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它从如今看来恍若隔世的1969年讲起 , 那是郑娟串两串糖葫芦能挣一分钱的年代;它还让一群40+演员从20多岁的年纪演起 , 包括演他们的纯真和风华正茂 。 可就是这部处处透着“老”的电视剧 , 成功“圈”住了全年龄段观众的心 。
58集长篇电视剧《人世间》自1月28日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开播 , 每一次更新 , 都占据国产剧热度榜首 。 在如今年轻观众追求倍速看剧、看短剧、看“不装嫩”表演的环境里 , 《人世间》的前半程已成功松动了网生代的观剧习惯 , 让90后、00后与50后们一起看得百转千回 。
作家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著自然为电视剧提供了珍贵母本 。 而影视改编的二度创作者们——从编剧王海鸰、王大鸥到导演李路 , 再至雷佳音、辛柏青、殷桃、宋佳、萨日娜、丁勇岱等一众演员——真正示范了一部好剧是编导演服化道全流程匠心的环环相扣 。 观众每晚守候、网友频频催更的电视剧《人世间》 , 还原了小说里突出的年代感与命运感 , 丰富了影像化后耐人寻味的无尽细节 , 还提亮了跌宕人生、世情百态下的故事底色 。 它让观众看见 , 即便生活是悲欢离合的循环往复 , 也总有热乎乎的日子与人 , 在诉说人间值得 。
文章图片
绵密的细节 , 让“我们”代入了他们的情感与命运
电视剧开篇 , 带着史诗感的俯瞰镜头切入了1969年东北 。 吉春市光字片周家 , 一家五口人在拍完全家福后就要天各一方了 。 父亲去西南“大三线” , 长子周秉义和女儿周蓉都要“上山下乡” , 只留母亲和小儿子周秉昆守家 。 故事就随周秉昆的视角 , 随他走进木材厂、酱油厂、出版社 , 去看眼前人、身边事 。
主创花了大力气营造准确的时代风貌 。 画面扫过林海雪原、国企车床、集体林场、国营饭店……大工业时代东北的冷冽粗粝扑面而来 。 镜头一推入“平民窝子”光字片 , 则是另一种气息 。 屋檐叠着屋檐 , 街道变窄成了巷 。 外人会迷路的光字片里 , 从院角的鸡笼、檐下的冰溜 , 到周家的炕头、门帘、锅碗瓢盆 , 都透着浓浓烟火气 。 但对《人世间》而言 , 物理层面的讲究只是打造沉浸感的第一步 , 真正让长辈忆往昔、年轻人知过去的 , 不止于严丝合缝的视觉符号 , 而是绵密的服务于人的细节 。 正是信息量充盈的视听细节 , 对上了观众心里对年代和人的认知 , 让“我们”代入了他们的情感和命运 。
描画亲情 , 细节时而诙谐 。 周秉昆比起哥哥姐姐憨直了些 , 但胜在本分孝顺 。 母亲不识字 , 他理所当然担下读信、写信的任务 。 母亲大晚上兴起要给父亲写信 , 他嚷嚷不情愿但也还是钻出被窝拿起纸笔 , 顺带还跟母亲撒个娇 , 求她给自己织条新毛裤 。 小儿子身上紧绷绷的 , 正是姐姐穿过的毛裤 。 父亲寄来长长家书 , 整整十页 , 周秉昆慢条斯理地读 , 一边揣摩父亲潜台词 , 夹叙夹议的节奏急坏了等下文的母亲 。 母子温情、家人的牵挂 , 悉数嵌入了嘻嘻哈哈的读与听 。 后来 , 周秉昆同父亲怄气 , 郑娟接过纸笔 , 牵起父子间东北与西南的往来 。 一样是写信 , 成了横亘在父子心上许久的坎儿 , 传统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欲语还休引人唏嘘 。
文章图片
勾勒时代 , 细节多是举重若轻的 。 周秉义和周蓉是学霸型文艺青年 , 剧里用“书”四两拨千斤 。 周秉义去兵团报到前关照弟弟保管好61本书 , 强调这些书放在工人家庭才安全 , 寥寥几笔点出特殊的年代背景 。 周蓉追加叮嘱 , “里边还有我三本” , 《叶尔绍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唐诗三百首》 , 精巧暗示了一个诗意浪漫爱情至上女子的未来 。
【文艺评论丨《人世间》:总有热乎乎的日子与人,在诉说人间值得】多数时候 , 细节是伏埋千里的 。 父亲周志刚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 , 前期老工人的戏份不算多 , 但前后呼应的戏剧“扣子”丰满了父亲的形象 。 他传统 , 花几年时间才消化女儿擅作主张为爱下乡的事实 , 也在难得回家探亲时为小儿子“爱上寡妇”的试探之辞大光其火 。 他极重道义 , 终于跋山涉水探望女儿 , 见女婿第一面便明确 , 周家祖训做人要懂报恩 。 一个“恩”字后来成了他接受“寡妇”郑娟成为周家一分子的最大驱动 , 因他瞧见了与美丽容颜不相符的布满茧子的手 , 瞧见了干干净净、脸色红润全然不似昏迷两年的老伴 。 一家之主的他明事理 , 既没在郝冬梅家“落难”时劝长子分手 , 也能在时移世易后常常体谅儿媳的难;可他偶尔又不那么通情 , 带儿女三对夫妻串门拜年 , 跟邻里乡亲念叨周家走出两名北大学子的荣光 , 却忽视了为周全哥哥姐姐岁月静好、替全家扛过艰难光景的小儿子夫妻 。
