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转自:新民周刊
【专访徐志胜:喜剧的底色】从普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 到红遍全网的脱口秀演员 , 到底需要多久?徐志胜给出的答案是:一档节目、一个夏天 。
2021年通过《脱口秀大会》 , 徐志胜让无数关注脱口秀的人记住了他 。 虽然没有夺冠 , 但不妨碍他成为脱口秀界最具人气的演员之一 。
徐志胜确实太火了 。 不止脱口秀 , 在2022年的春天 , 人们还在卫视春晚和各档综艺里看到他 。 走在城市街道上 , 地铁里 , 到处能看到他的代言 。 粉丝们在微博上给他留言 , 为他各种各样的亮相感到欣慰 。 在那些微博留言里 , 还有对徐志胜接下来演出的呼唤 。 人们已经等不及想要再看到“脱口秀花瓶”的演出 。
“肯定会的 , 我会尽快回到脱口秀舞台 。 ”徐志胜说 。 因为他希望新的一年里 , 人们能多关注自己的才华 。 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 , 他表示虽然正在尝试喜剧的多样化参与 , 但自己所从事的核心依旧没变——搞笑 , 创作 。
以下是徐志胜的自述:
01冒险
一切都变了 , 但又好像没变 。
这一年 , 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 最近一直录综艺 , 每天要保持创作中的状态 , 之前过年那会儿上春晚 , 日程安排很满 。 想到去年这会 , 我研究生刚毕业 。
其实一毕业 , 没怎么想过去《脱口秀大会》 。 去年参加这档节目 , 完全是一次冒险 。 我原本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 , 应该是毕业的三年后 , 才可以去《脱口秀大会》 。 我得用三年 , 自己先在全国各地都去演脱口秀 , 有了表演经验 , 而且形成一套完整的演员方法论 。
但是 , 节目组去年就跟我说可以上 。 被邀请后我就想 , 是不是咱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人家都邀请了 , 我觉得是不是有那么一点机会 , 可以去试一试?我抱着冒险的态度 , 想试试 。
现在看来 , 生活是有很大变化 , 但当时录节目的时候根本没空去想未来 。 《脱口秀大会》每往前走一步 , 都很艰辛 。 当你辛苦地走在一个过程中 , 只会忙着赶路 , 没空去想其他事 。 当时全部的注意力 , 都集中在比赛和创作上 。 一轮比赛结束 , 立马回去写段子 , 上过一次开放麦 , 就直接去比赛了 。 所以最后结果出来 , 我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 , 不会说幸福来得太突然 。
很多人问我 , 如果没参加脱口秀大会 , 会不会去做其他工作?不会 , 我一开始就设定好 , 从毕业就直接做全职脱口秀 。 首先我对物质的条件要求不高 , 只要自己活得下去 , 我想未来几年应该都和脱口秀相关 。
如果去年没去《脱口秀大会》 , 现在经过一年的打磨 , 我应该也有了比较不错的脱口秀内容 。 可以的话 , 会在全国开始我的专场巡演之类 。 所以哪怕不参加这档节目 , 刚毕业的我 , 也没想过做其他事 。
现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脱口秀大会》变得很不同 , 这是一个边适应边习惯的过程 。 这种忙碌的节奏 , 之前没想过 , 也没准备 , 和过去的人生完全不一样 。 不过作为一个毕业生 , 我觉得这其实和入职新工作一样 。 它的强度和工作节奏 , 都是上学时没遇到过的 。 初入职场的新人 , 还是要尽力去调整自己 , 不断地接受所有新变化、新挑战 。
虽然生活方式和节奏变化很大 , 但我感觉自己没有变 , 生活的本质没有变 。 面对生活 , 无论变化多快 , 还是要找到自己坚持的一件事 。 你没有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 , 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 。 只要这些东西还在 , 我感觉生活还是之前的生活 。
我经常和朋友聊天 , 我说这是最幸运的事 。 虽然生活方式难免改变 , 但身边的朋友还在 , 自己做的事情没变 。 在我的生活里 , 核心还是喜剧创作和搞笑 。
02接受
文章图片
