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单车给我的启示作文(骑单车会腿粗吗)
文章插图
《我的宠物》主题征稿正在进行中 ,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本文为读者投稿 , 来稿请投:
zhuangao@lifeweek.com.cn
疫情改变了很多 , 出行方式是其中之一 。今年春天以来 , 骑自行车又成了我生活中久违的常态——上一次有规律地骑行往返两地 , 还是很多年前上初中的时候 。那三年 , 我常常早上骑车南下学校 , 晚上骑车北上回家 。现在依然是先南后北的一来一回 , 只是路程变成了以前的四倍 。
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曾在一篇短文中写道:“‘停驻’总令人紧张——无论停驻在哪里 , 总有做不完的事、取悦不完的人 , 不是要完成这个义务 , 就是要勉强扮演那个角色:感觉上怎么都不妥 。然而反过来 , ‘前往’则令人轻松 。”
这种“前往”或“移动”的状态 , 可能是我从小就很喜欢骑车的原因之一 。当然 , 这只是成年之后的猜想;年少时其实很少去思考喜欢某件事的原因 , 那时喜欢一件事 , 便只管去做 。
文章插图
《雏菊》剧照
每天的上班之路 , 效率是首要考虑因素 , 因此通常会选择住处与单位距离最近的固定路线;而下班路上则会拐到另外一条稍远的街道 , 偶尔也会钻进胡同绕来绕去 。毕竟 ,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 但曲线更有趣 。
遇到下坡的路段 , 便踩在脚蹬上站起身来 , 一路急速向下滑行冲进风里 , 视野瞬间开阔很多 。对速度的追求 , 偶尔会带来危险 , 比如轧到一颗使轮胎打滑的石子 , 再比如前方骑行的人突然转向或减速——一刹那 , 心跳仿佛一脚踩空 , 赶紧刹车并俯身降低重心 。不过 , 即使自己不主动做出存在风险的举动、即使守规矩地骑在(时隐时现的)自行车道 , 但凡街道并非空无一人一车 , 就有可能收获一两次无辜的小惊险 。
文章插图
《蓝色大门》剧照
几年前在巴黎旅行 , 恰好碰上了环法自行车赛 。选手逐个掠过 , 眼前只有嗖嗖的五颜六色 , 速度令人瞠目 。大部分人可能无意成为一名专业车手 , 但在日常的马路上骑得比旁人更快 , 也很容易获得一股竞技的快感 。
当然 , 骑得慢也有慢的乐趣 。即使骑得很慢 , 移动速度也必然略快于街道两旁的生活场景 , 这种速度的差异 , 使骑行者得以置身事外、较为抽离地观察市井情态 。两个大爷站在胡同口聊天 , 一个拎着鸟笼 , 一个拎着早餐;三个工人站在高处合力搭建脚手架的同时 , 斜下方一个遛狗的阿姨准备过马路;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几个青年低头看手机 , 靠边的协管员侧过身去打开泡了茶的大水壶 , 喝了一大口;理发店门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少 , 但医院附近以及老餐馆的熟食窗口旁边总有不少人在等待——一路骑下来 , 观感有点像香特尔·阿克曼拍摄的纪录片《来自东方》(D'Est)中的经典长镜头:人行道上的各色人物连绵不断 , 各种表情如卷轴般徐徐展开 。
文章插图
骑车时 , 眼睛只能看此时此刻的街景 , 但耳朵可以有更多样的选择 。初中时总与同学、朋友结伴同行 , 听到的多是漫画剧情、学校八卦以及各种奇异又琐碎的想法;现在我往往独自通勤 , 蓝牙耳机是关键装备 。
不过 , 如果通行于人多车杂的地段 , 戴耳机也存在安全隐患 。于是只好把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既不至于忽略身后的喇叭或车铃声 , 也能听到耳机里的内容 。在骑车时听的东西 , 能起到BGM的作用已基本足矣 , 歌词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 , 漏了主播的几句话也没关系 。至于听哪首音乐还是哪期播客 , 肯定要视当时的具体心情而定 , 但上班与下班路上的精神状态终究存在着总体差异 。所以 , 古典音乐与电影配乐 , 或者知识性较强的播客节目 , 这些是上班必备;摇滚和爵士 , 或者生活娱乐类播客 , 则属于下班时光 。The Kinks乐队的“Waterloo Sunset”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在上班途中的播放列表里 。
文章插图
《凪的新生活》剧照
从我的初中学校到我家 , 如果心无旁骛 , 骑车顶多十分钟;但实际通常需要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与同道的伙伴一路聊天说笑 , 这是一方面;街道两旁的书店、文具店与食品店 , 也是时间被拖长、注意力被分散的缘由 。其中有些店铺光顾得多了 , 店主也就认识了我;虽然平时没有太多交流 , 但当我买一款新笔时 , 店主会一边找钱 , 一边说这支笔比我以前常买的那款更好用在哪里 。有一次 , 我的自行车车链突然出了故障 , 本以为只好推着回家 , 没想到旁边小卖部的老板竟主动过来捣鼓了几下 , 帮着修好了 。
在眼下这个节奏更快的时代 , 身处更大的城市 , 如果自行车又掉链子 , 附近店铺的老板会过来帮忙吗?
