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乔羽先生

本文转自:人民网
得知乔羽先生逝世 , 虽不算意外 , 却很是不舍 。 回忆和乔老的过往 , 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 宛如昨日 。
和乔老相识多年了 。 他和老伴、女儿住在顺义 , 我时常和妻子一起去顺义探望 , 后来调到分社工作 , 从外地回京时也经常抽空前去看看老人家 。
说起来 , 我和乔老还真是有些缘分:乔老出生于1927年 , 我则生于1963年 , 都属兔;乔老毕业于北方大学 , 而我毕业于人民大学 , 前者乃后者之前身;乔老是济宁人 , 而我是威海人 , 同为山东人 。 我开玩笑说;“乔老 , 我们都是兔子 , 又是校友和同乡 , 有缘分啊!”乔老高兴地回答:“是啊 , 是啊!”
因为年事已高 , 腿脚不便 , 这些年乔老外出越来越少 , 常常待在家中 。 每次见面 , 乔老总是喜欢听我聊一聊近期的国内外形势 。 老人家说话不多 , 主要是倾听 , 听得很认真 , 常常陷入沉思 , 偶尔也会插一两句话 。 因为谈得投机 , 有时甚至聊到深夜 。 我明白 , 老人家喜欢了解外面的信息 , 实际上是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 。
乔老的歌词很多 , 品人说事 , 谈古论今 , 涉猎面很广 , 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以爱国为主题的 , 比如《我的祖国》《祖国颂》《爱我中华》《祖国晨曲》《祝福中华》《雄伟的天安门》等等 。 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 , 传遍神州大地 , 就是因为歌词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 , 进而引发了中华儿女普遍而强烈的共鸣 。 虽然乔老并非从政者 , 且年事已高 , 但关心国家、热爱人民的情怀从未停歇 。 对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 他为之欣慰;对于社会的矛盾、负面的现象 , 他为之忧虑 。 欣慰之情、忧虑之心 , 溢于言表 。
我认识的乔羽先生
文章图片
乔羽 。 资料照片
在文艺界 , 乔老不但是歌词泰斗 , 且以能饮著称 , 人们常常以“酒仙”誉之 。 乔老常自豪地对人说:“我家里可是有好酒啊!”每逢家中来客 , 必待之以好酒 , 犹如《我的祖国》中那句著名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 。 至于饭桌上吃的什么 , 乔老并不在意 , 吃的也不多 , 兴趣几乎全在那酒上 。 家人顾及乔老的健康 , 每顿限制在二两以内 , 但乔老很会争取自己的权利 , 每次总能趁家人不注意多喝几口 。 喝得高兴了 , 乔老在饭桌上常会引吭高歌 , 经常唱的是《友谊地久天长》 , 词是老歌词 , 音是济宁音 , 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
乔老虽说出门不多 , 但慕名而来的访客并不少 。 乔老待人 , 慈爱仁厚 , 来的无论是什么人 , 他都不分高低 , 一视同仁 , 热情招待 。 据我观察 , 对于那些没有显赫身份的来客 , 乔老反倒格外体贴 , 总是热情问候 , 细心关照 , 还每每提醒女儿果子倒茶递烟 , 安排座位 。 过后还要问问果子是否把客人招待好了 , 生怕招待不周 , 怠慢了人家 。 对于那些为他让了让路、帮了把手的陌生人 , 乔老总是频频点头、微笑挥手 , 致以谢意 。 这些细微之处 , 反映了乔老质朴醇厚的性情与涵养 。 对于朋友、客人所求之事 , 乔老是能帮就帮、能助则助 , 一副热心肠;但自己的事、家里的事 , 却从不求人 , 几十年来 , 一直如此 。 其实 , 乔老行谊甚广 , 识人无数 , 但家人深知老人的秉性 , 家里再大的事 , 也不会通过乔老向别人张口 。
和乔老相识久了 , 会发现他的睿智和诙谐 。 有些朋友多次来家中拜访 , 他其实认识而明知故问:“你是谁呀?”答曰:“我是某某 。 ”又问:“某某是谁呀?”浓重的山东口音逗得大家都乐了 。 一次 , 和乔老喝酒 , 我给他斟酒 , 就在酒瓶对着酒杯尚未开倒之际 , 老伴急忙叮嘱:“别喝多了!”乔老眼珠一瞪:“喝多了?我这还没喝呢!”在座者哄堂大笑 。 记得是2012年秋天 ,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列德涅夫先生来京 , 和乔老女儿果子有接触 , 乔老觉得是个喝酒的机会 , 就对果子说:“安排见一下 , 喝酒!”女儿说:“身边没翻译 , 怎么见哪?”乔老说:“喝酒嘛 , 喝就是了 , 还用翻译吗?”喝酒果然不用翻译 , 喝得宾主尽欢 , 过后列德涅夫高兴地给乔老画了一副油画肖像 。