长大后 , 我发现很多困难其实和小时候遇到的差不多 。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 , 农忙时跟着家里人下地干活 , 去田里收麦子 , 收玉米 , 养鸡养鸭 , 这些事都经历过 。 我小时候也没感觉有多苦多累 , 很自然接受了这一切 。
后来随着上学 , 然后有工作 , 生活条件在慢慢变好 , 但是我知道 , 在本质上生活和之前区别不大 。
生活的底色 , 在那会已经写下了 。
那个时候的农忙 , 和现在的参加节目、写段子 , 在我眼中可能只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 。 生活本身带给个人的意义 , 其实差别不大 。 那时可能会遇到难题 , 比如说麦子搬不动 , 会有挫折和打击 。 现在偶尔会驾驭不了手头的工作 , 或者写不出来段子 。 它们带来的焦虑 , 真的挺像 。
小时候有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 。 家里有一袋玉米要搬上楼去 。 咱家里大人都出去了 , 只剩你自己搞定 。 你就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搬 。 你先搬一个台阶 , 累了就坐着歇一歇 , 再往上搬一个台阶 。 搬得很辛苦 , 但你知道必须要把它搬上去 。
现在很多人评价我是“乐天派” 。 我感觉所谓的坚韧 , 所谓的乐观 , 就是知道我必须要这么做 , 必须要把它搬上去 , 而且没有其他选择 , 不能靠别人 , 必须自己把这一关渡过去 。
小时候没有“乐观”的概念 。 那会儿不为这些事情感到痛苦 , 没被困难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 这可能就是乐观的一部分 。 在我的记忆里 , 回想起来过去的点滴 , 不痛苦 , 也不压抑 。 从小我就接受了生活带来的各种感受 。
我觉得脱口秀创作中 , 接受生活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 。
脱口秀的综合性很强 , 风格多元 , 很难说某一方面的能力是必备的 。 看看现在脱口秀演员的组成 , 观察他们的表演风格 , 每个人都不一样 。 有些人是悲观的 , 有些人乐观;有些人性格内向 , 有人外向;有人遣词造句相对来说比较严谨 , 或者华丽 , 也有人口语化很明显 。 所以不会说你具备了某种能力 , 就一定能在脱口秀成功 。
对我来说 , 无论生活给我什么 , 先接受它 , 把它看作这可能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我发现接受完之后 , 再跳出来看这件事 , 反而能看出有哪些不合理 , 或者荒谬 , 以及有趣的角度 。
“长相优势”就是这么回事 。 当你先接受自己的长相 , 重新再看 , 角度就更多元了 。 原本这件事带给你的可能是单一的抱怨或者苦恼 , 现在反倒有可能变为自己的优势 。 几年前刚开始表演 , 一位演员提醒我 , 别人注意到你在台上 , 可能会想听你本人说说这个长相在生活中会遭遇什么 。
有一种说法叫“房间里的大象” , 你必须把这个事情戳破 。 别人一定好奇 , 你的长相不可能在以往的生活里对你没有影响 。 他建议我 , 可以从这个地方去主动挖掘 。
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 事实证明 , 在我上台之后 , 自己把这个事情戳破 , 大家接受了你的长相 , 然后会对你这个人更感兴趣 , 距离感更近了 。 很多人会说 , 在生活中看到一个长得不太好看的人 , 咱们去笑话 , 这是一种冒犯 。 但是当你自己完全接受这件事后 , 观众再去笑 , 这就变成一种善意的笑 。 我主动把长相写成段子讲出来 , 相当于给观众释放了一个信号:大家可以笑 。
很多人都有强烈的容貌焦虑 , 他们有些人是没走出来的 。 我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 , 接受了自己的长相 , 在台上讲了相关的段子 。 有人就在网上给我发私信 , 描述自己被容貌焦虑困扰的过程 。 他们说看到我的表演后 , 开始变得更能接受自己 。
“接受”之后能有这样的反响 , 我也挺开心的 。 当然 , 这些都过去了 。 未来的创作里 , 我肯定会减少“长相”有关的内容 。 我怕观众审美疲劳 , 怕下次再在舞台上一直讲这些 , 他们会纳闷:为什么徐志胜还在讲这张脸?
