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杨伶霞通讯员熊育智怀化报道
电视剧《一代洪商》的杰出代表人物 , “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刘歧山 , 源自汉光武帝后裔 , 大源公名下勾支21代 。 祖籍江西新赣县人 , 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 。 卒于公元1920年 。 幼少年时 , 在家乡上过私塾学堂 , 闲时帮家里放牧及做农耕杂活 。 清咸丰年间被抓丁入伍 , 成为曾国潘湘军营中的一名兵勇 。 离伍后独自来到洪江亲戚高灿顺家油号做学徒谋生 。 几年后离开高家自立门户做布匹生意 , 靠着自己的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品格 , 买卖做的风生水起 , 越来越兴旺 , 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原始资金 , 初创办洪江“庆元丰”油号 。
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
文章图片
拍摄时间:1908年左右
地点:洪江留园
刘岐山老先生一生恪守德义行商、慷慨出资兴办家乡学堂、修建家乡农田沟渠及防洪堤坝设施、募捐资助大批受灾害家庭 。 在江西新赣县大行善举:
1、独立提供修写家谱的全部费用 , 成立谱局 。 聘请县内文人撰写定稿 , 刊印了刘氏族谱 。
2、独家拔款修建了刘氏宗祠 。 并在祠堂后面砌筑防风、挡洪堤一段 , 以青石护土 , 使堤基永固 。 堤上密植翠竹 , 美化村景 。
3、独家拨款修建刘家坑村靠稻田一面的挡风围墙 。
4、在刘家坑村修建了前低后高式屋楼砖木结构住房数栋 , 大柱密枕 , 十分坚固美观 , 每栋有住房十二间 。 屋前挖了池塘 , 以青石封固塘堪 , 砌筑阶梯供族人下塘洗涤衣物 。 这些楼房给缺房村民解除了住房困难 。
5、每逄家乡的荒年旱月 , 必寄款回刘家坑赈济同族的贫困户 , 刘家坑父老对此记忆犹新 。
6、独家出资修建金荷浦育学校 , 淦城创建振国学校、置学田修建岐山学舍 。 荣获民国“大总统奖赐金色嘉祥褒章”“大总统再赐金章加奖敬教勤学匾额”“清浩通议大夫”称号 。
刘岐山年事方高 , 在长辈亲族杨楚珍、邓益斋、周乐山等人主持下作为五房分拆 。 在总资内提出十万多两银子交给大二三房保管 , 长子长孙的婚酬费和各房的房屋修缮费 , 都分别提银补助 , 然后再作五股平分 。
旅洪赣商的房屋 , 其质量以庆元丰为最好 , 数量以他们为最多 , 大概有五六十栋 , 散布在洪江的各个街巷 , 尤其五大房的住宅无不院墙高立 , 厅堂重叠 , 陈设华丽、气派轩昂 , 一望便知为豪富之家 。
歧山先生有五子 , 长子刘慎伯是满清的优禀生 。 为人厚道爽气 , 爱护子弟 , 他又学过中医 , 医理很高载誉洪江 。 在号里专搞外交工作及义务行医 , 任过洪江保管局局长和洪江商会会长 。 这些工作不仅没有工资收入 , 还须大量花钱 。 后刘慎伯移住汉口 , 直到1929年回洪江分家 。 分家后由他的长子刘太康开设“新太隆号” , 经营木材纱布等业务 。
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
文章图片
刘岐山老先生与周氏夫人合影 。
拍摄地:洪江留园 , 拍摄时间:1910年左右
老二雪琼 , 高度近视 , 性格内向 , 善理财 。 久跟其父岐山先生经营 , 是“庆元丰”油号的主要负责人 。 财产、经营、人事等大权集于其身 , 他继承父志 , 保住名牌 。
三子丹叔未在庆元丰任过职务 , 青年时在北京沣学馆读过法律 , 约在1910年间新赣县竞选京议员 , 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 月俸甚丰 , 1920年回洪江奔父丧 , 众议员任期满后 , 又在长沙当选湖南省议员 , 1926年湖南省议会解散去了汉口 。
老四香庭、老五郁亭在其父岐山先生逝世时 , 两人均年幼 , 依靠三个异母兄长过生 , 少时就读私塾 , 两兄弟均极精明能干 , 经营集记坐号(不挂牌的商号) , 并做纱布木材生意 。 兄弟俩爱好古玩、古董及名人字画收藏 , 现洪江区文化馆內 , 存放排练演奏的一架德国制造的钢琴原属他们兄弟所有 。 他们所收藏的大批古董、古玩、名人字画已流失 。 解放初期两兄弟迁居上海 。
五个儿子分家时 , 手中握有的财产有:流动资产达100万光洋之多 。 在洪江的房产 , 除给每个儿子一群落皇大夏外 , 还有坐落在洪江区青山界一个里群的房屋 , 名为“庆安里”内的房屋分属5个儿子管理 , 田产在壹千陆百余亩 , 按5等分 , 每个儿子各分得300余亩 , 至“庆元丰”油号企业经营上占用的不动产登记全分给二儿子 。
