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 , 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
好人没好报的现象屡见不鲜 ,
渐渐地 , 我们都不敢再去帮助别人 ,
我们好像失去了作为一个善良的人的权利 。
“圣母”这样的词被我们发明出来 ,
去讽刺那些帮助别人 , 却反被伤害的“善良者” 。
事实上 , 善良需要锋芒 , 不是无原则的利他 。
孔子三句话 , 帮你明白圣母是真善良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好人没好报?老实人难做?三句金句 , 点醒你(豁然开朗)
01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 ”
孔子说:“君子讲大信用 , 却不讲究小信用 。 ”
有一个故事 , 孔子要前往一个国家 , 但是却被盗匪拦截了 ,
盗匪要求孔子承诺自己不再去这个国家了 , 就放了孔子 。
于是孔子便承诺了 。 可等盗匪走后 , 孔子却继续前往那个国家 。
所以说 , 因为孔子失信于强盗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了吗?
当然不是 , 因为在小信用之上有大信用 ,
在小仁小义之上 , 有大仁大义 。
伤害人是不对的 , 但见义勇为伤害了贼人就是善良的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真正的善良 , 不会把眼光局限在细枝末节之上去钻牛角尖 ,
而是怀着公义之心 , 去从更广大的角度去看问题 ,
去思考是否能让最广大的人受益 。
02宰我问曰:
“仁者 ,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 ’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 不可陷也;
可欺也 , 不可罔也 。 ”
宰我问孔子说:
“有仁德的人 , 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仁人啊!’
他要跟从井里的人一起跳下去吗?”
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对于君子 , 可以让他来到井边 ,
但他不会陷入到井里;可以欺骗他井中有仁人 ,
但是他不会因为被欺骗就犯糊涂 。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里孔子就很清楚地说明了 , 我们不能提倡“愚仁” ,
也就是我们怀着善良之心 , 行善良之举 ,
但是不能鲁莽行事 , 不能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
因为在井边保全了自身 , 还有办法救井中之人 ,
而自己如果也身陷其中 , 则自身难保 , 何谈行仁呢?
当然 , 这也不同于明哲保身 , 而是一种依托于智慧的善良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03或曰:“以德报怨 , 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 ”
有的人说:“要用仁德报答怨恨 , 怎么样呢?”
孔子说:“那杨德华 , 用什么报答仁德呢?
用正直去报答怨恨 , 用仁德报答仁德 。 ”
以德报怨式的善良是被孔子所反对的 ,
事实上 , 那不是真正的善良 , 而是一种对施暴者的纵容 。
那么 , 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孔子提出了一种公义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因为以怨报怨 , 总是掺杂个人的怨恨情绪 ,
那么就有可能过度施加伤害 , 导致冤冤相报 。
而如果以正直的公义作为尺度 , 去惩罚该惩罚之人 ,
原谅该原谅之人 , 那才是君子的作为 。
所以我们善良的尺度也是这种正直公义 , 而不是以德报怨 ,
因为那种善良 , 看似是宽恕了别人 ,
但事实是纵容 , 结果就可能是让他伤害更多人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
文章图片
晓角心语:
从孔子的这三句话看出 , 善良之人 , 不是一味利好别人 ,
而是内心有一种对大仁大义的把握 。
不会拘泥于小节 , 也不会只把自己的善意施与眼前的某个人 ,
而是用广阔的胸怀 , 去把善意 , 是施加给广阔的大众 。
把握了这个原则 , 我们的善良才是真善良 , 才不是所谓“圣母” ,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善良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伤害】才能让人们越来越敢于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