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的800亿,没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7年12月8日 , 马云走进位于义乌商贸城附近的香格里拉酒店 , 目的是为了参加一场婚礼 。
【女首富的800亿,没了】三年前 , 由香格里拉酒店、甲级写字楼、一线江景豪宅、大型商超组成的城市综合体义乌世贸中心竣工 。 它的拥有者 , 是被誉为浙江女首富的周晓光 。
过去的几十年 , 这位女首富 , 陪伴义乌商贸城从不起眼 , 走向全世界 。 她也因此获益 , 创办新光集团 , 身价一度高达330亿 , 登上富豪榜 。
2017年12月8日当天 , 是周晓光长子的婚礼 , 香格里拉酒店星光熠熠 。 台上 , 婚礼主持人是杨澜 , 一众明星献唱、送上祝福;台下 , 坐着当年位列富豪排行榜前两位的王健林和马云 。
那是周晓光最风光的一段时间 。 她登上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 , 排名第26位 , 成为浙江女首富 。
此时 , 根据她真实经历改编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热播 , 殷桃饰演的骆玉珠 , 展现出一代女性创业者的风采 。
遗憾的是 , 《鸡毛飞上天》中 , 骆玉珠和陈江河最终归隐田园 , 过上幸福的生活 。 现实中 , 周晓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 , 却一地鸡毛 。
据相关消息 , 曾经资产超过800亿的新光集团 , 于近日退市 。 夫妇二人 , 也成为了还不起债的“老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鸡毛很轻 , 但风一吹就能飞上天 。
这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经典台词 。 剧中殷桃饰演的骆玉珠和张译饰演的陈江河一路打拼 , 从摆地摊的商贩 , 成为响当当的企业家 。
电视剧完美复刻了浙江女首富周晓光的创业故事 。 周晓光曾评价这部剧:“除了感情戏 , 其他都很像 。 ”
但现实远比电视剧残酷 。
张译《鸡毛飞上天》片段催泪演绎久别重逢
, 时长04:18
1962年 , 周晓光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贫穷的家庭 。
小时候 , 她常在半夜听到父母低声商量 , 第二天该问谁借钱 。 那时 , 周晓光最恐惧的就是春天 。 在她眼里 , 春天是饥荒的代名词 。 一年积攒的粮食 , 在这时候消耗殆尽 , 刚种下的水稻 , 又要到夏天才能成熟 。
因为没钱 , 她还为没有鞋穿苦恼 。 被逼无奈 , 她很小就学会了编草鞋穿 , 脚底常常被稻草磨出水泡 。
夏天她可以光脚 , 到了冬天上山收番薯 , 没有袜子 , 脚底磨出血泡的她 , 只能光脚站在雪地里 。 有时被石头、竹根扎破脚 , 买不起药的她只能忍着 。
家境贫寒 , 从四五岁起 , 周晓光就要帮着家里干活 。 割草、喂鸡、捡麦穗……渐渐长大 , 她又承担起挑水、砍柴、晒稻谷等家务 。
这在周晓光的理解里 , 是自己作为长女的责任 。
文章图片
一家十口人 , 周晓光是老大 , 母亲直到第6个孩子 , 才生出一个男孩 , 得到世俗的“认可” 。 而此时 , 16岁的周晓光 , 已经背起扁担开始“鸡毛换糖” 。
鸡毛换糖 , 是义乌当地人谋生的手段 。 这项起源于清朝的生意 , 靠的全是挑货人的力气 , 还有叫卖的本事 。
最初 , 义乌人将盛产的红糖做成小孩爱吃的甜品 , 到全国各地换取鸡毛、鸭毛、废铜等物品 。 再将物品转手卖出 , 赚取差价 。 鸡毛换糖由此而来 。
义乌资源贫乏 , 农闲时 , 农民常常挑起扁担就走 , 靠一手熬糖的手艺 , 在大半个中国做小生意 , 并孕育出声震一时的“敲糖帮” 。
文章图片
15岁那年 , 本应该读高中的周晓光 , 选择辍学回家 , 原因是太穷了 。 家中子女众多 , 作为长女的她 , 牺牲了自己的求学机会 , 开始做起“鸡毛换糖” 。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远门“鸡毛换糖”的经历 。 那时 , 她跟怀孕7个多月的母亲一起 , 前往江西等地做小生意 。
她挑着100多斤重的货物 , 走了整整一天才从家到达火车站 。 到了地方货卖不出去 , 没有钱 , 她每天就买烂苹果充饥 。 生意不好 , 晚上回到招待所就蒙起被子嚎啕大哭 。
