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曹可凡的温良与底气

可凡老师 , 常被我们称呼为“师爷”——来自他在影视剧中塑造的精彩“师爷”形象 。 无论如何称呼他 , 他总是会用一串“哈哈”大笑来回应 , 时而还补充一个卖萌的图片 。
说到卖萌斗图 , 曹可凡是把好手 , 不晓得他手机存储了多少好玩的动图 , 总是能第一时间抛出来一个非常符合聊天情境的动图 。 我印象最深的图是 , 一个胳膊胖得像莲藕的小男孩 , 双手把一块板举上头顶 , 板上摆放着12种畅销冷饮(是的 , 我用手指点着图数了 , 的确是12款) , 每每看到他以这张图来结束一场聊天对话 , 总是在内心赞叹一声 , “可凡老师真是可爱啊 。 ”
韩浩月:曹可凡的温良与底气
文章图片
曹可凡近影
我认识几位喜欢发图片表情包的人 , 多是德高望重的文化人 , 出现在电视画面里的时候 , 也多稳重端庄 , 但在私下里 ,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聊天 , 都给人一种“哐哐”的热闹感 , 而且总是愿意以自己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来结束聊天 , 据说这样的人 , 通常内心热情善良厚道 , 而且待人得体 。 据多年观察 , 曹可凡无疑是这批队伍中的佼佼者 , 每次我试图以自己的礼貌来完成一次聊天 , 但最后画上圆满句号的 , 总是他 。
我这些年 , 努力学习“温良恭俭让” , 所以对身上具有这种品质的朋友格外尊重 , 日常工作与交流 , 也愿意与这样的朋友走得更亲近一些 , 时间久了 , 果然是有效果的 , 所谓“近朱者赤” 。 得承认 , 在与可凡老师打交道的几年时间里 , 也默默地从他身上学习良多 。 他是主持人 , 也时常现身影视圈 , 多家著名报纸的副刊版面 , 他的大名也常印在上面 。 能够横跨多个圈 , 正是他身上的“温良恭俭让”品质 , 使得合作者们都视他为值得尊重的合作对象 。 在朋友圈里 , 有好几次刷到他以前采访王朔的视频片段 , 王朔在别的主持人面前 , 多是个性张扬 , 唯一一次表现出“有话好好说”的样子 , 是在“可凡倾听”当中 , 由此可见 , 曹可凡的气场是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 。
除了上述优点 , 可凡老师还是个细心的人 。 我有出版的书 , 给他寄去 , 他收到后 , 会第一时间告知 , 并且在他常用的拍书的场景(花园、走廊、书房)选其一 , 拍出一幅感觉很棒的晒书图 。 对于赠书 , 他是真读 , 读完也会给出一些反馈与建议 , 带着浓厚的情谊 。 想到一本小书会占用他那么多时间 , 后来再有新书出版 , 就干脆不给他寄了 , 哈哈 , 想必像他这样敦厚且智慧的人 , 不会在意我的这点小心思 。
曹可凡是我见过的情绪最稳定的人 , 当然 , 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职业要求 , 作为出镜率很高的主持人 , 必须在任何状况下 , 都要保证情绪的稳定 , 才能使得活动流程得以顺畅地进行 。
直到有一天 , 他发来微信 , 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安 , 这是罕见的事情 。 他告诉我 , 自己在外地的酒店 , 因疫情原因被隔离了 , 感觉到情绪上有一些不对劲 , 他这么说的时候 , 恰好 , 我也处在被隔离的状况下 , 于是两个人相互鼓励了一番 , 最终以“哈哈”大笑一场的方式 , 结束了这番对谈——笑的原因是 , 他在被隔离期间 , 写作灵感爆发 , 十来天时间里 , 写了五六万字 , 可算是写过瘾了 。
记得第一次见曹可凡 , 大概是2016年 , 在一次聚会上 , 他翩然而至 , 在一个空的座位随意坐下 , 好像早已熟识 , 只是短暂离席了一下 , 又返回来的样子 。 后来 , 我们每次聚会 , 都是欢声笑语 , 声浪似要掀翻屋顶 , 可凡老师兴致颇高 , 除了跟大家一样频繁举杯之外 , 也兴高采烈地聊点八卦 , 但人群当中 , 他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 不久之后 , 在读完他写作的家族史著作《蠡园惊梦》 , 便明白了那一点点不一样来自哪里 , 他系出名门 , 又是名嘴 , 所以 , 无论多么开怀 , 总还是要收着一点的 。
韩浩月:曹可凡的温良与底气
文章图片
前排右二曹可凡 , 后排左四本文作者