03热爱
去年刚毕业决定做脱口秀 , 我其实没有信心 。 非要说有什么 , 只有热爱 。
当初刚接触脱口秀也是这样的 , 发现自己有天赋都是后话了 , 发现我热爱脱口秀才是第一步 。
我从小就对各种喜剧感兴趣 , 相声小品 , 《今晚80后》 , 再到后来《脱口秀大会》 , 我都爱看 。 从观众走到脱口秀 , 经历了一个长期关注的过程 。
2018年9月 , 我到北京读研了 , 也是那时在网上看到一段最新的脱口秀表演视频 。 他们聊的是地铁这种很生活化的内容 , 那会我也刚接触地铁 , 听他这么一聊 , 感觉特别新鲜 。
更关键的是 , 那个视频后边还有一个关于线下演出的宣传 , 给出了一个二维码 , 说扫码可以报名参加演出 。 当时我就感觉 , 好像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脱口秀 , 自己离脱口秀不再那么遥远 。
我扫了二维码 , 看到它确实有演出的报名 , 但我发现报名居然要收钱 。 说实话 , 这对于一个学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阻碍 。 不过他们也招志愿者 , 我就报名去当他们的场地志愿者 , 能去接触脱口秀就行 。
结果志愿者一开始还没被选上 , 我也不知道为啥 。 其实没被选上 , 对当时的自己还有一点点打击 。 我没放弃 , 给对方发了封邮件 , 我说我特别喜欢你们的脱口秀 , 报名了志愿者 , 还是希望能选上 。
后面挺幸运 , 大概被人家领导看到了 , 然后他就给我解释 , 说可能是我们工作失误 , 没把你拉进去群 。 最后我还是成为了他们现场的志愿者 。
第一次去做志愿者 , 印象特别深 。 那天本来要求我们下午6点到场 , 结果我下午4点就到了 。 提前了两小时 , 显然那边完全没人 , 我就在外边待了两个小时 。
进去之后没多久 , 我就发现那天的演员先来了 。 我说 , 这不是视频上一直看到的那个人吗?这一下子 , 感觉原来脱口秀越来越近了 。 后来站在场地边 , 有幸看完那一场完整的脱口秀演出 。 当时可以说整个人被震撼到了 , 那种感觉和在电视上或者电脑上看完全不一样 。
那天的场地其实很简陋 , 一个很小的舞台 , 每个演员走上台 , 拿着麦 , 一束光照在他身上 。 上面的演员在讲 , 下面坐着的观众黑压压的 , 形式很简单 , 但氛围很热闹 , 有说有笑 , 一直鼓掌 。 我站在旁边看 , 完全沉浸在表演里 。
那天表演结束之后 , 演员走了 , 观众散场 , 我们志愿者留下来收拾场地 。 我站在黑暗的角落里 , 抬头一看 , 舞台上空无一人 , 但灯光还照着那个麦 。 我盯着那个麦 , 脑袋里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站在那里的画面 。 当时有一种冲动 , 眼泪下一秒就要夺眶而出 。
那一瞬间 , 你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离你如此近 , 心里能感受到一种渴望 , 有一种东西在萌发 , 而且意识到它势不可挡 。 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 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 , 一直都在上学 , 从高考冲刺 , 再到考研 , 一路走来其实有被裹挟着前进的轨迹 。 这样的轨迹是你按部就班地往前 , 但那天晚上的冲动 , 让人不得不做出决定 。
经历过第一次现场后 , 没多久我就自己走上这个舞台了 。 因为当时那种冲动真的克制不住了 。 一个多月后 , 我报名去了一个脱口秀创作的培训课 。 那个课程用一天时间 , 简单地介绍了一套方法论 。 那会儿我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 , 缺的就是把他们捏合成段子的方法 。
我白天听完那个课 , 傍晚回到宿舍 , 立马拿起笔就开始写 , 在纸上写我之前构思过的段子 。 当年我还不习惯用电脑写 , 那天干脆用笔写 。
咔咔咔 , 一直写到晚上 , 写了很多 。 但是写完之后我看了看 , 大概能讲的也就3分钟 。 这时候 , 我三个室友已经在那坐着 , 准备泡脚睡觉 。 我的天 , 我直接把灯一关 , 开始说脱口秀了 。 就这样 , 他们成了我最初的观众 。
之后等来了第一次正式演出的机会 。 我记得很清楚 , 那天是2018年12月18号 , 周二晚上7点半 , 在北京东城区一个开放麦场地 , 给了我5分钟表演 。 我从学校过去要一个半小时 , 下午就出发了 , 又是提前很久就到了 。
到了那之后 , 看到很多演员在那里准备 。 因为我是新人 , 谁也不认识 , 自己在后台就一直理顺自己的段子 , 默默地念 。
演出马上到我的时候 , 旁边人跟我说下一个是你 , 那一刻真的整个人还是挺紧张的 。 结果因为我是第一次演出 , 主持人没记住我的名字 , 他就说“有请接下来一个演员 , 一个演员 , 一个演员……”他卡住了 , 然后不得不用一个仓促的方式叫我 。 没办法 , 我只好直接冲上去了 。 本来我就紧张 , 再加上他又没介绍我 , 出了点小插曲 , 就更紧张了 。
