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按关键词阅读:

作者:黎荔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文章图片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故事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倾城之恋” , 但张爱玲却遗漏了一个重要场景的描写 , 那就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 要知道这种天雷勾动地火的桥段 , 从来都是爱情小说大书特书、浓墨重彩的华章部分 。 按照张爱玲如绣花针般细腻的叙事习惯 , 这样重要的场景(决定两人的一见钟情的开端) , 本来是不应该疏漏的 , 只能说这是张爱玲故意为之 。 那么 , 为何非要如此笔法呢?
中国古典小说有的是这种笔法 , 善于运用“不写之写”或谓“潜述”的方式 , 或虚点略说 , 一笔带过 , 或间接描写 , 侧面烘托 , 在关键处轻轻带过 , 风光半泄 , 省行文而并未省事情 , 其暗通关节的地方尽可由读者去想象 。 《红楼梦》就有大量实铺虚补、金针暗度的地方 , 作者惜墨如金地淡淡提勾 , 留下深意和想象给读者去揣测 。 从张爱玲对《红楼梦》和《海上花》的评价可以看出 , 她是有意这样处置的 , 张爱玲追求对半透明的“生活的质地”的呈现 , 不喜欢解释起来不厌其详的西方小说的传统 , 而称道“刚巧背道而驰”的崇尚简略的中国小说 。 除了《倾城之恋》 , 张爱玲在她的其他小说中 , 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有意运笔闪躲、造成叙事残缺的地方 。
回到上文所说的 , 《倾城之恋》为何不写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第一次见面?因为其实那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开始 。 离异回娘家独居的白流苏 , 被几个兄长像踢皮球一样想再踢回已逝的夫家 。 当初劝她离婚、贪图她钱财的是娘家的兄长 , 等到她一无所有时欺负她的还是娘家人 , 甚至母亲都不肯庇护她 。 此时的她愤怒、惶恐 , 却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 想要摆脱这种悲惨的境遇却只能依靠自己 。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第一次见面 , 其实她不过是作为陪客 , 原本这范柳原是家中七妹宝络要相的亲 。 那天去相亲 , 老太太、三爷、三奶奶、四爷、四奶奶自然都陪着去了 , 宝络不想要和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同时出场(当时四奶奶心思太多 , 想带上自己的两个女儿金枝金蝉) , 怕自己被比下去了 , 为显矜持又得有人相陪 , 所以才下死劲拖流苏一同去的 。 结果 , 范柳原先是带大家去看电影 , 坐在电影院里黑咕隆咚的 , 看不清人 , 也不用劳神去应酬 , 据媒婆徐太太猜想 , 是“他要把人家搁在那里搁个两三个钟头 , 脸上出了油 , 胭脂花粉褪了色 , 他可以看得亲切些” , 然后看完了戏一块儿去吃饭 , 范柳原偏要挑那种有跳舞场的饭店 。 七小姐宝络长在守旧家庭 , 哪里会跳舞 , 陪范柳原跳舞的是家族中人视为“败柳残花”的白流苏 。 相亲结束 , 大家“哑口无声”回到家中 , 宝络的反应是“沉着脸走到老太太房里 , 一阵风把所有的插戴全剥了下来 , 还了老太太 , 一言不发回房去了” 。 四奶奶是索性冲着流苏的房间嚷道:“我就是指桑骂槐 , 骂了她了 , 又怎么着?又不是千年万代没见过男子汉 , 怎么一闻见生人气 , 就痰迷心窍 , 发了疯了?”当天晚上 , 范柳原白流苏不只跳了一支舞 , 他们又跳了第二次 , 第三次 。 他们俩人 , 在热闹哄哄的一大堆相亲的人之间 , 如何四目交遇 , 说了些什么?除了他们自己 , 无人知道 。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文章图片
“倾城之恋”就这么开始的 , 白流苏偶然遇到范柳原的那个晚上 , 别人都骂她不要脸 。 但是她却暗自得意 。 一是对别人是报复 , 二是内心有一种喜悦 。 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还早哩!她微笑着 。 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 。 他对她说的那些话 , 她一句也不相信 。 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 。 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 。 她只有她自己了 。 黑暗中她的眼睛里 , 眼泪闪着光 。
这样毫无真心地相遇 , 男人是游戏人间 , 女人是借势上位 , 张爱玲略过不表的意思其实很明白 , 白范俩人的恋爱从一开始就是不真诚的 , 毫无浪漫可言 。 白流苏离婚回到娘家独居 , 这个衰败的大家庭整天过着那种乌烟瘴气、勾心斗角的生活 。 当她的哥哥们把她的钱赔在生意上之后 , 还要倒怪她的晦气使生意一败涂地 。 兄妹、姑嫂之间除了金钱根本毫无亲情可言 , 流苏饱尝离婚的痛苦和寄人篱下的滋味 。 但是 , 她并不是软弱的人 , 仍然怀着自己生活的渴望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在陪同家族女子相亲的时候 , 认识了华侨富商子弟范柳原 , 在展开这段情感纠葛时 , 白流苏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大家庭的压力 , 一个是对生活的渴望 。 