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

关键词:如何打破“不快乐就不结婚”的想法?
问:本人在一线城市居住 , 37岁 , 未婚 , 现在有2个方面的困惑:
1、关于婚恋 , 我这么多年都一直不着急恋爱结婚 , 因为我觉得人生挺苦的 , 所以我就希望自己能够快乐起来 。
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自己都不快乐的话 , 结婚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 , 可能会更加不快乐 , 更不想把另外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但我现在有点想打破这种想法 , 还是希望能够结婚 。 所以我想问一下老师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关于职业 , 我不知道我到底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现在是一家企业公司职员 , 我父母觉得我适合当老师 , 但我不太想当老师 。
最开始我觉得当老师可能是一年到头过的都是同样的生活 。
但最近我觉得我不想当老师 , 可能源于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我觉得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 , 作为老师 , 需要对他们负责任 , 但我可能在这方面上还没有自信、没有做好准备 。
至于其他的 , 比如我之前也想过当心理咨询师 , 但后来觉得我这个人可能不够包容 , 很多事情我接纳不了 , 会给自己很多负面情绪 , 我就放弃了 。
为什么我对学习心理学这么感兴趣?
因为我也做过几十次心理咨询 。 我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是在学校的时候 。 在学校压力比较大 , 我觉得跟咨询师聊过之后会感觉焦虑就有所缓解 , 所以我觉得这挺有用的 。
最近几年我也做过心理咨询 。 我内心有很多东西想找人倾诉、想要找人看见 , 或我有一些疑惑想跟人探讨 , 我觉得本质上是可能我对了解别人有一种好奇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
文章图片
冷爱回复:
对于上述提到的 , 我们将分为两个篇章细说:
第一 , 婚恋的疑惑 。
在正式进入分析之前 , 我想科普一下: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主要分为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婚姻家庭治疗这四大流派 。
传统的心理咨询是不提供任何答案的 , 它只提供生命智慧、只提供终极解药 , 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诸如“怎样才能在上海买房”之类的问题 。
在经历了一万多个选题之后 , 我们发展出了原创理论【使命心理学】 , 因为我们看到当代人同时有三种需求:活下来、活得好、活明白 。
1)在人生的第一个维度生存期 , 人的需求是活下来 。
让自己先活下来、求安全 。 这是我们“创富之旅”做的主要工作 。
但因为这位女主关于婚恋和职业的两个问题 , 主要是关于活得好和活明白的 , 所以关于活下来的部分 , 我这次先不展开描述 。
2)在人生的第二个维度生活期 , 人的需求是活得好 。
怎样算是活得好?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活得好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
虽然人生需要一整套参考答案 , 但不一定这个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唯一答案 。
在我们“创爱之旅”里提供的参考答案是什么?是可以不结婚 , 也可以不生小孩 ,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关系 。
在“创爱之旅”里 , 我们对关系有一整套解药——和自己的关系、和伴侣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和内部世界的关系、和外部世界关系 。
这一整套解药是一圈又一圈放大的 , 就像树的年轮一样 。
以上述女主为例 , 她提到了一个疑问“我好像谈过几次恋爱 , 感觉也是苦多乐少 , 怎么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 但“在恋爱甚至婚姻中寻找快乐”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预期 。
因为恋爱、婚姻这一套制度不具备让人快乐的功能 。 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是找不到正确答案的 。
打个比喻 , 下班坐出租车觉得椅子没有按摩功能、没有让腰部得到舒适感 , 于是对出租车司机感到不满 。 可出租车司机的功能是把你从出发地送到目的地 , 不负责让你快乐 。
恋爱、婚姻就如同这部出租车 , 让你从单身通往有孩子、双方一起买房等 , 构建生存和繁衍的功能 。
传统的婚姻制度是为了财产、生存和繁衍 , 这是社会化的大众化标准 。
什么叫标准?任何人去民政局领证都是同一张证 , 就名字有区别 。
婚姻制度的设计之初 , 是为大部分人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 , 通过一夫一妻制让这个时代大体上更稳定 。
看到这里 , 可能会有人问:“难道就不能为了爱情吗?”
我并没有说不能为了爱情 , 就像上述出租车的比喻 , 今天必须坐上一个有按摩功能的出租车也是可以的 , 就是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已 。
所以 , 结婚可以是为了爱情 , 但要知道爱情就像我刚刚说的出租车比喻 , 按摩是一种附加功能 。
爱是由什么带来的呢?
我们曾在“创爱之旅”中说过:爱是由好的关系带来的、爱是关系的产物 。 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学会爱 , 就像我们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一样 。
所以 , 为什么上述个案的女主谈恋爱会苦多乐少?因为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好关系 。
在为了生存与繁衍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伴侣价值交易市场中进行等价交换后 , 大部分相亲局的结果是:大家谁也别吃亏 , 但谁也别想着赚到谁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
文章图片
3)在人生的第三个维度生命期 , 人的需求是活明白 。
在体验到了众生皆苦时 , 人们想要活明白、活出意义 。
好比上述个案女主 , 她感觉自己不着急谈恋爱 , 觉得没有找到快乐的方法 , 不想把另外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 , 也不想跟另外一个人组队在一起 , 感觉谈过几次短暂的恋爱也是苦多乐少 。
她其实很有慧根 , 隐含了开悟的种子 。 因为体验到了众生皆苦 , 当然不想随便带一个人来受苦 。
所以 , 她其实有一种天然的开悟冲动——“怎样才能找到一种方法 , 彻底从这些痛苦中解脱?”
