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 , 本来就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 不管和谁相处 , 都不要绝对的信任 , 凡事要懂得留给心眼 。
你可以对一个人好 , 但是不要事事都掏心掏肺 , 因为人性这个东西是很难去看穿的 。
一个人值不值得你去付出 , 并不是看表面 , 而是看长久 。 有的人可能表面掩饰得很好 , 你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 。
所以 , 与人相处 , 害人之心不可有 ,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 凡事自己多留个心眼 , 算是为自己留好后路 。
与人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文章图片
《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 “顺规律兴 , 逆规律亡” , 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 , 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 , 反而被框住了头脑 , 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 , 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 , 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 , 不管哪个卦象都只是当下时间段的状态 , 并非固定不变的结局 。
我们学习《易经》 , 不要死搬硬套 , 要活跃头脑 , 动员自身能量与规律协作 , 不要固守哪一个卦象 , 而被动地认命 。
易经智慧:与人相处 , 凡事多留几个心眼 , 算是为自己留好后路 。
别轻易被表面的东西所蛊惑
都说 , 人眼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真实的 , 与人相处不要去相信你看到的 , 要用心去感受 。
一个人可能表面会伪装 , 但是内心应该掩饰不了 , 试着用心去感受 , 用时间去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样子 。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欺骗 , 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 , 因为很多人是你根本没法用眼睛看穿的 。
现实生活中 , 可能有的人会善于利用别人的真心和善良 , 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 。
与人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可以保持善良 , 对一个人好 , 但是要有度 , 不要一味的去相信 。
虽然说善良是很可贵的东西 , 但是过分的善良就会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 利用别人的善良来压榨你 。
在和一个人相处的过程中 , 不要去看表面的东西 , 要看一个人实际的付出 , 再去选择相信 ,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心就能够换到真心的 , 凡事自己保留底线就好 。
与人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文章图片
别随便信任 , 一味付出
现实生活中 , 会有这样一类人 , 看到一个人过得不好 , 就同情心泛滥 , 一味地付出 。
其实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个人 , 这是你自身的善良和品质 , 但是如果光为了面子 , 去一味地强撑自己 , 消耗自己就没有意义了 。
不管你多么想要去帮助一个人 , 起码要认清对方值不值得你去付出 , 帮助一个人还要看能力 , 要看值不值得 。
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 , 对方找自己借钱二话不说就借了 , 结果导致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 然后对方没有能力偿还 , 不仅害了自己 , 也伤害了彼此的关系 。
其实很多时候帮人也是要适度的 , 你可以信任一个人 , 但是不要过分信赖 , 始终要了解清楚对方值不值得你这样去做 。
不要因为别人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 首先你要做的是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 有能力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值得去帮助的人 , 这样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
与人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文章图片
别高估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
很多人之所以最后陷入痛苦当中 , 是因为自己太过把自己当回事 , 太过看重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 , 导致彼此之间有了落差 , 自己内心就不平衡 , 变得痛苦 。
与人相处 , 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 。 和一个人关系再好 , 你们也是朋友 , 并不是亲人 , 也不见得对方就会把你看得很重要 。
在无条件相信一个人之前 , 就应该为自己留好后路 , 毕竟人性这个东西是猜不透的 , 你根本就不值得对方会不会发生改变 。
凡事太过极端 , 没有保留 , 和一个人靠得太近的话 , 是很容易失落的 , 因为感情太过用力会产生落差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 , 你们可以去相处 , 但是要保持分寸 , 不要急着来证明你们的感情 , 时间会让你们看清彼此 , 只要保持一个舒服的状态就好 。
总结:
与人相处 , 更多的是一种智慧和学问 。
真正聪明的人 , 从来不会一股脑地付出全部 , 而是有所保留 , 就像爱一个人可以 , 但是不要一味付出 , 不然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
与人相处 , 不管彼此感情再好 , 始终要先拥有自己 , 留几个心眼 , 保持分寸 , 才是最好的方式 。
俗话说 , 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 , 这里说的真经就是指《易经》
在古人看来 , 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 , 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 ,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 , 《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 , 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
众所周知 , 《易经》、《老子》、《庄子》作为中国古来的三玄之学 , 高深莫测 , 其中以易经最为争议 , 是经典中的经典 。
孔子晚年独钻《易经》 , 甚至翻断了编竹简的绳子;哲学大师冯友兰临终唯一遗言更是: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 要注意《易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