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
文章图片
刘歧山老先生的杨氏夫人及女儿们合影 。
地点:洪江留园 , 拍摄时间: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
1920年-1938年期间 , “庆元丰”油号 , 由二儿子刘雪琼全盘承顶生产经营 。 他秉承父辈的经商之道光大产业 , 添上了“萃记” , 全称是“庆元丰萃记”油号 , 洪油商标依然是“岐山鸣凤”老品牌 。 刘雪琼倚重贤能 , 力求守成 , 保持了父辈树立的名牌信誉 。
黄昌元为总号管事(即总技师 , 后与刘雪琼孙儿连姻接为亲家) , 江西同乡能手龙葆卿、族亲刘星掌先后为主办会计 。 另外派至戚傅泳初为镇江庄负责人 , 专管销售 。 黄、傅、刘三人不仅各自专长且效忠不二 。
刘雪琼先生除选贤举能 , 寄托重任外 , 并在优化管理、稳操胜券上创下拔萃之处:为降低原料成本 , 除了在辰溪县属南庄坪开设榨坊 , 将麻阳河周围产区收得的桐籽进行加工 , 又在沅水支流舞水流域产区、贵州省的青溪、波洲和湖南境内的新晃、托口等地设立榨坊榨油 , 以节约运输成本70% 。 开设榨房不仅自身图利 , 且在榨油所需劳力上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许多季节性就业机会 。
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
文章图片
刘歧山老先生的子孙嗣们 。
拍摄时间:1920年 , 地点:洪江留园
“庆元丰”油号 , 在油品质量上素来重视 , 而其关键又掌握在签子客(即看油师)手里 , 他们前后的签子客为族人刘星掌和姻亲黄昌元 , 两人都尽职守责 。 对员工考核从严 , 留优汰劣 。 员工中凡有贪污自肥或好逸恶劳玩忽职守者 , 一概辞退解雇 。 哪怕是“皇亲国戚” , 决不徇私留情 。
庆元丰除上面所说的各处榨坊外 , 其它转运和销售地为常德、汉口、镇江、上海等各处派专人设庄 。
“庆元丰”父子两代致富之日颇多善举 , 其事迹如下 , 在洪江所为是:
1、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洪江与同业一道捐款修建横跨巫水的钢筋水泥“雄溪桥” , 原来两岸可望不可及 , 隔河兴叹 , 架桥以后带来百业兴旺 , 市场繁荣 。 当年通车时 , 由刘岐山的大儿子刘慎伯夫妇剪彩踩桥 , 仪式隆重 , 万人瞻仰 。 此桥1948年被洪水冲垮 , 1965年重修 , 改为“洪江大桥” 。
2、1926年洪江附近受灾大饥 , 饥民扶老携幼进入洪江 。 因瘟疫流行 , 庆元丰设置粥点为灾民解饥 , 施棺埋尸 。
3、捐资兴学:凡商达小学、雄溪女中、洪达中学在办学经费上提出需求时 , “庆元丰”油号 , 有求必应尽力帮助 。 雄溪女中董事会 , 推选刘雪琼为董事长 , 他为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 专从汉口买来20多张铁床 , 船运到洪江给教师睡眠使用 。
4、捐资兴建洪江育婴堂收抚孤儿 , 庆元丰是积极赞助者 。
5、解放前 , 洪江红十字会设有中医中药门诊 , 对市民中的贫困者免费治疗 。 因为没有上面拔款 , 其经费是由各家油号和殷实巨户共同捐赠 。 庆元丰油号从不手旁观 , 是主要的捐助者 。 每到冬天红字会发放米票、棉衣等救济贫民 , 庆元丰无不积极参与 。
所有这些善举 , 总计不下五拾万光洋 。 “萃记”继续由父产分家仅得五分之一 , 由瘦趋肥 , 鼎盛时期年销洪油数万桶 , 镇江分庄光是报灯笼竞达1600桶之多(这些油或桶漏而大渗小渗 , 剩存桶内的残油听凭分庄负责人出售与庄上员工分润入私 , 东家概不查问) , 此时实有流动资产60万银元 。 企业获得大利之下 , 雪琼先生毫不吝啬 , 除提高员工工资外 , 并拨专款为黄昌元新修有房十余间 , 一座于洪江市中心的堡子坳 , 该房光线充足宽敞舒适 , 与现代楼房比毫无逊色之处 。 另为刘星掌建新房一栋于刘家坑老家 。 当时在同业中流传的口头禅:“庆元丰数穿着 , 杨恒源数吃作 。 ”可知庆元丰职工工资水平高出一般了 。
走近《一代洪商》“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原型刘岐山其人及家族】岐山先生有三房妻室 , 原妻早死在江西老家 , 继娶新赣穆湖周氏 , 生“慎伯、雪琼、丹叔”三人 。 周氏逝去后 , 又娶杨氏为妻 , 后生香亭、郁亭 , 杨氏为人持重俭朴 , 深得全家几十口人的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