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黑场 , 灯光亮 , 登台 , 掌声起 。 舞台上的姑娘少年们光鲜亮丽 , 自信地放声歌唱 。 台下近三百名观众跟着节奏摇摆 , 彩色的荧光棒画出海浪 , 有人站在前排 , 大声尖叫:“爱你们!”
这似乎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音乐会 。 但又不那么平常:舞台上 , 穿着长裙的美丽主唱 , 要扶着一个大大的推车;贝斯手身高超过两米 , 打击乐手和主唱身高却只有他的一半 。 观众席里 , 有人坐着轮椅 , 有人身旁放着双拐 , 还有几位小朋友表情迷茫 , 一直不安地扭动 , 发出尖利的叫声……
“感谢大家一直支持我们 , 让我们不惧这些年的痛与怕 , 相信自己从来不比谁差!”“希有女孩”乐团说完这句话 , 现场掌声雷动 。
这个乐团由一群身患不同罕见疾病的女孩组成 , 其中 , 有被“美女病”多发性硬化(MS)困扰的姑娘 , 确诊之后投入罕见病行业研究 , 在她的音乐世界里 , 永远都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有热爱音乐的视神经脊髓炎(NMO)女孩 , 用优美的尤克里里琴声 , 诉说对爱和希望的相信;还有比罕见更罕见的克拉伯病(GLD)女孩 , 伤痛都消散在她甜美的歌声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北乐队
文章图片
8772乐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希有女孩乐队(刘雪妍摄)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的小观众畅雨 , 她是罕见病“天使综合征”患者(刘雪妍摄)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发的小卡片(刘雪妍摄)
这是由病痛挑战基金会主办的“一切只为你”SingForRare罕见病公益主题音乐会 , 2月25日在上海开唱 。 除了希有女孩 , 温暖献声的南北乐队、8772乐队中也有罕见病患者 。 演出成员们的疾病包括妥瑞氏症、克拉伯病、苯丙酮尿症、库欣综合征、马凡综合征、成骨不全症、白化病等等 。 他们用歌声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以痛吻我 , 我却报之以歌” 。
如今 , 罕见病已超过7000种 , 医学发展到今天 , 人类能治愈的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 很多病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内都没有治疗办法 。 我国约有2000余万罕见病人士 , 他们在求医用药、社会融入等方面面临各种挑战 , 但也用自己的努力 , 科普疾病知识 , 链接相关方 , 为罕见的生命发声 , 就像8772乐队演唱的主题曲 , “一切都只为你 , 万分之一的你 。 乌云总会散去 , 彩虹出现天际” 。
在音乐会现场 , 每位观众还拿到了一张精美的方形卡片 , 卡片上印着一首罕见病患者写的小诗 。 今年国际罕见病日的口号是“Shareyourcolours”“分享你的生命色彩” , 很多患者用诗歌的方式 , 分享了自己与罕见病相伴的人生中 , 那些不一样的色彩 。
你说二月的春景里
不会有尘埃
细密的嫩绿
遮盖了大地突兀的白
采一束雏菊花放在瓶子里
你是我不期待中的期待
我喜欢摇着轮椅穿行人海
想象过一百万次
在不同的场景里撞见你的未来
——马晓晓
我叫马晓晓 , 是一名成骨不全患者 , 和我得一样病的还有我的妹妹真真 。 我们的家在河南 , 一个离县城很远的农村 。 因为小时候我和妹妹经常看病 , 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 更是雪上加霜 。 我们家除了我和真真以外 , 还有小巍和冰冰 。
我身体畸形得比较严重 , 从小就不怎么出门 , 一般都是在床上躺着 , 所以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白色 , 天上的白云 , 冬天院子里的白雪 , 和偶尔妹妹从地里带回的蒲公英 。 我觉得白色是世间最好看的颜色 , 就像白色的画布 , 可以搭配各种颜色 , 白色也像我爸妈善良洁白的心灵 , 可以包容一切 。 我更喜欢医生们穿的白大褂 , 他们像人间的天使 , 医治各种病痛 。
我现在身体状况还不错 , 在网上有一份工作 , 虽然工资不高 , 但生活是可以自理的 。 爸妈都六十多岁了 , 身体不是很好 , 能帮上他们我就很开心 。 爸妈也很以我为骄傲 , 每次和别人提起我 , 就会说 , “我们晓晓一个人坐轮椅出门 , 哪里都能去 , 比一般人都厉害!”其实我更希望守在他们身边 , 能够照顾他们 , 爸妈养大我们四个 , 真的很不容易 , 别人家都是养儿防老 , 我的爸妈只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平安地活着 。
关于诗歌 , 其实我真的不怎么懂 。 只不过我的时间比较多 , 身体好的时候 , 我会在家里看书 。 我是自己查着字典识字的 , 一开始读妹妹的课本 , 里面有很多古诗 , 意思很难懂 , 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查 , 慢慢地 , 我也会背一些了 。 爸妈怕我孤独 , 就让我多读点书 , 后来我也喜欢上了阅读 。
