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的刮的意思(刮目相看指的是谁)
他被誉为“神童”,3年读完初、高中,14岁考入中科大,18岁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博士,22岁破解世界百年物理学难题 。
他是“论文狂魔”,4年内发表了9篇顶级论文,被世界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官宣”为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家之首 。
他被西方大国不遗余力追捧,美国开出优厚条件,邀请他加入美国国籍,他却说:美国绿卡算什么,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文章插图
这位25岁的天才少年叫曹原,被称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天才” 。
文章插图
曹原出生于1996年 。像所有调皮的小男孩一样,小时候的曹原,也是“一日不管,上房揭瓦”的捣蛋鬼 。
比其他孩子调皮,也比其他孩子机灵,小学时的曹原已经展现出超于常人的天赋: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他总是“忍不住”抢先回答出来,还又快又对,让老师又气又爱;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总被他搞成肢残腿缺,很快又恢复原状,惹得同学们惊叹不已 。
这时候的曹原,有一个爱好:拆装 。
父母买给他一个新玩具,他把弄几下,就要给它“开肠破肚”,拆得五零八落 。
“小汽车的轱辘为啥会自动转?”“坦克的灯怎么会一闪一闪?”“魔力盒的音乐声是从哪发出来的?”
他就是很好奇,想知道答案 。
文章插图
再大一点的时候,只要看见电子器械,曹原就像被一种魔力控制,非要拆拆装装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家里跟“电子”有关的小物件,都被他拆了个遍 。
父母起先也有点生气,但曹原自有“护身大法”:“你们先别急,我能把它装回来!”
有拆卸玩具的经验保底,大部分的被拆的小电器,曹原都能够还原如初 。
小学五年级时,曹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电视机的电路拆装 。
11岁时,曹原举家迁往深圳 。
这是一个电子产品遍地开花的盛地,也成了曹原爱好开花的盛地 。
文章插图
父母见曹原如此痴迷电子研究,小学六年级时,便将他送往以个性培养和超常教育著称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
文章插图
不玩游戏,不知追星,曹原在这里,依然只对一种事感兴趣:电子研究 。钟表、电脑、投影仪……学校里凡是与电子科技沾点边的东西,都被曹原拆卸过 。
有一次,曹原回家,见妈妈翻箱倒柜在找什么东西 。妈妈说,自己的银手镯找不到了 。曹原不好意思地说:不用找了,手镯已经被自己拿到学校做实验了 。
原来曹原的实验需要硝酸银,但实验室一时没有,妈妈的银手镯自然成了提取硝酸银的首选 。
对曹原来说,没有什么事比做实验更重要,他就是要尽己所能,找到一个个想要的答案 。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到:金属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趋于绝对0度就会呈现一种超导状态 。
老师同时说了一句话:如果谁能够在常温下发现这种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而这个问题,需要你们这一代人去研究 。
曹原深深记住了这位黄佳堂老师的话,对此充满好奇,迅速投入学习和实验,开启了“颠覆世界”模式 。
文章插图
只用3年时间,曹原便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及初、高中7年的课程,基础学科毫不耽搁,科技成绩也相当出色,成为超级学神 。
2010年,14岁的曹原参加高考,以669分的成绩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的最小成员 。
这里是少年天才的聚集地,也是思维火花最闪亮的地方 。
群星闪耀,曹原还是那个简单的只想搞科学研究的曹原 。
对曹原来说,基础课程的学习太过简单,如果不能进行更深更有挑战力的实验研究,似乎有点浪费生命和时间 。
文章插图
大一刚结束,曹原就找到曾长淦教授,请求到他的实验室学习 。曾教授的实验室以实验物理研究为主,学习内容高深晦涩,对学生理论研究和实操能力的要求都极为严格,可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
看到曹原稚气未脱的面庞,曾教授十分惊讶,但最后还是被他的真诚和坚定所打动,答应收他为徒,这可把曹原高兴坏了!