到了17岁 , 她开始独自外出做生意 。 第一站是上海 , 她住不起旅馆只能暂住亲戚家 , 为了不打扰亲戚 , 每天早出晚归 。
顶着“投机倒把”的风险 , 她每天在上海街头东奔西走 , 卖了整整一月的货也没有赚到钱 , 无奈伤心回家 。
那时 , 流连于上海街头 , 她常常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 上海的繁华是她的梦 , 可这梦距离她太远太远 。
文章图片
周晓光
不服输 , 她在家闷头干活 , 发誓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 在合作社 , 她每天跟男人一样挑水、下地 , 但因为分配不公 , 作为女生的她只能拿到半个工分 。
为争一口气 , 她没命地干 。 冬天村里要修水库 , 这是让很多壮劳力都头疼的活 , 她也报名参加 。 零下四五度的寒冷天气 , 她带着扁担、铲子挖地 , 热到脱掉棉袄 。
修水库时 , 她创下了当时村里的纪录:一天挑130担水泥 , 超过了绝大多数男性 。
不仅在工地上拼命干活 , 为了保护弟弟妹妹 , 她也没少打架 。 她称自己身上有股男子气概 , 她不希望弟弟妹妹受到欺负 , 就要让周围的人知道 , 这家人有个很厉害的姐姐 。
为此 , 她付出的代价是 , 被人拽头发、扔石子、打倒在地 , 但弟弟妹妹们却没有受到任何欺负 。
周晓光一家
文章图片
个性要强 , 命运却并没有给她选择的机会 。 为了照顾家庭 , 她在18岁时 , 不得不去家具厂做刷漆工 , 补贴家庭 。
当时每月的工资是18元 , 她舍不得花 , 全部都攒下来给母亲 。 晚上到家 , 还要跟母亲两个人炒霉干菜 , 白天全家就着米饭吃 , 5分钱一碗的青菜汤 , 她从来舍不得买 。
过了半年 , 她在浓重的油漆味中病倒 。 医生告诉她 , 她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患上了贫血和心跳过快 。
整整半年 , 她只能躺在家休息 。
那是周晓光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 帮不上家里忙 , 她只能躺在床上 , 赚到的钱几乎全部花在了看病上 。
看着整日忙碌的父母 , 她满心愧疚 。 她想了很多:想给母亲买金戒指 , 想让奶奶安度晚年 , 让父母不再辛苦 , 让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 。
但她也意识到 , 依靠打工 , 一切都没有机会 。
文章图片
病好之后 , 她毅然决然踏上了外出做生意的道路 。 从此奔波于祖国各地 , 靠一手“鸡毛换糖”的本事 , 游走四方 。
现实残酷如冰 , 流浪的日子并不好过 。 她常常因为没钱 , 只能睡在火车硬座下面的夹缝里 , 为了生意 , 每天起早贪黑卖货 。
情绪宣泄的唯一出口 , 是蒙头大哭 。 数不清楚自己在被子里哭了多少次 , 哭湿了多少枕头 , 她只能咬牙坚持 。
少年的梦总是美好 , 可醒来后 , 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如此冰冷 。
多年以后 , 她在自传里写到 , 如果当时有人告诉她 , 29年之后 , 她会在上海开公司 , 拥有劳斯莱斯汽车 , “她一定是疯了 , 要么就是神仙 。 ”
文章图片
1980年 , 周晓光干外公的四儿子虞云新 , 从黑龙江打来电报 , 说在黑龙江生意好做 , 周晓光动了心 。
第二年 , 她和虞云新等人 , 前往黑龙江做生意 。
周晓光对东北毫无概念 , 只知道那是一个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的地方 , 从义乌到那里要先坐一夜的火车到上海 , 然后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达一个叫哈尔滨的地方 。
出发当天 , 她挑着一百多斤的货 , 好不容易挤上火车 , 再让同伴将货物从窗口递进去 。 没有座位 , 她就站在车厢连接处 , 寒风从连接处的缝隙里吹进来 , 冻得她瑟瑟发抖 。
困极了 , 她就在火车座位下铺一层塑料布 , 躺下休息 。 缝隙狭小 , 她的脸距离座位只有几厘米 , 她无法转身 , 也不能抬头 。
逼仄的车厢 , 逼仄的命运 , 让她在很长的时间里 , 动身不得 。
周晓光(右1)在东北的火车站
文章图片