2017年2月17日 , 胡雪桦导演的电影《上海王》全国公映 , 曹可凡在片中饰演“师爷”一角 , 我们在北京国贸万达影院集体观影以示庆祝 。 五年过去 , 回想起看片的那个夜晚 , 依然能记得他在大银幕上的形象 , 细腻生动 , 老练准确 , 有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观感——之所以产生这么戏剧性的观感 , 原因很简单 , 入戏之后的曹可凡所呈现出来的角色 , 原来是可以让人忘掉他的主持人身份的 。
胡雪桦导演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邀请曹可凡出演《上海王》的故事:曹可凡是胡导第一位定下来的演员 , 但到开拍时却遭到投资方的反对 , 反对的理由有两个 , 一是绍兴师爷一般都是瘦子 , 曹可凡偏胖;二是他是主持人 , 观众会出戏 。
对此 , 胡雪桦导演的反驳是:“我请可凡演这个角色 , 绝非出于私人关系 , 而是他符合我脑子里的‘师爷’角色 。 这个角色横跨清朝民国 , 几代‘上海王’在变 , ‘师爷’的位置却从没变过 , 他的身上折射出时代变迁的鲜明痕迹 。 这需要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演员 , 才能体现出上海滩的那种特殊味道 。 可凡身上有 , 那是老上海散发出的年代感 , 是家族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 是线装书和西方文化对他的熏陶 , 以及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交往和采访也不知不觉地感染了他 。 ”
胡雪桦导演的眼光是具有穿透性的 , 他的判断与观点也是对的 , 说出了曹可凡可以横跨多界的内在原因 。 一个对家族文化、祖辈传统铭记在心的人 , 一位喜欢读书与写作并重视思考与表达的人 , 他所做的功课 , 还有内心的修炼 , 外界是可能看不到的 , 但体现在形象与气质上 , 却也是无法掩饰的 。 可能有人只看到了曹可凡的活跃 , 却没有注意到他在内功与细节上的用心 , 而能够支撑他在多个舞台上展示自我的底气 , 则来自他永远在汩汩流淌、不会枯竭的丰富内心 。
韩浩月:曹可凡的温良与底气
文章图片
在《上海王》中演“师爷”
2018年 , 刘江导演、获奖无数的电视剧《老酒馆》中 , 曹可凡出任一位名叫村田的日本酒客 , 虽是配角 , 但村田的戏份不少 , 给了曹可凡一个更大的表演发挥空间 。 怎么塑造这个日本农民 , 对导演和演员来说 , 都有不小的困难 ,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招惹部分观众不快 , 但编导对于角色的高明定位 , 以及演员出色的演绎 , 使得人物身上的故事性与演员的表演魅力 , 成功地超越了可能具有争议的部分 。 记得当年曹可凡饰演村田的片段还曾在社交媒体上过热搜 , 被不少网友传播、讨论 , 这一角色也成为他饰演的诸多影视形象当中 , 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 。
“从《金陵十三钗》里的孟先生到《老中医》里的吴雪初 , 直至《老酒馆》里的村田 , 已初尝角色的创造快乐 。 主持人或许只能展示本真的自我 , 表演却可借助于角色 , 走过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表演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 。 ”在这段曹可凡有关表演的阐述当中 ,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说法 , 即“创造角色的快乐” , 他之所以乐于在银幕和荧屏上现身 , 我的感觉是 , 他有挣脱的欲望——挣脱于主持人的身份限定 , 跃出“曹可凡”这个标签的束缚 , 在他塑造的角色中 , 他体会到了另外的与他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完全不同的感受 , 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一种“上瘾感” 。 而对于从事创作的人来说 , 这种“上瘾感”太重要了 , 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存在 , 创作的乐趣将会失去良多 。
韩浩月:曹可凡的温良与底气】我对曹可凡了解得并不多 , 很难完整地写出他来 , 但他自身的丰富以及给人留下的信任感 , 却是能直观感受到的 。 这样一位文人气质浓郁的传媒与影视圈人物 , 的确值得更多地去接触 , 更多地去了解他的故事 。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