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

本文转自:北青网
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
文章图片
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
文章图片
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
文章图片
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
文章图片
◎爱地人
在推出最新专辑《安可曲》的实体黑胶唱片一个月后 , 罗大佑的这张《安可曲》近日终于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上线 。 作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级的音乐人 , 罗大佑在这过去的四十年里 , 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迷 。 甚至就连如今的很多一线歌手 , 以及著名的幕后音乐人 , 都毫不讳言自己在进入音乐行业前受到了罗大佑启蒙式的音乐影响 。
一张全翻唱专辑
在华语流行乐坛 , 早期的罗大佑一直以睿智的思辨以及超前的音乐意识闻名 , 无论是早期的《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 , 还是中期在香港地区创办音乐工厂之后发行的《恋曲2000》 。 罗大佑的音乐创作 , 在风格上涵盖了民谣、摇滚和跨界 , 在文本上又保持着独特的人文精神 , 一曲《未来的主人翁》里的“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 至今听来甚至有着超前的预言意味 。
从上张专辑《家III》开始 , 在音乐创作上更趋向柔和的罗大佑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叶落归根的味道 。 而他在2020年 , 带上包括琵琶、胡琴乐手在内的音乐团队在台湾地区宜花东鹿等地进行的户外直播演出 , 除了让音乐回归现场之外 , 更突出了“在地性”的主题 , 也算是另一种意味的叶落归根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安可曲》的出现就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诧异 , 甚至可以说是罗大佑音乐生涯必然的一个节点 。 作为罗大佑四十多年个人音乐生涯第一张 ,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张全翻唱的录音室专辑 , 你可以说这是罗大佑的一种回忆情怀 , 也可以说是属于罗大佑的音乐回归 。
跨越百年的唱片
罗大佑返场:《安可曲》是前传也是“史记”】《安可曲》无疑是一张跨越百年的“唱片” , 这句话可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 一是指音乐内容本身 , 二则是指“唱片”的介质 。
《安可曲》总共收录了十一首(组)作品 , 其中最后一首歌曲《西风的话+歌》 , 也由两首作品组合 , 而这首作品之所以如此设计 , 并非罗大佑的心血来潮 , 倒可以说是罗大佑本人对于整张专辑的某种概括 。
作为一张重新翻唱经典老歌的作品 , 《西风的话》也是其中最老的一首歌曲 。 由黄自作曲、廖辅叔填词的这首歌 , 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 , 因为用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和声体系 , 所以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之一 。 而另一首名叫《歌》的歌 , 则是罗大佑根据徐志摩译诗谱曲的歌 , 原作是19世纪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Rossitti)的名诗《歌(Song)》 。 这首作品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末 , 也是罗大佑个人音乐生涯里发表的第一首作品 。