常人无法想象的苦 , 周晓光却并不觉得 。
那些年在东北 , 为了做生意 , 她睡过行李架、睡过火车过道、也睡过肮脏无比的小旅馆 。 吃过腐烂的食物 , 也流浪过街头 。
因为是外地人 , 她被很多人欺负过 。 她还记得 , 自己在小兴安岭被人抢劫 , 虞云新被打得头破血流;记得自己在黑龙江畔 , 被抢过所有货物 。
每年下半年东北生意不好做 , 她和虞云新就转换到南方 。 结果 , 她在广西柳州被骗走过一个月的积蓄 。 为了躲避“投机倒把”追查 , 她曾跑丢过数不清多少货物 。
从1980年到1986年 , 6年的时间里 , 她几乎每天白天找地方摆摊卖货 , 晚上就爬上火车辗转别处 。
直到现在 , 她还珍藏着一本当年的地图 。 那个被翻烂的地图上 , 每到一个地方 , 她就画一个圈 。 6年 , 她跑遍中国17个省 。
她说 , 别人眼中的地图是书本上的 , 而她的地图 , 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
文章图片
周晓光和虞云新
6年的生活 , 苦没有白吃 , 这是她日后事业腾飞的基础 。 跑遍大半个中国 , 让她对市场有了更敏锐的判断 。 她能清晰分辨哪些货物在东北好卖 , 哪些首饰受城市女孩的喜欢 , 也能预测出第二年流行的款式 。
最重要的是 , 6年时间 , 她积累下了2万元的财富 。 在“万元户”等于“富豪”的年代里 , 那是一笔她从前不敢想的巨款 。
回家的时候 , 她给父亲买了手表 , 给母亲买了金戒指 , 还给家里买了村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
周晓光的漂泊 , 一直持续到1986年春节 。 那一年 , 是她和虞云新刚结婚第一年 , 过完年 , 他们的大儿子已经7个月大 , 背着孩子、带着货 , 夫妇俩准备再次出发到黑龙江做生意 。
到达义乌火车站时 , 突然下起大雨 , 夫妻二人狼狈地搬运货物 , 儿子则在她的背上哇哇大哭 。 那一刻周晓光至今都记得无比清晰 。
她形容 , 多年奔波的心酸一下涌上心头 , 在心里翻江倒海 。 平静下来之后 , 她突然对丈夫说 , 自己再也不想出去了 。
虞云新很诧异 , 但看着周遭的一切 , 几分钟后 , 他给出了回应:“你回家吧 , 我把货卖了就回来 。 ”
文章图片
周晓光夫妇(中间)和孩子
1986年6月1日 , 周晓光和丈夫在义乌小商品城租下了一间商铺 , 结束了漂泊的日子 。 他们终于有了固定的家 , 周晓光说那是她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
有了商铺 , 意味着夫妻俩每个月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 , 终于可以安稳地过日子 。 她和丈夫计划着 , 等赚够5万元 , 就收手不干了 , 回家过“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
但没有想到的是 , 第一年 , 他们赚了十几万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义乌小商品城崛起 , 成为全国货物集散中心 , 周晓光夫妇乘着东风 , 迅速扩张自己的生意 。
得益于多年经商的经验 , 短短几年时间里 , 他们从一间商铺 , 扩展到数十家商铺 , 甚至在1992年 , 在义乌黄金地段开设了义乌第一家饰品批发专卖店 。
苦日子似乎熬到了头 , 颇有经商天赋的她 , 走在了时代前列 。 从一家商铺 , 拓展到专卖店 , 进而开始自己生产饰品 , 打造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产线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 人们逐渐富裕起来 , 周晓光的饰品供不应求 , 1995年 , 周晓光拍板 , 从自己和丈夫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 , 投资700万从广东招来400多名熟练工人 , 创建“新光饰品有限公司” 。
那时周围的人都认为这对夫妻想钱想疯了 , 放着大好的安稳日子不过 , 非要冒着巨大风险二度创业 。
但周晓光却说自己成功的经验 , 都来自于一个词——勇气 。
“要完成化蛹为蝶的过程 , 我们首先得具备奋斗的勇气 。 ”
文章图片
周晓光夫妇和儿子
文章图片