我们把这种方法 , 命名为「合一智慧」 。
什么叫合一智慧?简而言之 , 就是放下二元对立 。 我们人生大部分的痛苦都来自于二元对立 。
很多人之所以会把谈恋爱遇到的体验称之为苦 , 可能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她的想法做 , 或者对方没有给她期待中的体验 。
比如情人节给她铺满花瓣、奉上一本写上自己名字的房产证、在高楼大厦上公开浪漫求爱等等 。
这几个例子有些夸张 , 但这是绝大部分人在恋爱中感受到的痛苦——“他好像没有那么宠我了”、“他没有那么让着我了”、“他没有那么浪漫了” 。
因为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期待来做 , 于是认为对方不够爱自己 。
大多数人在恋爱中感受到苦 , 就来自于这些期待 。
而期待的本身就是二元对立 , 即认为有一种东西是对的 , 另一种东西是错的 。 产生这种期待的主体 , 我们称之为「小我」 。
在生命智慧当中有「小我」和「大我」 。 只有粉碎「小我」、放下执着、粉碎期待 , 才能观察到真正的「大我」 , 才能在生命中感受到真正的喜乐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 我们再深入地探讨这个部分:
A.先奋斗 , 再追求合一智慧 。
所有的「开悟」、「虚无」、「无我」、「大我」 , 建议全部在完成自我实现之后再做 。
现在年轻人最容易陷入这种困境:在还没上小学的时候 , 就在讨论上清华还是北大 。 这样的讨论有意义吗?要先把中学考了!
没有非常扎实的修行就进行意义层面的思考 , 是会让人走入歧途的 。
因为修行里都是妄念 , 都是心头「小我」的更大呈现 , 根本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的内心纯净 。 只有在持续的修行过程中 , 才能看出念头其实全是妄念 。
过于高深的东西 , 我今天先不讲了 , 我的意思是:我们要从无到有 , 再从有到合 。 还没开始谈恋爱 , 就说“我今天不需要关系了” , 这没有意义 。
所以 , 关键还是要先奋斗 , 等自我实现后再来想开悟的事情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
文章图片
B.「小我」如伞 , 我们要具备经营关系的能力 。
我们讲国学、东方智慧是在说开悟、合一 , 这是「大我」 。 而「小我」就像伞 。 这世间有很多事情 , 就如同这世间有很多下雨天 。
一个功能强大的「小我」 , 一个具备关系处理能力的「小我」 , 能帮助我们处理好世间方方面面的事情 。
比如 , 我今天出门也需要一把“伞” , 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小我」 , 来面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 , 也需要考虑衣食住行、需要面对回家后的事情 。
就算我今天开悟了 , 我爸妈的生活费我还得掏 。 我既然出生在这世间 , 总要让爸妈活得好 。
简单再概述上述内容:
什么叫活下来?即找到一个男生愿意和你一起组队 。
什么叫活得好?即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好关系 。
什么叫活明白?即最终有一天发现原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 是彼此命中注定的一种成全、一种体验、一种雌雄同体的爱;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对与错 , 抵达到永恒的无垠;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一种合一存在 。
抵达这样一种「当下」状态 , 你会发现一切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
为什么有些人谈恋爱就痛苦呢
文章图片
第二 , 职业发展的问题 。
职业发展 , 是我们原创理论【使命心理学】第二维度生活期的问题 。
第二维度的问题是什么?是关于如何活得好 , 其实就是「小我」的自我实现:如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在整个「小我」实现的过程中 , 我们有一些重要的方法论 , 比如:在城市里就要解决户口的问题、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学会专业的态度 。
因为和「小我」相处是有规则的 , 所以 , 人生从第一维度生存期升级到第二维度生活期时 , 需要对第二维度的社会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 但很多人都缺乏这一方面的认知 。
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的相处中只看到自己的需求 , 无法看到他人的需求 , 往往是走不出生存期的 。
比如对爱人不满意、对老板不满意、对职业不满意 , 这些是「小我」的感受 , 恰恰说明我们还在生存的阶段 。
但如果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 就必须学会这个世界的规则 。
这种规则是一种隐形知识 , 往往教科书不会教你 。 因为教科书都只传授“你要努力”、“你要奋斗”等等 , 但它不会告诉你人和人的关系规则是怎样的 。
很多人常问起“幸福是什么” 。 在第二维度生活期是有幸福的 , 但这种幸福是有条件的幸福 , 即:你能满足对方的需要 , 对方也能满足你的需要 , 双方达到一种交易上的平衡 。
你在关系中付出 , 对方奖赏了一种回馈 , 就能在第二维度上得到幸福 。
所以 , 在第二维度上 , 要重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 不能追求「无我」 。 因为「无我」的时候 , 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别人 。
因此 , 当一个人成为独立的、负责任的个体 , 并且能够满足更多人需求时 , 就能够在社会上获得金钱和关系的回馈 。
所以 , 职业的问题只是一个现象 。 就像上述个案的提问“什么叫适合自己的职业?” , 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业 , 只有对职业的态度 。
承诺为他人做到什么 , 然后履行承诺 , 自然而然会有职业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