如愿在自己的“爱豆”手下学习,他对物理实验的热情更加高涨 。
自此,曹原开始在曾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石墨烯超晶格等离激元的理论研究 。
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曹原在实验室的表现,远远超乎常人 。
要求5分的任务,他总能做到7分以上,实验过程和结果都十分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曹原所提出的问题自己根本无法指导 。
其实,正是曹原超于他人的专注和投入,让他有了超于他人的成就和优秀 。
在实验室的日子,别人可能觉得枯燥,曹原乐此不疲 。青春年少,别人可能会有失落或自我怀疑,曹原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 。
实验成功,学校安排相关采访,曹原悄悄拒绝,只因与研究无关 。
导师曾长淦说:曹原一直比较清醒,很低调,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屏蔽掉外界的声音,专心在自己的工作上面 。
这种纯粹和专一让曹原更擅长集中发力,别人需要一整年完成的科研项目,他只需一个寒假就能高质量地搞定 。
学校人称曹原是“天才中的天才”,曹原只说:我跟普通大学生没什么两样!在他看来,他只是做了一个大学生该做的努力,并收获了该收获的,仅此而已 。
2014年,大学毕业之际,曹原获得该校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
无暇享受荣誉,曹原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出国求学计划,作为交流生,远赴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钻研学术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读博四年,是曹原最为艰辛,也最为兴奋的一段时间 。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曹原就爆出“冷门”——他要研究石墨超导技术 。
在当时的科学界,石墨烯相关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上百年无进展的状态,导师劝他谨慎考虑 。
曹原没有犹豫 。
“如果谁能够在常温下发现这种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而这个问题,需要你们这一代人去研究 。”
当初黄老师的殷殷期望已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他的内心已经非常确定,他要跟着自己的心走 。
多年后,这位老师感慨,自己带过的很多学生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但只有曹原将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后来一鸣惊人 。
曹原就是这么一以贯之,坚持着他对物理研究的无限热爱 。
学术研究是辛苦异常的持久战,带着追梦初心,曹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实验中寻找突破 。
一次实验中,曹原发现,将两层的石墨烯平行放在一种微妙角度,材料发生剧变极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
曹原高兴极了!但是,当他公开这一发现后,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质疑 。
有人公开嘲笑他自不量力,也有人讽刺他小孩子心思异想天开 。
质疑之声铺天盖地,歧视排挤无处不在,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一并涌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少年 。
曹原没有去争辩,他明白自己身在异国的不利处境,也深知科学结论要靠严谨的实验数据去支撑,更加坚定了把这项新发现做出成果,证明给世界看的信念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那段时间,曹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实验室,精神高度集中,唯恐稍有不慎,影响实验结果 。
然而,六个月过去了,决定实验结论的几个关键性数据就是不稳定,实验屡屡失败 。
沮丧是有的,但曹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
顶着又一次袭来的质疑和压力,曹原冷静地调整了研究策略和步骤,先是对之前的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确定着力重点,然后制定了新的实验规划 。
目标如灯,映照着这位倔强少年的身心 。曹原将自己完全交给了实验室,除了吃饭睡觉,所有其他与实验无关的事情,一律清除出局 。
失败……失败……失败……实验的过程相当磨人,也相当虐心,曹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平和心态,一股劲儿努到底 。
终于,有一天,曹原发现,在两层平行石墨烯处于1.1°的微妙角度时,就可以产生超导体反应!