4年发展 , 周晓光赌对了 。 1999年 , 新光饰品公司 , 已经成为义乌饰品行业的龙头 。 但市场迅速扩大 , 义乌饰品公司层出不穷 , 面对市场无序竞争 , 内需收紧 , 周晓光再次作出大胆决定——出海 。
从前在义乌 , 因为生产成本低 , 常有外国人来找她拿货 , 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 。 她不甘心市场被国外占据 , 但又深知国外市场拓展的难处 。
她决定铤而走险 , 将目光锁定在了“亚洲时尚首饰及配饰展”上 。 此前 , 她曾两次参观展览 , 被各国精美的饰品震撼 。
在1998年 , 周晓光终于派出团队 , 带着自己设计生产的饰品参展 。
当真正将自己生产的饰品摆上展柜时 , 她才发现差距是巨大的 。 4天的展览结束 , 她投入的几十万成本打了水漂 , 并未获得任何一个订单 。
团队成员垂头丧气 , 周晓光却心情相当轻快 , 在绝望中 , 她似乎看到了希望:“我当时看清了我们的弱点在哪里 , 补足就好了 。 ”
当年 , 她在中国香港成立办事处 , 招募设计师和技师 , 拿回大量国外优质产品研究、学习 , 补充自己的不足 。
甚至 , 为了搞清楚一项外国的先进技术 , 她足足花了20万人民币 , 买回一张产品设计构思图 。
文章图片
痛定思痛 , 在2000年的“亚洲时尚首饰及配饰展”上 , 她亲自率领团队 , 租下10个展位 , 投入数百万元 。
这一次 , 4天的展览让周晓光大放异彩 。 作为唯一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饰品公司 , 当场拿下了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 , 甚至得到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
2000年5月 , 是新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新光饰品 , 从欧洲市场切入 , 逐步扩展到中东、亚洲 , 事业蒸蒸日上 。
甚至 , 从前仰望的施华洛世奇品牌 , 包下专机邀请她前往总部参观 , 掌门亲自接待 。
伴随着饰品产业的做大 , 那些年 , 周晓光的野心也开始越来越大 。
文章图片
2008年 , 度过金融危机之后 , 她成立新光房地产 , 逐渐收购不同的房地产公司 , 进军房地产市场 。
这是她认为积累财富最快的方式 。 2015年时 , 新光已经拥有了6大产业群 , 涵盖互联网、房地产、饰品、金融、投资等 。
如日中天的新光 , 成为义乌首屈一指的企业 。 在义乌多处黄金地段 , 周晓光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产业 。 2014年建成的义乌世贸中心 , 周晓光更是累计投资超过60亿元 。
财富迅速扩张 , 她又将目光对准了资本市场 。 从2014年开始 , 她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 , 迅速扩大规模 , 希望新光达到千亿规模 。
在经过2年的努力之后 , 2016年 , 54岁的周晓光通过资本运作 , 让新光集团借壳上市 , 并将股票更名为“新光圆成” 。
顶峰时 , 新光集团总资产累计超过800亿 , 一个贫苦的农村姑娘 , 成为“饰品女王” 。
文章图片
登高跌重 , 当时风光无量的她 , 没有意识到危机也悄悄来临 。 就在她登上浙江女首富宝座的2018年 , 新光集团负债也达到了468.98亿元 。
大厦崩塌 , 仅在毫厘之间 。
文章图片
2021年 ,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对周晓光、虞云新夫妇及其两个儿子所欠下的5.07亿元债务及利息 , 发出“悬赏追债” 。
提供真实有效的被执行人财产线索(除法院实际查实的除外) , 赏金金额为申请执行人实际执行到位分配所得款项的10% 。
如果周晓光还款 , 举报人最高可获得约5079万 。
消息一出 , 震惊义乌 。
文章图片
从为家庭牺牲的大姐 , 到浙江女首富 , 周晓光用了56年 。 但从女首富到“老赖” , 她仅仅用了不到3年 。
压倒她的第一座大山 , 来自于资本运作 。
2016年 , 新光集团借壳上市 , 随后新光转型成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为主 , 生产与经营为辅的双主业上市公司 。