我认识的乔羽先生
文章图片
乔羽 。 资料照片
我认识的乔羽先生】乔老是中国歌词界众望所归的领头雁 , 其作品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 当代中国无人能出其右 。 从宏观意义上讲 , 乔老渗透于一首首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元素、待人处事之道 , 以及对于世事沧桑、人生况味的思索 , 已经构成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 伴随着优美的曲调不胫而走 , 传遍神州大地 , 深入千家万户 , 熏陶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能够造就如此独特而巨大的影响力 , 是乔老的无上光荣 , 也是对他杰出天赋和辛勤耕耘的最为丰厚的回报 。 和这样一位词坛泰斗相交相处 , 自然免不了谈及歌词歌曲之类的事 。 乔老说:“歌词不要文绉绉的 , 要活泼泼的 。 我喜欢大白话 , 不喜欢矫情 。 ”所谓“大白话” , 那是乔老的自谦 , 他的“大白话”可不是一般的大白话 , 而是来自生活 , 又被乔老提炼过的高级大白话 , 平和中有大气 , 浅显中有深意 , 直白中有曲折 , 朴拙中有奇巧 , 通俗中有优雅 , 清淡中有妙味 , 率真中有沧桑 , 明朗中有隐约 , 可谓情思隽永 , 从容旷达 , 意味深长 。 出自乔老的一首首歌词 , 虽然平白简短 , 却是厚积薄发 , 举重若轻 , 百听不厌 , 犹如一座座山峰巍然屹立于浩瀚的词海之中 。 文化部老部长周巍峙先生评价说:“乔羽是一位始终没有离开过生活的作家 , 他有相当厚实的文化功底 , 有相当扎实的生活积累 , 他真正是厚积薄发的作家 , 他的作品永远回荡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灵气和大气 。 ”尽管八方好评如潮 , 成就海内公认 , 而乔老却心如止水 , 没有一点点沾沾自喜 , 没有一点点自以为是 。 他说:“我赞美点点滴滴的雨露、无声无息的泥土 , 那才是最可宝贵的 。 我只不过是一只小鸟、一只麻雀 , 不是凤凰 , 我甘当一只小鸟、一只麻雀 。 一个人应当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 但是我平时心态归于平淡 , 所以经历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 , 平平常常 。 ”
和乔老聊天 , 自然也会谈及文艺界的人和事 。 以他的阅历 , 文艺界谁好谁差 , 孰优孰劣 , 老爷子心里明镜儿似的;但他嘴上从来不说人家的短处 , 而只道人家的长处 。 古语所云“面告其短 , 退称所长” , 正是乔老待人的风范 。 当我问及对当下歌词的看法 , 乔老思索片刻 , 回答说:“不真 , 不知说的啥 。 ”我以为 , 乔老这个评价 , 点到了当下歌词的痛处 。 不是说当下的歌词都不好 , 而是说相当一部分歌词无病呻吟 , 孤芳自赏 , 不知所云 , 这样的歌词即使风传一时 , 也终究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 乔老还特别提到:“有一些年轻作者 , 初来的时候都有一首或者几首好东西 , 可一旦小有名气 , 便会产量骤增 , 质量渐减 , 终于成为水面上的一片浮萍 。 ”乔老善意地提醒说 , “就我的经历而言 , 我认为还是厚积薄发为好 。 一个人 , 练就了千斤之力去弄百斤之重的刀枪 , 自然是举重若轻 , 得心应手;反之 , 说句俗话 , 那就叫玩不转喽 。 ”
我认识的乔羽先生
文章图片
乔羽作品《君子兰》 。 作者供图
乔老是典型的性情中人 , 不伪装、不矫饰 , 而是心胸豁达 , 坦诚率真 。 他说:“我愿快快乐乐地生活 , 成就和麻烦都不会成为我生活下去的包袱 。 愁眉苦脸是一辈子 , 快快乐乐也是一辈子 , 你干嘛不快快乐乐的呢?”这种人生态度 , 深深地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 乔老有一首不太为人注意的五言律诗《君子兰》 , 是这样写的:“我爱君子兰 , 胸襟宽且厚 , 颇似颜真卿 , 锋藏笔力透 。 庄严复天真 , 奇拙寓奇秀 , 堪友亦堪师 , 常置座之右 。 ”细细地品味诗句 , 我发现 , 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乔老的追求 , 无论是他的歌词 , 还是他的为人 , 不都像诗中描绘的君子兰吗?
愿乔老安息!已经先走的老伴 , 在天堂里 , 在歌声中 , 等待着与您的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