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华裔女导演石之予2018年凭一部《包宝宝》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 但国内的一些观众对这部片评价不高 , 认为这部短片塑造了比较刻板的亚裔形象 。
今年 , 她终于用《青春变形记》彻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 影片自3月11日上线流媒体之后 ,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 目前豆瓣分数8.2 , 很有可能成为2022年最高分的动画电影 。 (可惜国内并没有引进登上院线)
文章图片
在《青春变形记》的幕后故事片《拥抱小熊猫》中 , 石之予说 , 她创作的初衷只是想看可爱的小熊猫在银幕上变大 。
文章图片
因此 , 创作团队在小熊猫的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 。 不仅常常去动物园观察 , 还在动画设计上对每一帧反复打磨 。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 , 我们最终看到的这只“大型小可爱”才会这么憨态可掬 。
文章图片
有人说 , 这部影片适合每个东亚家庭的少女、追星女孩和绒毛控来看 , 但实际上 , 东亚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也许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请谨慎阅读)
十三岁这年 , 她变成了熊猫
如果要回想九岁或是十五岁的样子 , 也许记忆早已模糊 , 但应该很少有人会忘记自己十三岁的样子 。
这是一段在每个人记忆里都青涩、慌乱的时光 , 它浓墨重彩得那样特别 , 又稚嫩得大同小异 。
《青春变形记》的主角小美就处在这样一个平凡又特殊的年纪 。 十三岁的她自认为是“大人” , 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由自己做主 。
文章图片
但同时 , 她又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 , 自己并不能够真的自由自在 。
文章图片
这一切都要从她的家庭说起 。
作为住在多伦多的华裔家族独生女 , 小美的家颇有些与众不同 。
家门上的匾额写着“李氏宗祠”四个大字 , 小美家的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灵 , 而是家族的一名女性先祖 。
传说中这位先祖得到了红色熊猫的力量 , 并用它保护了一家人 。 因为有这样的传说 , 这个家族世代都是由女性掌管大权 。
文章图片
到了小美这一代 , 妈妈阿茗就成了那个管事儿的人 。
文章图片
阿茗是个温柔的好妈妈 , 但对于希望成为大人的小美来说 , 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其实是一种压力 。
光是到家迟了十分钟 , 她就用“夺命三连问”唤起了我们那种窒息感 。
文章图片
小美每天放学要早早回家给祠堂做卫生、和妈妈一起招待观光客 , 还要汇报学习情况 。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 , 和妈妈一起温馨地看个电视剧 , 那种压迫感却又回来了 。
十三岁少女总会有点想要追逐的东西 , 也许是动漫 , 也许是明星 , 小美就喜欢一支年轻男孩组成的乐队 , 可妈妈却觉得他们看上去像“二流子” 。
因此和妈妈提起他们时 , 小美只能用“学校里别的孩子”做借口 。
文章图片
这个场景让不少观众大呼真实 , 看来大家小时候都干过这种用别人当挡箭牌试探爸妈的事 。
阿茗的反应也真实到扎心 , 她直接把小美的朋友一起否定了进去:
文章图片
看到阿茗这种态度 , 小美当然不敢再多说什么 , 可事实上 , 除了乐队 , 小美还有其他的少女心事 。
下午和姐妹们一起偷看便利店新来的帅店员 , 小美晚上就偷偷把他画在了作业本上 , 还脑补了很多自己和他的浪漫故事 。
文章图片
幕后故事《拥抱小熊猫》中 , 主创特意提到了这一段戏份 。
文章图片
《青春变形记》的主创团队大多都是女性成员 , 这样的青春是大家共同的回忆 , 因此它能够被这么真实地呈现 。
文章图片
然而 , 小美的妈妈不仅翻开了她的本子 , 还气势汹汹地带着小美和她的画冲到了店员面前 , 当着所有人的面 , 质问店员对自己的女儿做了什么 。
文章图片
不被尊重隐私、无法捍卫“面子” , 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
在“自我”和“孝道”之间被左右拉扯的小美迎来了自己的青春期 , 一天早上 , 她在卫生间发出尖叫 , 妈妈以为她来了初潮 , 可她其实是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红色小熊猫 。
文章图片
叛逆的青春期正式到来 , 她惊慌地大闹学校和街道 , 为了和朋友们一起去看一场乐队的演唱会 , 她撒下了“弥天大谎” , 但在这个过程中 , 她越来越了解自己 , 并决心活出自我 。
“自我”和“传统”的抗争 , 你面对过吗?
不仅是小美 , 这部电影的另一位主角妈妈阿茗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
阿茗并不是一个生来就暴躁偏执的妈妈 , 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少女时代 。 影片最后 , 在竹林里 , 小美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 。
文章图片
妈妈也曾经叛逆、固执过 , 在同样严格的家庭中长大 , 她也总是嫌弃自己的不完美 , 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儿 。
曾经她也为了爱情反抗过 , 变身成巨大的红色熊猫 , 勇敢地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
文章图片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 总是希望自己在大人眼中是完美的 , 觉得这样才对得起他们 , 天真地相信只要做个乖孩子就可以让一切变好 。
在这种压力下 , 我们会不断责怪自己 , 甚至忘记了追求自我 。
主创茱莉亚也提到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文章图片
阿茗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 于是等她自己也成了妈妈 , 从小受到的那些教育又不知不觉地反映在了她身上 。 即使依旧对母亲充满惧怕 , 她还是不知不觉地长成了和母亲一样的人 。
文章图片
很多人都说 , 原生家庭的影子仿佛一生也难以摆脱 , 即使小时候无数次发誓自己不要做父母那样的人 , 长大了却发现他们的缺点被自己一个不落地复制 。
“自我”和“传统”的抗争 , 是需要终身面对的难题 。
这部电影将配角也刻画得很好 , 比如小美的闺蜜团 。
文章图片
这几个女孩的性格各有不同 , 但都善良可爱 。
小美为突如其来的变身惊慌时 , 是她们温柔地拥抱了她 , 有人欺负小美 , 也是她们挺身而出 。
许多人将自己代入了这几个小女孩 。
闺蜜们陪着小美攒到看演出的钱以后 , 小美的妈妈发现了这一切 , 首先责怪的不是小美 , 而是指着这几个女孩说是她们带坏了自己的女儿 。
文章图片
即使是家庭教育比较开明的孩子 , 身边也总有朋友是“乖乖女” 。 每次这些乖孩子做了什么出格的事 , 在她们父母的眼中 , 自己就成了那个教唆她们的坏孩子 。
只是支持了好朋友的梦想就被当做坏人 , 明明帮助了好友 , 她却连为自己辩白一句的勇气都没有 。
文章图片
见识到了乖乖女们面对的压力和内疚 , 那些儿时的失望和委屈 , 会不会稍微放下呢?
是过时还是理想化?
精致的细节刻画和真实的代入感让不少人给《青春变形记》评了高分 , 而对这部片的批评却神奇地两极分化 。
有人说 , 片子里描述的家庭和父母 ,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吧?从古色古香的中式祠堂到注重孝道的父母 , 处处透露着对华裔的刻板印象 。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长心事,都被它讲透了】但也有人说 , 最后的结局太美好了 , 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枷锁 , 不是怪奇的变身或是戏剧化的晕倒就可以轻描淡写解决的 。 我们依旧没有探讨出一种解决“新”与“旧”矛盾的道路 , 才只能把美好的理想寄托在超能力上 。
关于这两种评价 , 其实主创团队都在《拥抱小熊猫》中做出了回答 。
稿源:(视相Variety)
【】网址:/a/2022/0317/031G254M42022.html
标题: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长心事,都被它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