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和大家聊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很多人听过 , 但又不太了解 , 它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现象?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效应) , 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 。
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 , 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
这个情感造成被施暴者对施暴者产生好感、依赖 , 甚至协助施暴者 。
这么一听怎么和受虐倾向有点儿雷同?
接着往下看 。
1.被绑架后反成绑匪同伙
2002年10月6日 , 11岁的密苏里州居民肖恩骑自行车去他朋友家 , 被迈克尔的汽车故意撞倒 。
迈克尔下车 , 把肖恩装进车里就开车走了 。
事故发生后 , 当地警察、消防员和志愿者到处寻找事故现场 , 但一无所获 。
直到2007年1月 , 他与另一个失踪4天的男孩被警方从迈克尔的住处救出 。
获救后 , 肖恩告诉执法部门:
他被扣时可以使用电话和互联网 , 甚至可以交女朋友 , 但联系不上父母 。
在此期间 , 他持续遭到迈克尔的性虐待 。
执法部门问他为什么没有试图逃跑 , 肖恩透露:
德夫林经常向他灌输强烈的恐惧和暴力威胁感 。
这给他造成心理障碍 , 并使他被德夫林长期监禁 。
迈克尔被控80项性侵犯、绑架和谋杀未遂罪 , 被判72年监禁 。
文章插图
19岁的赫斯特是美国著名出版商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孙女 。
1974年2月4日早上 , 一群武装恐怖分子闯入了赫斯特在加州伯克利的公寓 。
赫斯特的未婚夫遭到毒打 , 赫斯特被恐怖分子带走 。
联邦调查局很快得知绑架赫斯特的恐怖分子是一群自称塞班尼斯解放军的人 , 他们试图与美国开战 。
该组织名下有大量屠杀记录 。这次他们绑架了赫斯特 , 以利用女性继任者作为经济和政治谈判的筹码 。
赫斯特被绑架的消息很快占据了所有的头条 。
然而两极反转就这么发生了 。
1974年4月 , 赫斯特加入了绑架她的组织 , 并宣布她希望成为一名革命者 。
她甚至协助了一起银行抢劫案 , 并与抵达洛杉矶的警察发生了枪战 。
苏丹解放军领导人死于枪战 。
赫斯特逃脱并一直逍遥法外 , 直到1975年9月18日在旧金山被捕 。
赫斯特因抢劫被判7年监禁 。
赫斯特为自己辩护称 , 她被该组织洗脑 , 在监狱呆了两年后被赦免并释放 。
文章插图
2.斯德哥尔摩患者是什么心理?
这两个真实案例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心理学家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描述为敌对状态下产生的极端应对或生存机制 。
一个人被囚禁了几年 , 外面的世界于他而言是危险和渺茫的象征 , 而密封的门意味着安全 。
对死亡或被伤害的恐惧让他们不得不迎合对方;
而人性中对强权的屈服和膜拜 , 是让他们由被施暴者变为施暴者的原因 。
文章插图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进化并不复杂 , 实际上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心理机制——归顺则活 , 反之则死 。
进化环境也比其他心理现象简单得多 , 只要隔绝与控制 。
没有逃生机会 , 随时可能被杀 。
这是一个接近理想且可重复性非常强的环境 。
具备进化选择环境的重复性条件 。
简单来说 , 犯罪门槛不高 。
3.破解斯德哥尔摩的关键是重建自我认知
多数情况下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常见于绑架案 , 生活中鲜有见闻 。
不过小愈前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个网友的经历:
他在一家服装店做店长 , 能力上乘 , 同事认可 , 能独当一面的那种 。
但唯独面对他的女友 , 他只能言听计从 , 不敢有二话 。
女友一直给他灌输的思想就是“我说的都是对的 , 你不能有意见” 。
如果不听她的 , 事情就会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
长此以往 , 他逐渐对自己做决定产生了恐惧 , 甚至一点小事都要犹豫再三 。
习惯了这种恐惧后 , 每每遇到需要做抉择的事 , 他总是下意识地想“女友会怎么选” 。
可是他并不认为女友有错 , 甚至会在外面维护女友 。
直到他了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才知道 , 自己原来深受其害 。
他很痛苦 , 但又无力改变 。
文章插图
陈奕迅的那首《斯德哥尔摩情人》中有这样几句歌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