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东来紫气 , 润泽苍生”
1893年12月26日 , 一声婴儿啼哭划破了韶山冲寂静的夜 。
按照老黄历计算 , 这一天是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 这个婴儿是毛氏家族第二十世孙 。 自毛氏家族定居在韶山 , 已过了四百年时间 。 尽管如此 , 毛家在当地也只是一个小家族 , 谁也没有料想到 , 后来他会成为这片古老土地上最耀眼的太阳 。
出生时 , 这个婴儿的母亲文七妹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 , 却都不幸夭折 。 这在缺乏必要医疗卫生条件的旧中国是很平常的事 。 但作为血浓于水的父母 , 自是十分痛心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文七妹
因此对于这个得来不易的孩子 , 父母自是寄予厚望 。 他们希望孩子平安顺遂 , 该为他取个好名字了 。 该请谁呢?
文七妹想到了自己的二哥文正莹 。
文正莹 , 字玉联 , 号玉钦 , 是文七妹的亲二哥 , 因在同族中行八 , 毛泽东应称他为八舅父 。 他是一位正直儒雅的乡中儒士 , 平日在自己家中开办了一个小私塾 , 以教书为生 。
这时的文正莹也正朝着文七妹家赶去 。 听闻文七妹刚刚诞下麟儿的喜讯后 , 他就急着往毛家赶 。
刚一进到毛家家门 , 喜上眉梢的孩子父亲毛顺生就提出要他为孩子提名 。
同样喜笑颜开的文正莹十分爽快就应下了 。
翻开《毛氏族谱》 , 首页书写着:“立显荣朝士 , 文方运济祥 , 祖恩贻泽远 , 世代永承昌 , 孝友传家本 , 忠良振国光 , 起元敦圣学 , 风雅列明章” , 按照毛氏家族谱系 , 这一辈为“泽”字辈 。
凝神思考片刻后 , 文正莹提笔在纸上书写八个大字:“东来紫气 , 润泽苍生”
“既然外甥是泽字辈 , 不如就叫做泽东?”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一旁的孩子父亲毛顺生听闻后喜上眉梢 , 连连道:“好!这个名字好!”
为了祈求这个孩子平安长大 , 孩子的父母按照乡里的习俗 , 将这个不满两岁的孩子送往湘乡县棠佳阁的外婆家寄养 。 此后 , 他就常常随着母亲往返这条山路 , 直到他离乡前最后一次求学 。
从韶山南岸上屋场毛家 , 翻越蝶舞蜂鸣 , 碧峰叠翠的滴水洞 , 到达湘乡县棠佳阁外婆家的这段路 , 被称为“毛泽东小道” , 也叫“外婆路” 。
这条总里程共有8公里的崎岖山路 , 是毛泽东人生之路的第一段路 , 也是他人生之中走的最多的一段路 。 就是这段路 , 带着他从蒙昧走向光明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主席的启蒙先生
尽管毛家在当地并不算是个小家族 , 但毛泽东的父亲日日起早贪黑 , 却总也摆脱不了穷困 。
后来 , 城里熟人告诉毛顺生征兵的事 , 急于挣钱还债的毛顺生就动了当兵的念头 。 打点好家中事务 , 告别了父亲和妻儿 , 他独自离开了韶山冲 。
毛泽东的母亲在丈夫入伍后 , 就将儿子送到了文家 。 在这里 , 毛泽东进入了启蒙教育阶段 。 他的第一位老师 , 就是为自己提名的八舅父:文正莹 。
在外婆家 , 一干表兄弟姐妹都住在这里 。 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 , 自然是天天玩得很开 , 放牛、掏鸟窝、抓鱼、爬树 , 这些孩子淘气的事情都没少干 。 外婆看着这些淘气的孩子 , 心里开心 , 也不免有些担心 。
毛泽东的两个哥哥早殇 , 他长大不易 , 外婆便叮嘱年长几岁的文运昌多加照看毛泽东 。
文运昌是文正莹的儿子 。 为了方便照看毛泽东 , 他有时会把这个小表弟带到了父亲的私塾 。 令他感到惊奇的是 , 这个在外玩野了的孩子 , 一进到私塾竟然出奇地安静 。
文正莹看着安静的外甥 , 便对前来探望儿子的妹妹说道:“说不定你家三伢子是个读书种子呢!”