记得很清楚 , 第一次看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我就被这首诗深深地震撼了 , 没想到诗歌可以这么温暖 , 词语可以这样简单又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画面来 , 简直太美了 。 印象深的还有戴望舒的《雨巷》 ,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闻一多的《死水》 , 我不太懂诗 , 理解也很肤浅 , 只是单纯地喜欢 。
我的第一本诗集是泰戈尔的《飞鸟集》 , 这是真真攒了很久的零用钱给我买的生日礼物 , 我真是爱不释手 。 后来也就尝试着自己写 , 把生活里的点滴以诗的形式写出来 , 是我的爱好之一 , 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 虽然我成为不了诗人 , 但是不影响我用诗歌来记录生活 , 写下最想说给家人和朋友的话 。
对不起爸爸/我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
对不起妈妈/我要用很久很久的童年/才能学会自己吃饭
对不起/我成长得很慢/每次跌倒/我都要再做一回婴儿
我就是一株生长缓慢的小绿植/是你们用心护理着我受伤的枝叶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不放弃对它的浇灌/相信慢生长的植物/也会生根发芽/拥有明媚的春光
罗曼·罗兰说过 ,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 我与我的身体和解 , 离不开对诗歌的热爱 。 疾病可以禁锢我的身体 , 但是诗歌给我的灵魂注入了新的色彩 。 所以生活所赋予我的 , 我会欣然接受 , 就算上帝赠予我一个柠檬 , 我也想用诗歌把它提炼出一杯甘甜的柠檬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的疼痛啊是烟花
在我渺小的身体里
【“疼痛是烟花,在我的身体里,盛大的绽放” 被罕见病选中,他们用诗歌反击】盛大的绽放
我的疼痛啊是淘气鬼
医生都抓不住它
可以在任何地方撒欢儿
怕你不知道
什么是自由自在”
——弯月
我叫尹元月 。 我出生那一天恰好是1990年元旦 , 所以父亲为我取名叫元月 。
我对童年“活蹦乱跳”的记忆 , 定格在了5岁 。 这一年 , 我走路常常摔跤 , 去了家乡很多医院却查不出原因 , 后来才在石家庄、天津分别确诊为“肌营养不良” , 医生告诉我的家人 , 这个病无法治疗 , 我只能一点点看着自己的肌肉萎缩 。
我在7岁的时候又因肺炎加重了病情 , 从此只能和轮椅结伴 。 可能真的勇士要敢于直面多病的人生吧 , 我15岁时又被查出了1型糖尿病 , 从今以后与甜食绝缘 。
虽然味蕾与甜蜜绝缘了 , 但是我依然尽量让自己的灵魂活得甜蜜 。
如今我在“京津走廊”与父母经营一家杂货铺 。 我热衷公益 , 喜欢文学、跳舞和旅行 。
过去的几年里 , 我坐着小四轮在大连星海广场看海鸥 , 在坝上草原化身草原小野马 , 在厦门街上遇见蜻蜓飞过夹竹桃 , 在杭州实现拍艺术照的心愿 , 也在成都逛过宽窄巷子 , 在重庆朝天门吃过火锅……
曾经 , 我根本想不到自己会走得这么远 。 受到罕见病的影响 , 我从小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 不能出门 , 一直都活得很封闭 , 只能通过网络看看外面的世界 。
直到7年前的一个夏天 , 当我划着鼠标 , 浏览微博资讯时 , 看到有很多明星、企业家乃至网友都拿着装满冰水的桶从头上浇下来 , 感觉还挺奇怪 。 原来 , 这就是后来火遍全网的“冰桶挑战” 。
那一年秋天 , 我接触了这个让冰桶浇遍全国的团队——病痛挑战基金会 , 参与了“自立生活”项目 , 有了一次宝贵的出行机会 , 去海边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和沙滩 。 那时我对外面的世界向往又害怕 , 怕别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怕与人交流时 , 自己不知道说什么;也怕自己不能自理 , 上床、上卫生间、摇轮椅都是问题 。
但我更不想 , 当我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 我的记忆是空白的 , 就像没有活过 , 我想活过 , 更想活得精彩 。
那次出行带给我经验和自信 , 让我有勇气说服父母 , 一次次走出了家门 。 从此 , 我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7年来 , 我参加了很多公益项目 , 实现了自我成长 , 提升了对残障、罕见病、公益理论的认知 , 并可以去实践 。 记得后来参加病痛挑战基金会的“ICAN协力营” , 我参与完成了小组活动“北京市路边无障碍卫生间改造” , 我从计划制定到采集地点、联系相关部门 , 再到全程参与改造 , 看到无障碍卫生间被改造完成以后 , 真是开心极了 。
2020年的秋天 , 我摇着轮椅前往成都 , 去参加名为“残障青年营”的公益活动 , 那次活动中我毛遂自荐担当了晚会主持人 , 因此不仅提高了自信心 , 还突破了自己对社恐的障碍 。