没事儿 , 不来帮忙也无所谓 。因为 , 我只需把这辆有故障的车停在路边的停车区域 , 然后扫另一辆车即可——共享单车可太方便了 。随时开始、随时结束 , 遍地都是 , 还不必费心清洗与修护 , 连打气都不用惦记 。初中三年 , 我的座骑是一辆紫色“永久”;现在上班一天 , 一来一回的车就是不同的编号 。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产物 , 而产物也有可能重塑人们做事的思路 。“重新开始”的机会多了 , “维护”的意愿与能力很容易随之变弱 。这种心态的变化 , 恐怕也会出现在其他情境之中 。
文章插图
【骑单车给我的启示作文(骑单车会腿粗吗)】《天使爱美丽》剧照
当然 , 即使是一辆没有感情的共享单车 , 也终归是一辆单车 。和其他产生尾气、体积更庞大的市内交通工具相比 , 自行车始终是更简单、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象征 。它的运行原理暴露在外 , 它的动力来源是人的躯体 。如果自行车有名字 , 应该叫做“Frank” 。从某种角度来说 , 自行车是和铅笔、剪刀处于同一阵营的朴素事物——这也许是我从小就喜欢自行车的另一个原因 。
近来学校陆续开学 , 街上又出现了穿着校服的学生 。骑车时 , 有时我望着他们的后背 , 与此同时 , 我身后也有人在望着我的后脑勺 。以前和朋友聊天 , 常说想要回到初中甚至小学时代 ,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这种回到过去的念头逐渐消退 。究其原因 , 既不是因为过去不够美好 , 也绝不是因为当下太过美好 , 可能只是越来越想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作为一种欲望和乐趣的“前往” , 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
本文为读者投稿 。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写作经验 , 欢迎自荐为《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艺术时尚、影评娱评、美食体育、旅游地理等任一领域有所专攻 , 欢迎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
撰稿人申请与原创投稿皆发至:zhuangao@lifeweek.com.cn , 此邮箱长期开放 。投稿需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包括个人微信公众号) 。
一经投稿 , 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 。20天内未收到回复可另投他处 。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 , 标题注明“自荐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领域” 。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
一经采用 , 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
期待你的文字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 ,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新刊出炉!点击封面图 , 一键下单
「你有偏见吗」
- 2019一月新番(2019十月新番)
- 起名|爸爸姓修,给3胞胎孩子取名字,上户口时让工作人员乐得前俯后仰
- 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父亲给儿子干活应不应该)
- 宝爸|给孩子取名“姜奈”,工作人员却打错字,不料宝爸直夸:好名字
- 你选择做单身狗还是谈恋爱(单身狗给情侣解决问题)
- 商场给错衣服尺码(官方旗舰店发错尺码)
- 26岁新娘嫁给52岁(大叔要嫁)
- 嫁给病弱前人帅(女生喜欢嫁帅一点的男人么)
- 孩子|生活费一半用来给娃买鞋:硬着头皮富养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 3366小游戏(打开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