看着捧着书本安安静静的小外甥 , 再加上妹妹的恳求 , 他破例开了“后门” , 让这个未到学龄的孩子进了他的学堂 , 成了他所收年龄最小的小小“学生” 。
在他的悉心教导之下 , 毛泽东很早就学会了一些古诗 , 如曹植的《七步诗》、李白的《静夜思》等 , 还手把手教他学书法 。 并手抄蕴含文氏家戒和家训的《家范箴言》让他诵读 , 谆谆教诲他“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文正莹对毛泽东很是严厉 。 据毛泽东另一位表哥文南松所说 , 他的父亲对他这位小表弟寄予很高的厚望 , 望子成龙心太切 , 还时常教他一些超出范围的东西 。 如让他读《千字文》和《六言杂字》 , 还讲授过“夸着读书人光荣”《神童诗》 。
文正莹家中有个藏书室 , 里面不乏一些珍贵典籍 , 是文家世代收藏 。 毛泽东经常溜到里面翻阅 , 一看就是大半天 。
后来文正莹发现了小毛泽东这个举动 。 他随口抽查了一些《资治通鉴》的内容后 , 惊奇地发现他的这个小外甥还是个书痴 , 于是允许他在课堂上完后随时可以来看书 , 只要求要爱护图书 。
后来在毛泽东离开外婆家前 , 文正莹还送了他一本《康熙词典》 。 在毛泽东日后的求学生涯中 , 他还常为毛泽东借阅了许多书籍报刊 , 供他阅读 。
六年过去了 , 毛顺生带着一大笔积蓄退伍 , 回到了韶山冲 。 他修整了田舍和房屋 , 让家人过上了较为舒适的日子后 , 就出发来到棠佳阁将毛泽东接回 。
就要离开自己居住了六年的地方 , 毛泽东一时有些不舍 。 在这里 , 他不仅能和表兄弟们同玩同住 , 还接受了启蒙知识 。 重要的是 , 他在文正莹这里接受了耳濡目染的人生教育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文正莹是一位为人正直的儒士 , 平素最看不惯的便是那些仗势欺压穷苦百姓的人 。 有一位平素为富不仁的财主要将儿子送到文正莹的私塾 , 文正莹以面试不合格为由拒绝接受 。
这对小毛泽东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 他以实际行动将文家家训告诫毛泽东:文化知识是帮人干正事 , 走正道 , 成大器的 。 这就是文正莹给毛泽东上的最后一堂启蒙课 。
毛泽东恭恭敬敬地拜别了先生 , 回到韶山冲自己家中 。
离开棠佳阁后 , 文正莹帮自己的小外甥联系好了南岸私塾的邹春培先生 。 这位先生同样以严厉著称 , 甚至有时还会体罚学生 。 但邹先生也很喜欢聪慧的毛泽东 , 认为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 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
因此回到自己的家中 , 需要一边务农 , 一边上学的毛泽东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尽管退伍的父亲为家里带来了一大笔积蓄 , 一家人的生活也只是稍微比以前改善了一些 。 家中的具有劳力的成员就需要下田干活 , 此外还要帮母亲减轻负担 。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 。 他聪慧好学 , 爱好思辨 , 与父亲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
毛顺生对这个孩子的期许只是让他学成做一个算账先生 , 能经商 , 懂一点诗书 , 识一点做人 , 就完全足够了 。 他辗转打听到城里有米行招收学徒 , 便打算让毛泽东去城里学点本事 。
1910年秋天 , 毛泽东面临着人生最为关键的节点 。 若是他当年真的去了当学徒 , 也便没有后来的主席了 。
关键时刻 , 母亲文七妹悄悄找来了外甥文运昌 , 让他给文正莹捎了口信 。
文正莹听说毛顺生要让毛泽东停学去当学徒 , 立即便动身前往毛家 , 同行的还有自己另一个外甥王季范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一番说合之下 , 文正莹明白他们是为学费犯愁 , 于是提出要为毛泽东交学费 。 一旁的王季范也附和自己可以帮助表弟 , 这下才说动了毛顺生 , 让小毛泽东继续学业 。 但他附加了一个条件:毛泽东需要通过东山高小的学堂考试 。
东山高小是清末维新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新式学堂 , 教授的都是“洋学问” 。 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也在这个学堂读书 , 文正莹没少从他口中接触到这些新学 , 他认为这些新思想、新文化是能够救亡图存的 。
但毛泽东在韶山私塾沉浸旧学已久 , 接触的都是《幼学琼林》《三字经》《汉书》《资治通鉴》等 , 仅在十三四时稍微接触了《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新内容 , 他能顺利通过入学考试吗?这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
七月初 , 早晨吃过饭后 , 毛泽东便担上行李 , 在文运昌的陪同下来到东山学堂 。
原本考期已经过了 , 学堂的李堂长为毛泽东布置了一道叫《言志》的考题 。
“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 , 从小在文正莹谆谆教诲下的毛泽东对此颇有感慨 。 他提起笔一气呵成 , 作成一篇锦绣文章 。 李堂长阅后大喜 , 破格录取了毛泽东 , 翌日还喜不自胜地逢其他老师便说 , 昨日录取了一救国才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就这样 , 更广阔的世界向毛泽东徐徐开启 。 从此他真正看见了外面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