不过 , 我很快就放松下来了 。 那天很幸运 , 来了7个观众 , 看样子有3个是和我一样的大学生 。 我第一个段子讲的是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 。 这种校园生活的段子 , 对于学生来说 , 他们的共鸣更强 , 接受度更好 。
我人生第一场正式演出的第一个段子讲完 , 看到观众都笑了 , 这很关键 。 讲完我感觉挺好 , 但只有5分钟 , 完全没过瘾 。 整个人对于讲脱口秀 , 还是有一种无法压制的冲动 。 坐地铁回学校又是一个半小时 , 脑海里反复回放自己的表演 。
那天晚上自己的情绪在表演完之后达到一个很高的状态 , 迟迟下不来 , 没有抓手 , 也没法让它降落 。 满脑子想的就是 , 再表演一次吧 。 回到学校已经很晚 , 我觉得必须要把这股能量释放出来才能睡觉 。
接下去的事情有点吓人 。 大半夜12点 , 我走出宿舍 , 到走廊尽头的公共卫生间 , 对着镜子抬起头:大家好 , 我是徐志胜 。 周围黑乎乎的 , 我一个人在镜子前 , 自顾自地把那天的段子又表演了一遍 。
讲完之后 , 特别爽 , 终于可以睡觉了 。
文章图片
04真诚
在我看来 , 脱口秀创作首先得真诚 , 写出来的段子都来源于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 。 像我刚去《脱口秀大会》 , 没有特意准备什么 。 一开始比较成熟的段子大多和校园生活有关 , 因为那时刚毕业不久 。
毕业季时 , 关于到底要不要全职做脱口秀 , 这是一个艰难的取舍过程 。 大家都知道应届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 , 而且如果作为应届生不去找工作 , 之后再找可能难度更大 , 会丧失应届生的优势 。 当时觉得好艰难 , 艰难到每天晚上大脑里会一遍遍地去想这个决定 , 会不停地做各种利益的分析 。 这不是一天就能想明白 , 整个过程持续了很久 。 在这过程中 , 我身边的同学都在陆陆续续参加面试 , 然后收到offer , 跟我说工作待遇之类 。 这些东西都会刺激到我 , 潜移默化地影响我 。 整个人那段时间的状态并不好 , 因为突然就走到这样的人生岔路口 , 不知道要往哪边 。
最后 , 在2020年快结束时 , 自己用了一整个晚上 , 下定决心 , 决定“我就这么做脱口秀了!” 。 做完这个决定之后 , 整个人就轻松很多了 。 那会想的是未来可能也不会太轻松 , 但好在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 没有骗自己 , 状态还是很开心的 。
“开心”对脱口秀是生命 , 我站上舞台 , 我就想让观众跟着我一起开心 , 我享受这个过程 。 上学时 , 如果因为自己的幽默能让班上同学都开心 , 我也很享受 。
我平时的创作状态就是当自己想创作时 , 就去创作 。 比如说我去买牙刷的段子 , 其实就是我在做平板支撑时 , 突然想到这么个事儿 , 一下切换到这个频道上 。 然后就开始往段子上想 , 从地上起来坐在那想 。 这样想了一会儿 , 整个段子基本上就成型了 。
我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一些这样思想碰撞的时刻 。 我一般会立马停下来 , 然后好好想一想 。 我不会去找一个专门的创作环境 , 不是非得独自一个人 , 要安静或者来点音乐 。
我一直感觉脱口秀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 非常生活化 。 如果让我用一种非生活化的方式去创造它 , 我害怕创作出的段子也变得非生活化 。
文章图片
有人说喜剧演员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大家在一起生活 , “群居”比较多 , 留给个人的时间相对少 。 不过 , 哪怕有多喜欢和大家待在一起 , 我还是要给自己单独的时间去沉淀 。
我一个人特别喜欢溜达 。 以前读书时在校园里转 , 现在我就特别喜欢去逛公园 。 工作日一般去公园的都是叔叔阿姨 , 他们对脱口秀关注比较少 , 也不会认出来我 。 我去公园瞎转的时候 , 发现了很多细小的东西 , 这些细小是大家在一起时不会注意到的 。
最近我喜欢坐在公园的椅子上 , 看着那些小草 , 看它们跟着风摆动 。 风来了之后它是怎么弯下去 , 往哪边弯 , 然后风停了 , 它又怎么回来 。 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 , 风来了小草倒下 , 然后再顺着一样的轨迹站起来 , 这是我一个人观察出来的 。
再比如说 , 我坐飞机发现飞机快飞到云层时 , 飞机翅膀上会落下云朵的影子 。 忽明忽暗 , 真好看 。 当你能观察到这些非常细小的变化时 , 生活就变得更有趣了 。 (采访人员王仲昀)
稿源:(人民资讯)
【】网址:/a/2022/0317/031G254R42022.html
标题:专访徐志胜:喜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