 , 在《明史》中将马士英抹黑成投降后又得罪新主子的大奸臣 , 还不忘标榜《明史》的内容 , 都是“事具国史” 。
所幸了解马士英之死的人还有很多 , 比如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被俘后 , 就曾在多铎问他马士英是什么人时 , 当场替马士英翻案称:“马士英 , 忠臣也!”
说完 , 黄端伯又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兵部尚书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东林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 就这么在顷刻之间被黄端伯撕得粉碎 。 那些东林党人标榜的“忠君爱国”、“千秋大义” , 也随着这番问答 , 化作充满讽刺的历史笑话 , 无言的诉说着史册背后那令人心酸的往事 。
参考资料:《明史·马士英传》、《南明史》、《明季南略》
【历史故事】被误读的马士英:小人中的君子,壮烈殉国却惨遭抹黑】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