青年营结束以后我在成都生活了三个月 , 借助在朋友的闲置房子里 , 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无障碍改造 。 我把门口做上小斜坡 , 方便轮椅出来进去 。 我也经常去买菜做饭 , 和在成都的朋友们把酒言欢 。 我也参与了更多的公益活动 , 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
7年 , 我从一个“受益人” , 慢慢地成了“公益人” 。 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 , 走在公益这条路上 , 让我觉得特别踏实有意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人惊讶地喊到
爬山虎红了
我的目光开始找寻
原来
它就在我身后
鲜红的藤叶爬满枯树
枯树像被重新复活
荒凉的心
也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
——魏金柱
我叫魏金柱 , 1991年出生 , 生活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
读初一时 , 我发觉自己走楼梯一天比一天吃力 。 寒假去市医院检查 , 医生怀疑我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建议我休学 , 在家多做康复锻炼 。 休学后 , 家人带我到处求医 , 中药西药都吃了 , 各种治疗方法也都试了 , 都没有效果 。
那时 , 奶奶快60岁 , 爷爷也近70岁了 , 我的父亲是聋哑人 , 全家靠国家的低保 , 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 后来 , 我的病情不断加重 , 双腿无力到再也上不了台阶 , 也无心回到学校上课 。 力气流失的速度不断加快 , 肢体越来越无力 , 2013年初 , 我彻底失去行走能力 , 生活无法自理 , 吃喝拉撒由奶奶照顾 。
后来 , 聋哑的父亲做了三次胆管结石手术 。 2016年腊月 , 爷爷去世了 。 瘦弱的奶奶负担更重了 , 过度的忧虑让劳苦的她也晕倒了 , 我害怕了 。 好在奶奶在乡卫生院住院治疗一周后好些了 。 2017年 , 我们放弃原有的生活 , 走进了彭阳县中心敬老院这个“避难所” 。
敬老院在彭阳县综合福利中心 , 红楼高墙一片安详 , 让我本就孤寂的心 , 更加孤独 。 有一天 , 我捧着手机 , 看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诗 , “世界以痛吻我 , 我却报之以歌”(Theworldhaskissedmysoulwithitspain,askingforitsreturninsongs 。 )
于是 , 我与诗歌结缘 , 开始凭自己的感觉写诗 。 写诗让我有事可做 , 也有了一份精神寄托 。 在老家大庄到彭阳县综合福利中心的路上观察 , 或者坐在汽车里打开车窗 , 我就能感受到大自然 , 在空气中捕捉诗意 。 痛苦压抑不住时 , 我不得不倾诉痛苦 。 发现美好的事物 , 我不由自主地想赞美 。
镰刀清扫过的地头/几只鸡在刨土沐浴
父亲放下镰刀/吐了两个烟圈
我抬头放眼看天/彩色羽状云横跨大庄的天/只留北边一角蓝
三月的雷/响出了六月的威力
玻璃发出轻微的颤抖声/天地的腰骨接连错位
我平躺着/像闪电中一颗会呼吸的尘埃
我只能安慰自己/天地和生命一直如此
没想到 , 我的诗歌发表在了《茹河诗潮》和《彭阳文学》纸刊上 , 还领到了近二百元的稿费 ,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 , 我写的诗歌还能有稿费 。 当编辑老师亲自把《彭阳文学》送到我手里 , 看到自己的诗歌 , 心里流动着喜悦 , 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 我开始很认真地学习写诗 , 从理论知识到写作技巧 , 这成了每天生活的必需 。
要把生活中的感悟浓缩成几句诗 , 句子需要优美 , 富有想象力 , 还要有生活哲理 。 我始终是画皮难画骨 , 写的诗句不怎么美 , 也悟不出生活中有什么哲理 。 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学习 , 以及和各位诗友、老师的交流中 , 我渐渐发现 , 诗是一个人的生活中突然喷发的思想火焰 , 谁也模仿不了另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 我需要做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 用心吟唱自己的生活 。
现在想来 , 如果没有遇见诗歌的话 , 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 或许我依旧在不知所措的迷茫中 , 傻傻地望着头顶的一片蓝天 , 整天无所事事 , 继续蹉跎岁月 。
我摆脱不了病魔的束缚 , 藏不住生活里的悲痛 , 我的诗无法抹去生活中的悲伤 , 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 认真地感受每一天的生活 , 尽全力发觉身边还没有发现的美好 。 不管我写得好不好 , 我应该都会坚持下去的 。
文章图片
栏目主编:王海燕本文作者:刘雪妍文字编辑:刘雪妍题图来源:题图为希有女孩乐队 , 除标注外 , 均主办方供图
稿源:(上观新闻)
【】网址:/a/2022/0228/022Q24b0H022.html
标题:“疼痛是烟花,在我的身体里,盛大的绽放” 被罕见病选中,他们用诗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