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孤独者的孤独
文章图片
为什么越不善言词的人 , 越过的孤独?
文章图片
何为孤独?词典的基本解释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单身无靠 , 感到寂寞 , (力量)单薄 。 事实上 , 人们不用查阅孤独的含义 , 都知道 , 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 , 所谓的孤独感 , 一种心理的孤寂感受 。 同时 , 人们早亦把孤独视为了负情感情绪的范畴 。
不善言词 , 肯定不是一个优点 。 因此 , 提问者的提问 , 也暗示了孤独属“负面”之列 , 以及越孤独的原因是“越不善言词” 。 我对题主的看法(逻辑)有异:越不善言词的人 , 未必越孤独 。 所以 , 我的回答不会立足于“为何不善言词 , 会孤独?”这一逻辑 。
【熊玲:孤独者的孤独】或许 , 有些过得孤独的人 , 存在不善交往、不善言词、过分内向的性格 。 但严格意义上 , 不善言词 , 跟孤独没有直接和必然关系 , 这也就谈不上“越不善言词的人 , 越过的孤独”啊 。 那么孤独 ,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又跟什么有关呢?
文章图片
我们首先得承认 , 孤独是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 从孤独的名词解释 , 我们看到了它是一种弱小、无助、孤寂的存在 。 然而 , 弱小、无助、孤寂的感觉 , 作为人这一独立的个体 , 从出生那一刻 , 就体验到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助;成长中 , 又得经历数不尽的“势单力薄”的无助 , 终将每个人会走向绝对的弱小、衰朽 。 我们也就得知 , 孤独感 , 对人而言是谁也免不了的存在 , 是伴随终生的存在 。
我们还需要承认 , 孤独作为人类存在 , 随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 , 其意不单纯停留在孤立与弱小 , 它已上升有丰富意涵的一种存在 , 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 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说 , 对在各种孤独中间 , 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 那么 , 作为社会人 , 我们是活在情感和精神世界的现实中 , 孤独 , 则跟爱情、意义一样 , 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话题 。
同时 , 孤独 , 也跟爱情、意义一样 , 富含抽象而深邃的魔力 , 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被陷进 , 也不由自主的想逃离 。
每个人 , 都是孤独的 。 每个人 , 应对他孤独感的方式 , 受其文化背景、个性和价值去向的影响而不同 。 对大众而言 , 为抗衡痛苦的孤独 , 文明创造了一系列价值财富:丰富的物质、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医疗、高科技、互联网 , 等等 。
稍微具体一点 , 来感受--孤独者的孤独:1)处境偏僻的人 , 如农民、哨兵等 , 他们因认同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而能承受、接受寂静的孤独 。 2)身处闹市但心理疾患者 , 体验着深刻的孤独恐惧:失落、冷漠、被背叛、被孤立、被抛弃等 。 3)相对远离人群的各领域学者 , 他们用对世界的好奇心、创造力、知识与能力 , 享受着他的孤独感;绝对远离人群的居士、隐士 , 也是很享受孤独的 。 4)平凡者 , 用工作、恋爱、爱好等 , 平衡了他的孤独 , 享受着快乐 。 5)退休的老年人 , 或是继续职业 , 或是打麻将、跳街舞...没事找事的应对无聊和孤独 。
文章图片
所以我认为 , 孤独 , 跟人善不善言词无关 , 跟一个人的选择有关 , 跟他对孤独的理解 , 和感受有关 。 能言善辩的人 , 兴许有他不为人知的自卑感 , 和空虚的孤独;不善言词的人 , 更可能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充实 , 和甜蜜的孤独 。
每个人 , 都是孤独的存在 。 而每个人 , 都在用他自身的特质、擅长 , 或陪伴 , 或填充着他的孤独存在 。
- 内心疼痛的爱情句子,深情扎心,触碰泪点!
- 一个人特别难受想哭的句子,句句痛心!
- 世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纠正别人
- ?再见了,钱大妈!
- 确诊|河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为北京冷链行业通勤人员的关联人员
- 《人世间》放弃升迁选择爱情的周秉义,他是个清醒至极的好男人!
- 女人越活越年轻的8个习惯
- 心理学:一个有味道的女人,往往会有这三个高级习惯
- 福州首富陈凯的不归路:私人保镖不离身,请客只喝30年以上的茅
- 饮酒者|小酌怡情?借酒浇愁愁更愁!酒精就是这样让人衰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