危机在上市前已经出现 。 为了在资本市场发展 , 当时周晓光签下高额对赌协议 , 承诺未来三年 , 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0亿元 。
正是对赌协议 , 拖垮了公司 。 2018、2019年两年的时间 , 新光累计亏损高达50亿 。
高额的亏损 , 来自于急速扩张 。 那些年 , 周晓光并购了太多工程机械、互联网、老字号品牌 , 资金链很快无法正常周转 。
新光控股债券违约额度达到22.3亿 , 周晓光也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
而房地产项目的资金 , 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有相关人士分析 , “新光集团在大举进军房地产之后 , 一度出现过较大的资金问题 , 当地政府曾经纾困过 。 但随着窟窿越来越大 , 政府也难救了 。 ”
昔日浙江首富 , 最终沦为还不起债的“老赖” 。
周晓光和亲家母
文章图片
2022年6月22日 , 新光圆成退市 , 实际控制人周晓光不仅因违规操作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10年 , 还欠下了数亿债务……
作为饰品女王 , 周晓光见过太多奢华、昂贵的珠宝 , 也生产过价格不菲的饰品 。 但她记忆中 , 自己最震撼的 , 是她16岁时 , 在商店中见到的一款售价3块的黑丝绒鞋 。
当时 , 为了得到这双鞋 , 她整整干了2个月 , 才赚够2块钱 , 在奶奶的资助下 , 最终如愿买到那双鞋 , 却一直舍不得穿 。
商场浮沉36年 , 周晓光最得意的是她的家族 。 作为长女 , 她从小就希望能建一栋大房子 , 让全家人都住在里面 。
2001年 , 39岁的她实现了这个愿望 。 新光总部建成 , 她把家安在了顶楼 , 全家28口人全部住在里面 。 母亲操持着整个家 , 妹妹、妹夫 , 和孩子们都住在一起 。
而整个家族 , 几乎都在她的集团上班 。 她像个家长一样 , 操持着事业 , 也忙碌于生活 。
周晓光全家福
文章图片
付出最多的 , 是周晓光的母亲 。 周晓光称 , 自己的经商之道 , 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
她的母亲 , 是“鸡毛换糖”的一把好手 。 在并不富裕的年代 , 她一个人挑起货担 , 养活了大半个家 。 母亲也是当地第一个拿到“鸡毛换糖”营业执照的人 。
母亲的坚毅、勤劳 , 她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她的母亲是一个刚强的人 , 不仅下地干活不输男人 , 还绣得一手好鞋 。 每到年底 , 无论日子过得多苦 , 都会给每个孩子 , 纳一双布鞋 。
母亲做活也做得快 , 别人一天能做20套服装 , 母亲能做38套 。 别人说养5个女儿没用 , 母亲就严格要求女儿 , 一定要女儿出人头地 。
周晓光和母亲
文章图片
生意做大之后 , 周晓光时常为巨大的工作压力而感到惆怅 , 母亲安慰她:“天气总是时晴时雨 , 生意也会有赔有赚 。 ”
而出事后 , 有采访人员采访到了她的母亲 。 80多岁的母亲对采访人员说:
“我女儿走路走得太快了 , 她很想做大的 , 我早就叫她不要去搞那些东西了 , 实际上做点小生意混口饭吃就很好了 。 ”
只可惜 , 从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 。 人心 , 一旦富裕过、成功过 , 也再难接受平凡 , 接受失败了 。
鸡毛会飞上天 , 但最终 , 总要回归地平线……
- 韩国票房最高的6部电影,全程无尿点,一口气看完真过瘾
- 舒淇就算穿一身黑也挡不住妩媚感,走路好像走秀一样,美的很突出
- aespa,ITZY,STAYC回归,韩国四代女团“夏日女王”之战竞争激烈
- 黄多多又晒美照,宽框眼镜大红唇,16岁的审美也是很前卫衣品一般
- 戚薇挺大肚带女儿参加聚会,穿蓬蓬裙孕肚明显,走路小心翼翼!
- 海清《隐入烟尘》:相聚的时候好好体验,离别的时候不要留恋
- 都挺好:跟苏家和解的苏明玉看似圆满,为何还是让人心疼呢?
- 《权力的游戏》前传剧集曝新剧照 8月21日开始播出
- 幸福到万家:看到林桂芝分配家里财产,才懂王秀玉真正的家庭地位
-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收官,秦岚称拍摄时学习强度堪比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