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风流史

早年 , 他游戏人间 , 请蔡澜给他刻了两枚闲章:“余有四好” , “酒色财气” 。
晚年 , 他对蔡澜说 , 你帮我再刻一枚吧 , “四大皆空” 。
他是与金庸、黄霑、蔡澜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 。
他是东方的“科幻鼻祖” , 创作了《蓝血人》、《原振侠》为代表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 。
他还是香港著名女性作家亦舒的哥哥、演艺圈玉女派掌门人周慧敏的公公……
他的生命终点 , 定格在2022年7月3日 , 享年87岁 。
倪匡有很多头衔 。 就像是一本书的封面 , 总是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字 , 来制造噱头 。
但当你真正翻开这本书 , 你会看到一个古怪至极的人 , 和一个嬉笑怒骂的时代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倪匡(1935-2022) 。 图源:网络
01
在香港的作家圈里 , 倪匡可能是最有职业道德的作家 。
他从不拖稿、欠稿 , 而且写作速度奇快 , 他曾多次掐表统计过自己的写作速度 , 最高纪录为一小时四千五百字 。
倪匡的创作 , 情节诡异、构思奇巧 , 最重要的是“题材不尽” 。 纵览他的作品 , 无论是小说(如科幻、侦探、武侠、爱情、文艺、神怪) , 还是电影剧本 , 乃至于杂文、散文和政论、专栏 , 决计找不出雷同之处 。
因此 , 江湖中人戏称他为“袋装书大帝” , 倪匡更是自诩“自有人类以来 , 汉字写得最多的人” 。
然而说起写作的初衷 , 他却坦言除了赚钱没有其他目的 。
1957年 , 初到香港 。 他进入一家染厂做杂工 , 但收入甚少 , 一天只有两块半工钱 , 就这还得让工头抽去一部分 。
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那些小说后 , 他忍不住说:“那些小说我也会写 。 ”
他开始偷偷写小说 , 花了一个下午写出万字小说《活埋》 , 投稿到《工商日报》 。 一个月后 , 作品见报 , 好评如潮 。
报馆的人跟他讲:“你的文章有一万字 , 但是我们删改了一些 , 剩下九千字 , 一千字十块钱 , 满意不满意?”
倪匡这才发现原来写东西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 。 而写一篇那样的文章 , 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
写到后来 , 名气大了 , 有四家报馆找到倪匡 , 其中就有金庸创办的《明报》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明报》 。 图源:网络
对于这名新起之秀 , 金庸开出了“十块钱一千字 , 每天写两千一百字”的条件 , 倪匡想也没想就点了头——他看中的不是优厚稿费 , 而是金庸 。
此后 , 倪匡写武侠小说愈发得心应手 , 无论是《六指琴魔》还是《南明潜龙传》 , 都大获成功 。
然而 , 写着写着 , 他还是渐渐感到 , 武侠这条道走不下去了:“它单纯叙述以武行侠的故事 , 走到哪儿都离不开江湖、武功和争斗、报仇 。 ”
于是 , 倪匡开始思考 , 可否换一种方式去写武侠小说 。
恰在此时 , 金庸又来约稿了 , 倪匡抱怨道:“难道又是武侠小说吗?”
金庸笑了笑:“是啊 , 但看读者反应好像不是很好 。 ”
倪匡用一种商量的口吻提醒道:“现在占士邦(电影007主角)很流行……”
却见金庸两眼放光:“那你就写时装武侠小说 , 时代背景是现代 , 但是主角会武功 , 很特别的 , 可以一试!”
“加一点幻想好不好?”
“好!”