实验成功,“魔角石墨烯”自此诞生 。
为了证明结论的真实性和可利用性,曹原又花费了数月时间研究石墨烯的微属性及周边属性,力求将这项伟大的研究做到极致 。
确定一切准确无误后,曹原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石墨烯的全部特性和理论特征予以系统分析,完成了关于石墨烯能够产生“超导体”反应的第一篇论文,在2018年3月5日发给了《Nature》杂志社 。
《Nature》的编辑看后震惊不已,等不及排版,原文刊发 。
一项107年无解的物理学难题,在22岁的曹原这里,终得破解 。
文章插图
一腔孤勇终获成功,世界哗然 。
曹原几乎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但面对媒体“少年天才”的吹捧时,曹原淡然回答:我并不觉得自己特别,大学还是上满了四年,我只是跳过了中学阶段一些无聊的东西而已 。
文章插图
“成名”后的曹原,成为各国科研机构的争相邀约的宠儿,各种荣誉也接憧而来 。
当年,曹原就荣登《Nature》杂志2018年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家之首,同时入选福布斯中国2018年“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还是荣获两项殊荣最年轻的科学家 。
尽管实至名归,曹原没有丝毫迷失 。
他继续执着于石墨烯研究,推动凝聚态物理领域得到新发展,是他不可动摇的使命 。
紧接着,2020年5月6日,曹原又在《Nature》发表2篇论文,2021年2月、3月、4月、7月分别发表4篇论文,被学术界称为“石墨烯驾驭者” 。
截止2021年8月,曹原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8篇关于石墨烯的论文,令学术界众多人士望尘莫及 。
文章插图
真正的人才谁都想要,更何况曹原的科研成果出自美国,美国自然不会放过 。
曾有美国人嘲讽说:中国清华北大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有一半都是为美国而造 。
早在曹原“一鸣惊人”之后,美国方面就发出盛情邀请:美国国籍、终身绿卡、高薪、一流的科研设备……只要曹原肯留下来,想要啥,就给啥 。
而且从科研环境实际来讲,美国确实比中国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
人们都以为这个孩子会留在美国,但令人惊喜的是,曹原不为所动,直接拒绝了美国的邀请 。
有人替他惋惜,曹原嗤之以鼻:“我把世界难题都攻克了,还稀罕那张美国绿卡吗?”
问询的人多了,他便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了的态度:“美国绿卡算什么,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其实,在石墨烯论文轰动世界的第三天,曹原回中科大参加校庆时,就在演讲中郑重表过态:我是中国人,我肯定是要回国效力的!
不是豪言壮语,却铿锵有力,令人动容 。
文章插图
如今,曹原继续在麻省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专注科研的同时,曹原不忘将回馈祖国的理念传递给其他青年学子 。在与海外留学生的交流中,曹原提出了“海外交流计划”,鼓励年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以此报效祖国 。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少年志在中国,初心从未改变 。
受益于国,反哺于国,这是曹原简单的爱国逻辑,也是他再纯粹不过的爱国情感 。
文章插图
曾经有人说,中国的90后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说,若是太过年轻,不足以谈人生 。
可是,在曹原的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一种力量:胸怀梦想,主动担当,如一束明亮耀眼的光,照亮自己,也指引他人 。
就在上个月,曹原获得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而他今年不过才25岁 。
这就是后浪的力量!
他们小小胸腔装着星辰大海,任丘壑万千,无惧无畏勇敢向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
他们心里有火,燃烧得比谁都旺;他们眼里有光,引领人们温暖向上 。
他们或许正年轻,却终将成为砥柱中流 。
【刮目相看的刮的意思(刮目相看指的是谁)】
本文作者:陈小简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 大锅饭|三岁的宝宝总说幼儿园的饭香,看的人心疼
- 监控|2岁宝宝每次洗澡都大哭,医生没查出问题,宝妈调取监控发现真相
- 高分韩剧(推荐好看的奇幻爱情韩剧)
- 相亲三个月结婚正常吗(相亲三个月没进展)
- 相亲对象没看上我怎么办(相亲男自卑的表现)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班倒数第一逆袭进北大,家长暴露扎心真相:注意“三年级现象”
- 回避型依恋爱情(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相处方式)
- 经典爱情电影(好看的外国电影高分)
- 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如何和男朋友好好相处)
- 魔王恋爱指南(刚开始谈恋爱怎么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