历史在这里 , 有了奇妙的交集 。 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流行歌之一 , 到《永远的微笑》《未识绮罗香》这样的时代曲作品 , 再到《午夜香吻》这样的后时代曲经典 , 以及从台湾地区的乡土民谣《草螟弄鸡公》和闽南语民谣《桃花过渡》 , 再到日本经典《幸福在这里》 , 以及有电吉他之父之称的杜安·安迪代表作《PeterGunn》 , 《安可曲》整张专辑的选曲 , 既包括了中文流行音乐 , 也包括了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经典作品 , 而这些不仅构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流行音乐概略史 , 更成为罗大佑自我音乐源头的回溯 。
从这个意义来讲 , 《安可曲》也可以称为“罗大佑音乐前传” 。
另一方面 , 《安可曲》这张专辑也涵盖了一张现代唱片最原始和最潮流的发行介质 。 《安可曲》先是以黑胶这样最传统的形式首发 , 继而在一个月后又上线了音乐平台 。 而在4月8日、4月15日和4月21日这三天 , 这张专辑里的《情人的眼泪》《幸福在这里》和《西风的话》三首单曲 , 还将以“数字藏品”的方式发行 。 除了磁带和CD短期内不会发行之外 , 这百年来最重要的三种音乐介质 , 《安可曲》专辑全都有了 。
让经典老歌“永远的微笑”
在《安可曲》这张专辑里 , 《永远的微笑》可以说是此前罗大佑翻唱次数最多的一首作品 。 除了在《费玉清的清音乐》《看板人物》等节目里唱过 , 罗大佑还在2004年 , 将这首歌曲搬上了自己红磡演唱会的舞台 。 其实 , 《永远的微笑》也可以说是《安可曲》这张专辑的副标题 , 罗大佑本人也一再表示 , 作为一张在疫情期间制作并推出的专辑 , 他希望这首歌曲能够带来一份美好的寓意 , 让更多人能够保持微笑 。
罗大佑一再表示 , 音乐是有生命的 , 而音乐有时候也需要这样一种传唱 , 完成一次次接力 。 虽然是一张经典老歌的翻唱专辑 , 但《安可曲》却并非单纯地复刻经典 , 而是通过很多的巧思设计 , 让很多老歌又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
其中像闽南语民歌《桃花过渡》的编曲 , 甚至直接嫁接了《PeterGunn》这样的布鲁斯风格伴奏 , 不仅没有违和感 , 还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融合的魅力 。
早在《家》专辑里就翻唱过的《草螟弄鸡公》 , 这次也被设计成了“放克”曲风 , “放克”音乐的明亮和律动 , 和歌曲里的“老风流”主题 , 同样在气质上神搭 , 所以也有种天作之合的默契 。
而《永远的微笑》这首歌曲 , 这次也融入了邓雨贤四大经典之一的《四季红》 。 在此前一次连麦采访中 , 我也向罗大佑提出了为什么要如此设计 , 罗大佑表示 , 他就是希望用《四季红》这首作品里的“打情骂俏” , 去强化《永远的微笑》的恋爱场景 , 并呼应“微笑”这个主题 。
罗大佑在音乐上传承经典却巧思创新的做法 , 让《安可曲》里的那些老歌不再定格于静态的经典 , 而是动态地“微笑”起来 。
流行的尽头是古典
《安可曲》这张专辑是一张音乐上大制作的唱片 , 其中像《意难忘》《永远的微笑》和《情人的眼泪》等作品 , 更由音乐人吴庆隆特别设置了弦乐伴奏环节 , 也让整张专辑有了更恢宏的音乐气质 , 俨然有了古典音乐的华丽感 。
其实 , 早在《恋曲2000》专辑 , 罗大佑就和上海当地的交响乐团有过合作 。 不仅仅是罗大佑 , 像张学友于《爱与交响曲》专辑里与交响乐团的合作 , 在《雪狼湖》里尝试用音乐剧的形式表达流行音乐 , 谭咏麟在2008年重制《爱的根源》专辑时 , 也同样采取了交响乐为主结构的方式 , 甚至像崔健和谢天笑这样的摇滚音乐人 , 近几年都不乏摇滚与古典交响的作品及演出实践 。
这种流行与古典的结合 , 甚至也是国际乐坛的一个传统 。 像2014年的“格莱美”颁奖礼上 , 著名摇滚乐队“金属”乐团 , 就曾经和中国钢琴演奏家郎朗有过跨界的合作 , 而英国殿堂级的歌手斯汀(Sting) , 在近二十年的音乐生涯里 , 几乎快要成为一个古典艺人 , 很多的作品都是和古典音乐艺术家合作完成 。
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到 , 流行音乐人虽然在早期都以感性的作品为起始 , 以流行和传唱为事业成败的标准 , 但越到后来 , 还是会有一些对艺术有追求的音乐人 , 希望在结构、和声更复杂的古典音乐里得到艺术上的某种升华 。
当然 , 对于华人音乐人来讲 , 其实还有另一个使命 , 即对传统音乐元素的挖掘和整理 。 像罗大佑在这张专辑里的《草螟弄鸡公》和《桃花过渡》等作品 , 就是用一种回溯的方式 , 进行一种创新的传承 , 《安可曲》这张专辑 , 因此也有了经典音乐不断循环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