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2021年 , 经由贾樟柯导演推荐 , 公认的实力派女演员郝蕾有了一个新身份——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影视表演系主任 。 4月6日 , 系主任郝蕾围绕主题“演员与导演:创作过程与挑战” , 为温影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云课堂 。
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文章图片
云课堂海报
疫情期间 , 演员的工作也多少受到影响 , 郝蕾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也表示 , 自己原本因为在工作室中隔离了一天 , 觉得挺“丧” , “但今天早上起来 , 想到可以和同学们会有这样一个交流机会的时候 , 阳光也很好了 , 我又觉得很兴奋 。 ”
两小时的云课堂上 , 郝蕾从“演员为什么要具备导演思维”聊起 , 面对“导演很逊怎么办”“长独白怎么攻克”“没剧本怎么演”等各类学生提问 , 郝主任畅所欲言 , 干货满满 。 其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表演技巧的教授 , 但其中关于对表演的理解 , 对自我的观察 , 也让听者得以窥见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 并从中领悟到些许表演的奥义 。
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文章图片
郝蕾
演员的委屈:不想做提线木偶
因为要同时面对表演系和电影制作系的学生 , 这堂课的主题被设定为“演员与导演的合作” 。 因为中国的影视行业人才培养 , 在这两个学科上还是有泾渭分明的学科设置 , 到了实际的从业过程中 , 郝蕾也深刻感受到 , 这两个合作紧密的工种 , 似乎很容易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 。
“演员和导演的关系 , 从我个人经验看是亦师亦友 , 又爱又恨 。 ”郝蕾如是开场 , “我们是一个行业内最紧密的合作关系 , 但表演系和导演系的教学内容是很不相同的 。 非常多的导演不太了解演员的创作过程 , 他会有一套自己既定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好的表演 , 从而进行选择 , 但他很难了解演员是如何达到好或者坏的表演 , 这个时候演员会比较容易崩溃 , 你需要去体会、去猜测导演的意图 。 另一种导演更像老师 , 他会比较了解演员的创作过程 , 比较了解‘人’ , 在选择演员的时候 , 他的导演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 他能够像‘开采师’一样去挖掘演员身上隐藏的宝贵特质 。 ”
郝蕾说 , 自己一度对于演员的被动性感到失望 。 她也有觉得委屈的时候 , 遇到没有那么默契的导演 , 自己觉得很好的设计 , 最终也会被剪掉无法呈现或不被看到 , “我演得这么好 , 为什么把我好的部分都剪掉?”她也会有这种不甘 。 “我曾经看过电影馆丛书中的《导演功课》这本书 , 看完这本书我就很绝望 。 因为这本书叙述的创作体系里 , 演员好像是提线木偶 。 看完这本书 , 我几乎想要放弃做演员了 , 因为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 我一直在想 , 为什么不尊重演员的创作呢?但之后的一两年里 , 我又开始重新体味这本书的意思 , 不仅仅是文字上 , 而是去思考它的意思 。 最后我发现 , 我们是应该服从导演的 。 因为导演才是‘部队’的‘领军人物’ , 他会带着整支队伍打仗 , 哪怕我们是很棒的演员 , 冲在最前面的位置 , 可是还要‘总指挥’的 。 其实 , 我们很少有机会去遇到100%优秀的‘总指挥’ , 所以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 以及需要和导演做朋友 。 ”
面对表演同学提出的“如果导演很逊怎么办”的问题 , 郝蕾的答案是 , “很逊也要忍住 。 ”“即使导演很逊 , 演员也没有办法替他坐在监视器前面 , 对演员来说 , 一个保险的办法就是保证自己不逊 , 保证自己的表演没有掉到及格线以下 。 后面有机会再和更好的导演合作 。 ”
而问题的另一面 , 是学导演的学生小心翼翼地求证 , 什么样的导演 , 在演员眼里会显得“很逊”?郝蕾的回答是 , “不知所云 , 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导演 , 一定是很逊的 。 同时 , 她也指出如今一些年轻导演 , 了解技术 , 但无法调控、调适好自己的心理 , 会过度追求自己想象中的效果 , 忽略现实的因素 。 相反 , 成熟的导演 , 也有可能见过太多东西 , 创作激情没有那么足 。