在大家庭中 , 她由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不幸的婚姻经历 , 总是被排斥 , 精神格外痛苦 。 她只能往前追求自己的生活 , 就是选择一个好丈夫 , 过自己的生活 , 远离这个龌龊的大家庭 。 没有任何退路 , 她是怀着赌博、冒险的心理去攀附范柳原的 。 张爱玲的人物往往是感情冒险主义者 。 而范柳原 , 一个英国长大的广东生意人 , 事业成功 , 风流自持 , 精神空虚 , 精明而计算 。 他是个虚无感很强的人 , 私生子 , 残缺的原生家庭 , 颠沛的少年时代 , 侥幸得以继产 , 中西文化杂糅 , 对所有人都存有戒心 。 虽然是庶出 , 但凭着一点家底和俊朗外型 , 范柳原早被捧成作单身贵族 , 早已被名门闺秀和野草群莺包围 。 他游戏于情感与女人之间 , 对女人就像是对生意一样知根知底 。 他用玩世不恭的形象来遮掩他没有受亲情滋润的脆弱而又孤独的心灵 , 什么都不信 , 一点正经没有 , 总是调侃的态度 。 本来 , 范柳原在得到白流苏以后 , 他还是把白流苏当作和他玩过的别的女人那样对待 。 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 , 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 , 范柳原愿意冒着风险折回保护白流苏 , 在沦陷的炮火中 , 在生死交关时 , 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 , 许下了天长地久的诺言 。 这种爱情或者婚姻 , 不是他们之间的感情 , 而是借助偶然的战争的外力促成的 。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文章图片
到了《倾城之恋》小说结尾 , 张爱玲也没有描写“范柳原与白流苏在最后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 他们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 难 , “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那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并不违法 , 而且动荡时的一时誓言 , 到了和平无战事时能否兑现呢?作为依附的女人没有决定的权力 。 不过他们经历了这次共患难 , 各怀鬼胎是不大可能了 , 毕竟谋取对方利益对己并无多大好处 , 对彼此都看得那么通透了 , 也就相伴着过下去吧!反正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 , 他们都看破了生命的伤心与世事的无常 。 兵荒马乱的天地之间 , 他们缓缓地伸出手去 , 握住的那种感觉就叫作“苍凉” 。
这就是粗疏的、灰扑扑的生活质地 , 不完美 , 有瑕疵 , 充满了各种破绽和缝隙 。 一个离婚后靠再婚才能过上太平日子的大家闺秀 , 为了实现自己再婚 , 用尽心机 , 以即将消逝的青春做赌注做恋爱游戏 , 但人算不如天算 , 侥幸一搏 , 最终被战争和香港的陷落成全了愿望 , 这就是所谓的“倾城之恋” 。 正如张爱玲所说:“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 , 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 , 终于结婚了 , 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 , 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 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 , 虽然多少是健康的 , 仍旧是庸俗 。 ”以后日子还是会鸡飞狗跳、一地鸡毛的 , 但如此收场已经算很圆满了 。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那么又何必再说当初如何 , 在偏偏遗漏的某一处 , 常常有着事物真实的另一面 。 我们在阅读中时要学会寻找缝隙 , 看到缝隙中那些可能被忽略的东西 , 即从缺失、否认、遗漏、语误等等通常认为是不重要的边缘材料中去寻找真实存在 。 叙事的空白并不是毫无意义 , 它直接与文本理解有关 , 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 就会看到文本中不同的叙事空白 。 同时它也调节着叙事的节奏 , 让读者在阅读之余得以在空白处喘息 。 这有点像我们古代书法绘画的“留白”技法 , 有着扩充意境的作用 。 密不透风的叙事风格 , 给读者留下的余地很少 , 像西方小说通常的精细入微的风景描写和浓墨重彩的人物心理描写 , 读者在繁密的词句冲击下 , 很少能悠游呼吸 。 对于读者而言 , 只有找寻呼吸才能为自己带来想象的空间 。 对于读者而言 , 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可能为理解它的意义提供最关键的线索 。


    稿源:(西安交大黎荔)

    【】网址:/a/2022/0221/0221124F402022.html

    标题:《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上一篇:王一博多项代言到期,却引发争议,粉丝直言好聚好散!

    下一篇:45岁左小青新剧开机,皮肤紧致柔嫩似少女,拿着红包笑容灿烂


    人文

    《倾城之恋》的一处遗漏

    阅读(45)

    中国古典小说有的是这种笔法,善于运用“不写之写”或谓“潜述”的方式,或虚点略说,一笔带过,或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在关键处轻轻带过,风光半泄,省行文而并未省事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