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 父亲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 , 但在幼小的孩子心中却很高大 。 时常记起小时候在农村广场上看露天电影的往事 , 小小的我看不到画面 , 总是坐在父亲肩上看电影 。 父亲的肩膀像高山一样 , 让我看到了美好的世界 。 他为子女撑起一个家、一个美好未来 。 他从农村到县城 , 成长的故事平凡而不平淡 , 但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奋斗向前奔跑 。
小而不娇 , 以家风涵养自强志气骨气 。 父亲从小就有志气 。 他虽在兄弟姊妹们中最小的老五 , 但仍事事处处亲自去做完成 。 他吃苦耐劳从不惜力 , 也很有主意 。 在一些大事上 , 姑姑们和大爷都和他商量 , 让他拿主意 。 父亲是远近出了名的孝顺 。 可能得益于奶奶朴实家风家教 。 当初 , 奶奶十分重视孩子教育 , 要求5个子女都要学文化 。 她什么文化、但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 。 奶奶常讲一个故事 , 1965年左右 , 计划经济的年代 , 裹着小脚的她 , 走远路很是艰难 。 一次家里粮食快吃完了 , 她踉踉跄跄 , 走了15多里路、用了3个多小时去乡镇粮站买粮 。 人家说:“老人家 , 这是布票 , 卖不了粮食 。 ”奶奶着急地说道:“哎 , 怎么是布票” 。 要强的奶奶无奈地叹了口气 , 自言自语地说:“我把布票当粮票 , 只因不认识字 , 连粮都买不了 。 ”奶奶挪动着小脚 , 强撑着疲惫的身体 , 一步一步再回家走去 。 从此 , 她立志再穷也要让孩子们读书认字 。 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 父亲仍践行奶奶的教诲 , 并教育子女自强不息 , 靠知识改变命运 。
穷则思变 , 用拼搏撑起坚强一片天 。 父亲生于1955年 , 是家里的顶梁柱 , 结婚后 , 3个姐姐已出嫁、哥哥也去当兵了 , 赡养年迈的爷爷奶奶 , 照顾年幼的我和妹妹 , 挣钱养家的重担落在他身上 。 正逢国家改革开放 , 家里人多劳动力少 , 生活难以为继 。 父亲就从体制内停薪留职 , 自主创业 , 一起和村里几个小伙伴“跑村串户赶集”做生意 。 从济宁粱山一个小油房厂 , 买了豆饼去泰安肥城的集市上去卖 , 挣点零花钱 。 他用驮着350多斤的豆饼 , 深夜两点多骑4个小时的自行车 , 赶夜路到100多里外另一个城市早市去卖钱 。 如果好的话 , 一趟能挣5、6元钱 。 全家的生活费有了保障 , 父亲很是高兴 。 感觉早起晚回受再多的苦 , 也是值得的 。 最难忘一次豆饼没绑好 , 自行车下山时 , 一个个圆圆的豆饼像铁环一样 , 滚下了山 , 父亲在月光下 , 追啊追 。 小伙伴开玩笑说:“古有夸父追日 , 你是追月青年啊 。 ”后来 , 为了让子女受更好的教育 , 他在县城开了门市部 , 买玻璃、五金建材等商品 。 1992年 , 在县城买了房 , 全家从农村搬到县城生活 , 一家人过上了团圆稳定的日子 。
爱子胜己 , 凭汗水成就美好明天 。 父亲常说:“要相信自己额头上的汗水 。 ”他对孩子管教很严 , 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 要求晚十点无事必须回家 。 一次军校同学来家里玩 , 我们一起去逛街 , 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 他给予严肃批评 。 父亲教育子女要节俭 。 他很少给零花钱、也不让我们吃零食 。 上小学时 , 十分羡慕别的小朋友吃锅巴、雪糕等零食 , 咬在嘴里的锅巴咯吱咯吱地响 。 幼小的我实在受不了时 , 会向同学要几片吃解解馋 。 这样养成了我长大后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 父亲教育我们要有精气神 。 常说:“天塌下来 , 有高个子顶着 。 ”无论逆境顺境 , 都要积极乐观去面对 , 靠个人的汗水去奋斗 。 军校毕业我积极援藏 。 父亲为了见我一面 , 不远千里来看我 。 当时徐州下历史上罕见的大雨 。 校园内的路上 , 大雨没过膝盖 , 特别难走 。 有的人结伴手牵手 , 有的人靠路边扶着树探路 , 有的人手拿棍子试水慢慢前行……从门口方向 , 我看到一个中年人走在路的中间 , 勇敢而淡定 , 在水流中搏击着 , 风尘仆仆地向我走来 。 看走路的样子 , 就是我的父亲 。 走近后 , 我对他开玩笑说:“父母在 , 不远行 , 我这是不孝啊” 。 父亲说:“自古忠孝难两全 , 祖国也是母亲 , 你为国戍边 , 是大爱 , 也是尽孝 。 家里有我 , 放心去吧 。 ”我的泪水不由 , 顺着雨水望下流……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 。 征途漫漫 , 惟有奋斗 。 好的家风家教家庭要传承下去 。 父爱如山 , 讲好父辈故事 , 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 , 发扬广大 。 (陈士海)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站在你的肩上望远方
文章图片
壹点号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