极度放松才能极度专注
有众多成功的角色加持 , 在戏剧、电影和电视剧领域的表现也都游刃有余 , 郝蕾在两小时课程中 , 也被问到了许多“实战”中的应对经验 。
例如传说中总是让演员现场发挥 , 拍得演员们崩溃又对他爱得咬牙切齿的娄烨导演 , 是同学们好奇的焦点 。
郝蕾回忆 , 自己第一次和娄烨合作时 , 前十天都在抓狂中度过 。 “娄烨导演在拍戏的时候 , 一开始你会觉得很不一样 , 因为可以自由演 。 但我一直认为自由是相对的 。 当导演不告诉演员什么是好的 , 没有给到演员充分的讯息时 , 你一遍遍地去重来演绎 , 是很容易失控的 , 这是另一种不自由 。 ”
当时 , 郝蕾也会忍不住 , “很想问他 , 和他发飙 。 但导演永远不说自己到底要什么?”但后来 , 她体会到 , “不关心、不在意其他人 , 甚至连导演也不在意的时候 , 你可以释放出绝对真挚 , 符合情景 , 绝对投入的表演 。 ”
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文章图片
《春潮》剧照
早前的女性电影《春潮》 , 是郝蕾近年来大银幕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角色 。 其中大段的独白 , 让许多影迷奉上“神级”表演的赞誉 。 郝蕾谈到当时的表演经验 , 称自己因为喜欢剧本中四页纸的长独白才去接这部戏的 , 但她并没有在拍摄之前做任何准备去处理这段长独白 。
“我让导演给我40分钟时间去记忆 , 然后上场拍了几遍 。 回过头来我再看 , 我明白演员极度放松 , 才能极度专注 。 因为我所有的情感 , 所有的状态都是这个人物里 , 完全相信自己是这个人物 。 当我停下来再说台词的时候 , 也没有关系 。 不要太关心除你以外的事情 , 你才能特别专注 。 《春潮》是一个特殊的故事 , 我扮演的这个角色郭建波不爱讲话 , 所以需要长独白给人物一个机会去表达 。 我在处理这段台词时的想法就是感觉在读日记 , 或者是对她妈妈说的 , 又或者根本没有发生 , 只是在梦里说出来 。 ”
有人问 , 为什么一些大咖电影演员去演电视剧却有些“不对劲” , 郝蕾谈到 , 小屏幕和大荧幕确实有着大不同 。 “电影院和电视剧的仪式感和投入是不一样的 。 对于演员来说 , 电影平均时长120分钟 , 演员不需要特别多的细节 。 但电视剧一集45分钟 , 一天2集 , 如果人物状态很单一 , 观众很难看进去 , 所以需要处理 , 需要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变化和丰富 , 俗称有招数 。 但弊端就是会让你的表演显得很琐碎 , 但小屏幕不会放大你的琐碎 , 也很少有观众去品味你的表演深处有多波澜起伏 , 所以需要你想尽办法表现出来 。 当我们把这种演法放到大银幕上的时候 , 电影中的表演会被放大再放大 , 就会让观众觉得能量太强 , 会受不了 。 ”
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关于“电影脸” , “长得太明确的人 , 确实是不适合拍电影 。 大眼睛、高鼻梁 , 在电视剧中可能比较合适 。 这就是荧幕大小的问题 。 很多优秀的电影演员没有那么大的确定感 , 没有那么大的符号感 。 ”
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文章图片
郝蕾
表演要先了解自己
当日的课堂上 , 郝主任还有不少金句 , 令人印象深刻 。
有同学焦虑自己的容貌和年纪 , 提问年龄30+、长相并不出众的女演员 , 该如何面对这份职业 , 而郝蕾的答案是 , “漂亮在演员这个行当来说是最不缺的 , 但是会演戏的不多 。 所以不要管自己三十几岁 , 漂不漂亮 。 每个人一定在自己表演技术非常扎实强大的前提下 , 多多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 一定可以成 , 这是我一直坚信的 。 ”
钻研表演多年 , 郝蕾认为 , 演员表演人 , 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 。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 才能了解世界 。 而这第一步又是最难的一步 , 很多人无法通透地看见自己 。 这个问题需要靠人生的体悟 , 不能单单仅靠上课 。 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 , 可以多看看纪录片 , 看看人物传记类的影片 。 ”
表演系主任郝蕾线上开课谈表演:我不想做提线木偶】课后 , 郝蕾给疫情期间面临生活停摆的同学们布置了特殊的作业——“趁着这个特殊时期让自己去冷静下来 , 不需要那么复杂 , 嘈杂 , 而是学会向内看 , 去梳理自己 。 (这个梳理)可以不关于表演 , 但要梳理自己 , 深刻地体会自己 , 体悟生活 , 体味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