数天后 , 《钻石花》呱呱坠地 。 小说是1963年连载的 , 不仅得到了文坛的认可 , 读者更是爱不释手 , 争相传阅 。
随后 , 《地底奇人》、《妖火》、《蓝血人》相继出炉 。 在武侠大行其道的时代 , 他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科幻小说的蹊径 。
倪匡风流史】而这一动笔 , 倪匡就写了四十年 。
对于自己的成功 , 倪匡的解释是 , 天意 。
他说:“我没有什么崇高理想 , 写作是我唯一可以谋生的手段 。 除了写稿 , 我去打任何工都不够资格 。 我做生意都亏得厉害 , 一次炒股票 , 一次炒黄金 , 我以为最容易了 , 结果亏得几乎跳楼 , 最后只有哈哈大笑 。 现在我知道 , 上天造人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 ,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本事 , 不要硬来 。 ”
02
关于自己的成就 , 倪匡最得意有两个 。
“屡替张彻编剧本 , 曾代金庸写小说 。 ”
1965年夏天 , 金庸准备漫游欧洲 , 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正在连载中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
思来想去 , 金庸找到了好友倪匡:“倪匡 , 我这趟外出时间较长 , 你帮帮忙 , 代写《天龙八部》三四十天吧!”他还特意叮嘱 , “不要弄死人” 。
倪匡接下了这个任务 。
就这样 , 金庸前脚出门 , 倪匡后脚就写了上来 , 为金庸代写起《天龙八部》 , 一天两千余字 , 有条不紊 。 但是 , 意外很快到来 。
“任性、刁钻、恶毒……这个阿紫简直太坏了!”倪匡太讨厌阿紫了 , 索性笔尖一划拉 , 赐她一个双目失明 。 不能弄死 , 没说不能弄伤嘛 。
事后 , 倪匡坦言 , 自己这么做是有点不怀好意的:“我把阿紫写瞎 , 想看金庸怎么收场 , 结果他是大小说家 , 竟然通过阿紫的瞎发展出一段故事 。 我觉得那是《天龙八部》里面最凄泣的故事 。 真的很佩服他 。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倪匡与金庸 。 图源:李纯恩微博
20世纪60年代末 , 香港兴起了拍摄武侠影片的热潮 。 倪匡也尝试起电影剧本创作 。 但他“用情很是专一” , 写好的剧本一般只给一个导演 , 那就是好友张彻 。
他和张彻的相识源于一场骂战 。
其时 , 倪匡在《真报》写影评 , 很是随意 , 有时候根据一张海报就开始写了 。 张彻是真正懂电影的人 , 自然看不过去 , 于是在报纸上写文章骂倪匡 , 说他没有看过电影就乱写 。
倪匡立马回道:“你这位先生真有趣 , 不是评电影 , 是评影评 , 不是影评家 , 是评影评家 。 ”
不打不相识 , 后来两人出来喝咖啡 , 一见面 , 就很投机 , 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
之后 , 张彻进入邵氏做了导演 , 找到倪匡:“你知不知道有一种形式叫电影文学剧本?”
倪匡说:“知道 , 我很喜欢看 。 ”
张彻说:“你就当小说那样写 。 ”
“这样我就会 。 ”
所以倪匡给张彻写的剧本都是文学剧本 , 可以说就是一篇小说 , 从头到尾没有电影术语 。
他的电影剧本处女作是《独臂刀》 。 在这部剧本里 , 倪匡讲述了方刚以残疾之身练成偏门奇功的传奇故事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电影《独臂刀》 。 图源:网络
1967年7月26日 , 影片公映后 , 竟然一鸣惊人 , 不仅收获了超过百万港币的票房 , 而且开创了香港的“新武侠世纪” 。 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导演张彻 , 也一片定乾坤 , 由此跻身香港最具实力导演行列 。
之后 , 倪匡和张彻组成一对“黄金搭档” , 在香港电影界叱咤风云 , 先后为观众奉献了诸如《精武门》、《刺马》、《方世玉与洪熙官》、《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楚留香》、《书剑恩仇录》等多部影片 。
一生创作剧本超过400部 , 倪匡是名副其实的“编剧数量世界第一” 。
2012年 ,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 , 徐克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 以表示对他电影剧本创作成就的尊重和赞扬 。
站在台上 , 倪匡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 , 煞有介事地说:“有稿的……”
等大家准备好听他长篇大论时 , 他只说了10个字:“多谢大家 , 多谢大会 , 多谢!”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徐克给倪匡颁奖 。 图源:网络
03
倪匡喜欢交朋友 , 其中包括金庸、黄霑、蔡澜和古龙等作家 。
当年 , 电视台常常找黄霑、蔡澜和倪匡他们做访问 。 他们想 , 与其电视台来搞 , 还不如自己做 , 干脆就弄了一个节目 , 有酒喝 , 有靓女聊天 。 电视节目怎么做 , 倪匡不知道 , 但是他懂喝酒聊天呀 。
于是 , 《今夜不设防》播出了 。
节目里请来了张国荣、王祖贤、林青霞等人 , 大家喝酒调侃 , 好不尽兴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 。 图源:网络
对于自己的人缘 , 倪匡常说:喜欢他的人 , 喜欢得要命 , 不喜欢他的人 , 见到面掉头就走 , 而自己都是抱着平常心在交朋友 。
1967年 , 倪匡去台湾 , 第一次认识古龙 。
