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佛教传入之后 , 十八泥犁纤地狱(梵语naraka)与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结合 , 逐渐产生了十殿阎罗王和十八层地狱的阴间观念 。何等为十八呢?就是光就居、居虚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 。人们相信 , 如果生前造业 , 死后就会下地狱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这是至唐朝时才逐渐兴起的信仰 。那么唐朝之前 , 死去的灵魂会飞去哪里呢?黄泉、幽都和泰山 。
《春秋左氏传·隐公元年》记载 , 郑庄公对武姜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黄泉最初只是指地底的泉水 。《孟子·滕文公下》:“夫蚓 , 上食槁壤 , 下饮黄泉 。”说明灵魂居于黄泉的思想 , 在春秋时就已形成 。《荀子·劝学》:“夫蚓无爪牙之利 , 筋脉之强 , 上食晞土 , 下饮黄泉者 , 用心一也 。”许是开辟墓穴时常常挖到地下水 , 所以认为比墓穴更深的地方是一片汪洋 , 也就是“黄泉”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而“幽都”最早见于《楚辞·招魂》:“魂兮归来 , 君无下此幽都些 。”
《招魂》作者还虚构了土伯:“土伯九约 , 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 , 逐人駓駓些 。参目虎首 , 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 , 归来归来 , 恐自遗灾些 。”在王逸的注中 , 土伯面貌如虎 , 长有三只眼睛 , 身体壮硕如牛 , 头上长着尖锐的角 , 隆背血手 , 飞快地追逐着人 。但土伯并非执掌地狱的统治者 , 最多相当于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 , 因为它是“执卫门户”的 。
1979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棺画 , 棺的一侧绘有十个手持戈戟、头上有角的神兽 。据冯炳正先生分析 , 此神兽就是土伯 。这说明了在当时楚人的思想中 , 作为地下凶恶之神的土伯 , 可以为死人供侍卫之职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在先秦群雄时代结束 , 大一统时代拉开序幕之后 , 占据统治地位的“地狱”观念 , 就是泰山治鬼了 。杜斗城在《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里这样说道:“华夏民族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 认为人死亡之后 , 其魂归泰山 。泰山 , 也作大山、太山、岱岳等 , 古代称之为昆仑山 , 从远古传说到有文字记载以来 , 太山一直被给予特殊的地位和披着神秘的色彩 。它既是众仙所居之所——天堂 , 也是幽冥之国——‘地狱’ 。”
泰山治鬼之说 , 最早见于《后汉书·乌桓传》 , 言乌桓“死者神灵归赤山 , 在辽东西北数千里 , 如中国人死归岱山也” 。注引《博物志》:“泰山天帝孙也 , 主招人魂 。东方万物始 , 故知生命 。”
而这大概不是泰山治鬼观念的起点 , 在此之前 , 《汉书》中还提到了“蒿里” , 颜师古注曰:“蒿里 , 死人之里” 。这究竟是哪里 , 在《武帝纪》中有所解释 , 《武帝纪》云:“太初元年冬十月 , 行幸泰山 ,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 祀上帝于明堂 。乙酉柏梁台灾 , 十二月禅高里 。”关于高里 , 伏严注:“山名 , 在泰山下 。”颜师古注:“此高字自作高下之高 , 而死人之里谓之蒿里 , 或呼为下里者也 。字则为蓬蒿之蒿 , 或者 , 既见泰山神灵之府 , 高里山又在其傍 , 即误以高里为蒿里 , 混同一事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根据伏严和颜师古的注 , 蒿里原来是高里 , 即泰山边的一座山 , 后来讹传为蒿里 。而结合《遁甲开山图》所云:“泰山在左 , 亢父在右 , 亢父知生 , 泰山主死” , 和东汉墓中镇墓券上“生人属西长安 , 死属太山”的说法 , 泰山与地府的联系一目了然 。那么西汉时泰山掌管鬼魂的观念就已经广为人知了 。
