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三十而立?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三十而立 , 在中文的语境中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起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 , 以及做事做人的原则 。 其出处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圣人境界 , 我辈岂能及?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 , 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 , 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
看来人生大抵是十年一转:十岁之前懵懂无知 , 十至二十少年动荡 , 二十至三十勉力成学;三十至四十历事入世;四十至五十社会中坚;五十以后效孔圣之周游、世尊之弘化 , 行走于政、商、学、民之间 , 将生命体验的触角伸展得更广;六十后 , 因为日趋通达 , 而对人对事体谅包容;七十之后 , 心灵的超越将往涉于广洋大野 , 旷野风大 , 人生迟暮 , 一个人的归途寂天寞地 , 极目远处响彻着一种回家的召唤 。
文章图片
为什么是三十而立呢?29岁之前 , 我们都觉得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性 。 仿佛有无数个路口可以选择 , 每一个路口都通向神秘而闪耀的未来 。 这让我们兴奋 , 也促使我们不断地尝试 , 只为了确认自己是谁 。 可是 , 到了29岁的时候 , 人生的剧本 , 基本显示出了确定的样貌 。 很多人在30岁前后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
对于孔子所言的“三十而立” ,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立 , 能确有所立 , 不退不转 , 则所志有得有守 。 ”一个人到三十岁 , 能坚定自立 , 真正明白“我是谁” , 找到自己的生命依托 , 确认自己的责任和方向 , 并且稳步前行 。 此时的生活 , 不再如十几岁时的青涩 , 二十几岁时的执拗 , 而有了许多的着力点:爱情、亲情、友情、工作、爱好等等 , 它们共同撑起生活这个多维体 , 其中任何一个点出了问题只会让多维体有个小小凹陷而非崩溃 。
文章图片
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 本来是现代“三十而立”的首要标准 。 但当代人往往迟迟不立 , 这牵涉到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 。 人口相对集中到城市 , 城市中的发展机会又相对集中 , 因此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 在这种社会整体结构不稳定、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 “而立”的成本无法估量 。 社会转型期的断裂导致社会的多重利益分化 。 因此 , 结婚生育与否 , 工作是否稳定 , 已不能成为“三十而立”的评判条件 。 时至今日 , “立”的定义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标准 。 对于什么是“立” , 怎样才算成年 , 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 更遑论是否在三十岁前后 , 一个人就能明确建立起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 , 信念照耀了他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的生命道路 , 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 , 你就必须演出你在这场宇宙大戏里的特定角色了 , 这就是你的使命 , 请好好地完成吧!”我觉得 , 很多人甚至活到五六十岁 , 也只是以拖沓的姿态随波逐流 , 把自己交给未来任其摆布而已 。
【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三十而立?】几乎每个世代的成人礼 , 都是由时代完成的:天地玄黄 , 时代巨变 , 少年人或是被一把丢入 , 或是主动勇闯成年人的世界 。 而如今 , 也许是史无前例的 , 稳定盛世下 , 没有时代替年轻人完成成人礼 。 三十而立 , 立的也不过是谋生安身的立;全副武装 , 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 。 为什么“累”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 其实这是许多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 , 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 , 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 , 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 这个时候 , 就会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 , 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 。 人生之立 , 谈何容易!
- 不经历风雨,如何看见彩虹
- 怀旧的人我们说是重感情的人,展望未来的人才是修道人
- 个人陷入低谷期,如何更好的度过?
- 遭遇感情背叛之后,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 共赏一轮明月的含义是什么?
- 人生,别计较太多!
- 如何成为厉害的人,拥有这几个显著优点
- 贵人一定没在你身边,我们要广结善缘,多交天下仁人之事
- 刘邦一生作诗2首,皆为千古绝唱,乾隆4万首,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
- 孩子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