绵密细节渗透在《人世间》里 , 人们得以看见一个有斗嘴但不撕裂、有个性但又相濡以沫的原生家庭 。 这样平凡的周家 , 从过去到现在 , 始终是中国社会最普遍常见的原子 。 观剧的家庭对上了剧中一家人的信道 , 观众自然会认可 , 时代进程里周家众人的浮沉 , 就是当代中国百姓五十年生活变迁的真实注脚 。
文章图片
镜头的诗意与明亮 , 让小说里的人心向善更闪闪发光
《人世间》荡开的 , 是百姓生活史 , 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变革史 。 这片土地上50年来相继发生的三线建设、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国企改革、搞活经济、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种种变革 , 都会在58集的长卷中一一展开 。 评论家李师东对原著的点评被写在了电视剧的海报上 ,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 , 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 剧中处理最圆融的 , 就是对“烟火道义”和“个人热望”的还原 。 时代风浪呼啸 , 人生潮起潮落 。 剧版在遵从原著轨迹同时 , 用镜头的诗意与明亮 , 让小说里的人心向善、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更闪闪发光 。
物质匮乏的年代 , 剧里感受不到被击垮的绝望 , 相反 , 郑娟手里的糖葫芦、旧门楣上的新春联、母亲给周蓉织了十多年攒成一沓的毛衣 , 都轻易触发观众的泪腺 。 红色的明媚 , 照亮了小人物对美好日子的热望 。 大片逆光里 , 善良又诚信的周秉昆在郑娟人生里登场 , 给孤儿寡母以生活勇气 。 一样的阳光洒在郑娟身上 , 她悉心照料周母的样子 , 是周秉昆心里、也是观众心里天使的模样 。 更不消说 , “六小君子”一起扛过的肉、守过的年、打过的架 , 都是天寒地冻时的人心暖意、物质困窘里的淳朴情义 。
物质丰盛了 , 人心会变吗?剧里细细写了周秉义同父亲、岳父的两次交心 , 他所求的小家之谋、大家之道 , 呼之欲出 。 周秉昆放下“铁饭碗”去了出版社三产 , 敢闯敢试的意识初显 。 一年一度初三聚会 , 如约而至的他富贵不相忘 。 《人世间》里还多次出现春节团圆的景象和全家福照片 , 剧集以家为支点 , 撬动历史洪流中各色人的遭际 , 也用家的架构串起中国社会认同的仁义礼智信 。 有这样的价值底色在 , 人物因处境扭转而遇见的尴尬、迷惘、挣扎 , 才能真实曲折却又不失激荡 。
值得称道的 , 还有剧中不同层面、有血有肉的群像 。 乔春燕和郝冬梅 , 一个光字片“社牛” , 一个本是大院里的女儿 。 无论出身如何 , 她们都敞亮真诚 。 乔春燕的工作大起大落 , 可她总用炽热的自己温暖周遭 , 是人群里的小太阳 。 郝冬梅尝过“赢在起跑线”的甜头 , 可下乡后 , 身份与人情冷暖的落差在她身上见不到怨天尤人的痕迹 。 她不仅积极勤勉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 还以德报怨 , 让出推荐上大学的名额 。 酱油厂的曲书记曾是工人们嘴里冷情老太太 , 但她明人不说暗话 , 与年轻人一番沟通 , 不仅解了工人们心头的结 , 也让观众喜欢上这个公私分明、对年轻人爱得细腻也爱得严厉的老一辈国企干部 。 还有看似刻薄的陶俊书 , 连这个推动情节的功能性人物 , 剧里也给了她唯美浪漫一幕 。 前路渺茫又怎样 , 黄纸板上的黑白琴键在 , 姑娘的梦想就在 。 幕布揭开 , 灰尘扬起 , 失了音准的旧钢琴弹得出艰难岁月下的罗曼蒂克、逼仄命运中的广阔天地 。 那是陶俊书的 , 也是周秉义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 更是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的诗意注脚 。
有了这群始终相信理想主义、相信人间正道的角色 , 《人世间》的后半程 , 当他们的命运分岔随剧变的时代越见清晰 , 观众依然会相信——即便历尽人生的悲欢离合、人际的纠缠厮磨 , 人们心底的朴拙善良不会被雨打风吹去 。
文章图片
作者:王彦
编辑:汪荔诚
策划:邢晓芳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稿源:(文汇报)
【】网址:/a/2022/0213/021312436432022.html
标题:文艺评论丨《人世间》:总有热乎乎的日子与人,在诉说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