汉武帝先后八次封禅泰山 , 或许就跟这一点有所关联 。东汉时的《风俗通》就记载了一个与此有关的传说:“俗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 , 能知人年寿修短 , 武帝探策得十八 , 因读日八十 , 其后果得耆长 。”说汉武帝的长寿是因为他将泰山玉策上的自己的寿数“十八”读作八十 , 因而延长了寿命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而泰山上出现专管灵魂的神 , 要晚一些 , 约在东汉 。始见于东汉年间的谶纬书 , 如《孝经援神契》、《龙鱼河图》等 。根据汉代重修《龙鱼河图》记 , 泰山府君姓圆名常龙 。“服青袍 , 戴苍碧冠 , 佩通阳印 , 统领百神 , 乘驭青龙 , 主治死生及人世贵贱 , 为冥府众鬼之主帅 , 形象威猛 , 权势显赫 。”《孝经援神契》又载:“泰山一曰天孙 , 言为天帝孙也 。主召人魂魄 。东方万物始成 , 知人生命之长短 。”
《神仙传》、《真灵位业图》、《神异经》、《云笈七签》等书也有涉及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举了泰山神位及其职司:“泰山君秦 , 字景倩 , 为四镇 , 领鬼兵万人 , 有长史、司马 , 复有小镇数百 , 各领鬼兵数千万 。”这其中 , 最早出现也最广为接受的泰山“死神” , 是“泰山府君”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太山府君最早见于曹丕《列异传》的“胡母班为太山府君下书”故事:
胡母班 , 泰山人也 。曾至泰山之侧 , 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 , 呼云:“太山府君召 。”遂随行数十步 , 驺请班暂暝 。少倾 , 便见宫室 , 威仪甚严 。(太山府君)语班曰:“欲见君 , 无他 , 欲附书与女婿耳 。”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 。适河中流 , 便扣舟呼‘青衣’ , 当自有取书者 。”
胡母班照做后 , 回太山府君处禀报消息 , 如厕际 , 见“其父著械徒作 , 此辈数百人 。”班父告诉他:“吾死不幸 , 见遣三年 , 今已二年矣 , 困苦不可处 。知汝今为明府所识 , 可为吾陈之 , 乞免此役 , 便欲得社公耳 。”胡母班去求府君 , 府君曰:“生死异路 , 不可相近 , 身无所惜 。”连番苦求 , 府君才勉强答应了免除其父的死役 。
胡母班是东汉末年人 , 出生于泰山地方 , 事迹见于《三国志·魏志》 。故事中太(泰)山府君的冥府主神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 , 人死之后灵魂为泰山所录 , 而且带着刑具苦作 , 但只要太山府君愿意 , 这些亡魂可以做土地神“社公” , 掌管一方土地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这不是灵魂在“泰山治鬼”体系中的最好出路 。《三国志》中《列异传》卷一四又有记载:“蒋济子 , 死为地下之泰山伍伯 , 极憔悴困辱 , 以其状梦告其母 , 谓泰山太庙之西 , 有讴士孙阿 , 将被召为泰山令 , 祈向彼恳转位于处 。济妻以语蒋济 , 济遂具语孙阿 , 恳转位佳处 。后孙阿死 , 济子复入梦 , 告以阿己如济请转于佳位 , 月余后 , 转为太山录事 。”
这条记载说明 , 泰山府君也有手下——泰山录事、泰山伍伯和泰山令 , 也是从死魂灵中选拔的 。而民间传说中的泰山府君 , 似乎也是可以轮换的 。如《酉阳杂俎》载张坚当上新任天翁 , 原来的刘天翁就降为泰山太守 。《报应记》谓府君姓刘 , 前府君以前遭遇贬黜 。《夷坚志》中则出现过许多位泰山府君 , 都是由正直之人死后充任 , 与阎罗王的传说相当类似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

文章插图

而为什么是泰山治鬼呢?泰山一座名山 , 有何特异呢?
关于泰山主生亦主死传说的解释 , 学界普遍认为 , 泰山治鬼说的阐发与主生一样 , 同源于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观念 , 和封禅祭典密切相关 。自战国以至汉代 , 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 “峻极于天” , 向来被古人视为与天相通的登仙之途 。
【管生死簿的是谁(我有一册生死簿)】清俞樾曾就此作出解析:按《史记·封禅书》 , 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 , 其义即缘封禅而起 。王者于此报天 , 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 , 故有地主祠 。死者魂归泰山 , 即归于地主耳 。按照这种解释 , 历来皇帝拜祭泰山 , 使得泰山成为天地之祠 , 死者魂魄要归于地府 , 必须要通过泰山这个“入口” , 泰山成为收纳死者魂魄的卡口 。
原来 , 泰山治鬼说不过是皇帝天人合一的副产品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