那时 , 古龙受到台湾作家的排挤 , 但当时正在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的倪匡却很喜欢古龙的小说 , 于是便找他写《绝代双骄》 。
后来他们成了朋友 , 只不过1967年之后 , 他们很长时间没有见面 。 直到1980年之后倪匡经常到台湾去 , 见面才多一些 。
有一次倪匡去台湾 , 没有告诉古龙 。 古龙听说了之后 , 满台北的酒店一个一个找过去 , 最后终于找到 。 两人在一起吃喝玩乐 , 甚至一句话不用说就会哈哈大笑起来 。 就是这么好玩 。
古龙曾说:“若有人要拿刀来杀倪匡 , 全天下能为他挡刀的 , 只有我一人 。 ”
在两人交往过程中 , 倪匡不断向导演张彻建议将古龙小说拍成电影 , 没有成功 , 就转向楚原说情 , 终于拍成了《流星蝴蝶剑》 。
可是 , 没想到古龙英年早逝 。 倪匡满怀遗憾地说:“我带着古龙发达 , 但可能也因为这样害了他 , 他发达太早 , 饮酒太多(古龙因肝硬化早亡) 。 ”
古龙去世之后 , 倪匡为他写了一篇三百字的讣告:
“我们的好朋友古龙 , 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 , 离开尘世 , 返回本来 , 在人间逗留了四十八年 。
本名熊耀华的他 , 豪气干云 , 侠骨盖世 , 才华惊天 , 浪漫过人 。 他热爱朋友 , 酷嗜醇酒 , 迷恋美女 , 渴望快乐 。 三十年来 , 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 , 写出了超过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 , 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 , 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 。 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 。
‘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如今他摆脱了一切羁绊 , 自此人不欠人 , 一了百了 , 再无拘束 , 自由翱翔于我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 。 他的作品则留在人世 , 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 , 写下过那么多好看之极的小说 。
未能免俗 , 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 。
人间无古龙 , 心中有古龙 , 请大家来参加 。 ”
在倪匡心中 , 这是他写过的最好的文章 。
葬礼上 , 他买了48瓶XO , 伴古龙下葬 。 或许只是纪念当年一起喝酒的老友的唯一方式 。
倪匡风流史
文章图片
▲古龙与倪匡 。 图源:网络
04
倪匡总说 , 人生在世 , 凡事是有配额的 。
他原先是个烟鬼 。
有一次 , 他曾听到上帝的信息 , 说他吸烟配额用完了 , 可以不吸了 。
上帝连续和他说了三次 , 他也就明白 , 到了该放手的时候 。
倪匡坦然地说:“比如我以前抽烟抽得凶得很 , 但突然就不抽了 。 原来是抽烟的配额用完了;去餐厅吃饭 , 最喜欢的禾花雀 , 才吃到第四只 , 牙齿就没有力了 , 惨不惨?连牙力也是有配额的 。 ”
喝酒的配额没了 , 交女朋友的配额没了 , 最后写作的配额也用尽了 。
2004年 , 写完第145个卫斯理故事 , 倪匡宣布封笔 , 他说:“我的写作配额用完了 , 现在连一百字散文都写不出来了 。 ”
最后这个故事 , 倪匡写起来十分吃力 , 写至中途 , 甚至都有点写不下去 。 他知道 , 是时候停下来了 , 可是出版社不肯收回预支的版税 , 他只好硬着头皮把故事勉强写完 。
“我是第一个读者 , 自己都不满意 , 别人也不会满意” , 最后 , 他把故事命名为《只限老友》 , 意在告诉读者:“若不是我的老友 , 便不必要购买这本书了;是老友的 , 买了看了觉得不满意 , 也应包涵不会骂我 。 ”
人生也自有配额 。
古龙去世 , 他三天说不出来话;黄霑去世 , 他三天吃不下饭 。 随后他也释然了:“人总是要过去的 , 也没什么好难过的 , 对生死要看得淡些 。 ”
他给自己的落幕设想了一种方式——一种在万分之一秒就能发作的毒药 , 毒发就身亡 。
只不过 ,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 。
2002年 , 张彻去世 , 葬礼上黄霑写挽联送他:“高山传天籁 , 独臂树雄风 。 ”倪匡对黄霑说:“对得妙 , 改天我死了 , 也由你来写好了 。 ”
但两年后 , 2004年 , 听闻黄霑仙逝 , 倪匡大喝一声:“岂有此理 。 ”
又14年后 , 2018年 , 金庸驾鹤西去 。
当时 , 倪匡接受采访说:“金庸、黄霑、张彻、林燕妮、我 。 五个人 , 四个人去世了 。 只剩我一个了 。 很寂寞的 , 真的 。 我身体差到极点 , 百病丛生 , 举步维艰……”
如今 , 这个寂寞到了极点的人 , 也走了 。 对他 , 也许是解脱;对这个世界 , 却少了一些滋味 。
时代是跟着人走的 , 我们关于时代的记忆 , 其实都是关于人的记忆 。 当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离去 ,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打上方框……
那个时代的帷幕 , 终究是势不可挡地落下了 。
参考文献:
李怀宇:《访问历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倪匡口述 , 陈远整理:《倪匡:被一阵风改变的人生》 , 《全国新书目》 , 2011年 。
覃西:《大话倪匡》 , 《中国女性》 , 2007年 。
路金戈:《倪匡:我是汉字写最多的人》 , 《名人传记》 , 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