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疲惫不堪?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下班 , 总觉得疲惫不堪 , 什么都不想干 , 就想瘫着不动;
明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 , 也没干什么 , 但就是觉得身心俱疲;
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 , 转不动 , 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
周末了 , 终于有时间学习了 , 但还是觉得很累 , 常常睡一觉、看会剧 ,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大多数时候 , 我们真的是懒吗?
其实不是 。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目标和事情想做 , 但却因为精力不济 , 总是没有办法去行动 。
有时候你可能也会感到困惑:明明一天下来做的事情也不多 , 也没有干什么体力活 , 为什么会精力不济呢?
如果你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过 , 那么今天 , 我想跟你聊一聊:
在事情很多、工作量和强度很高的情况下 ,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 不会感到疲惫?
你休息的方式 , 可能是错的
很多人对休息 , 其实一直有两个误区:
1)工作的时候要专注 , 能越长时间专注工作越好 , 等事情都做完了再去休息 。
2)工作的时候动脑已经很辛苦了 , 休息就别动脑了 , 做点不费脑子的事情吧 。
这就会导致上班的时候 , 集中精力在攻克手头的事情 , 处理完一件事情 , 又来一件事情 , 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 精神高度紧绷 。
下班了 , 精力已经被上班时透支殆尽 , 于是非常自然地告诉自己「别动脑了」 。
虽然还有读书和学习计划没完成 , 但仍然告诉自己“我要放松一下” , 于是要么瘫在沙发上刷手机、看剧 , 要么跟朋友喝酒、闲聊……
一晃眼时间就过去了 , 接着又到了第二天 , 继续重复昨天的循环 。
我把这种模式 , 叫做“被动休息” 。
大脑工作的时候是需要耗能的 , 它通过分解ATP来产生能量 , 这些分解的最终产物就是腺苷 。
一般情况下 , 腺苷会再次组合形成ATP , 储存能量 , 从而被消耗掉 , 以维持我们大脑中腺苷浓度的一个平衡 。
但是 , 当我们一刻不停地持续工作、大脑全速运转的时候 , 一方面 , 腺苷被不断产生出来 , 大量累积;
另一方面 , 这些累积的腺苷又无暇去重新组合、消耗 。
这就会导致大脑里面腺苷浓度的持续升高 。
腺苷升高后 , 会降低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 , 让大脑产生困意 , 让我们感到烦躁 , 情绪低落 , 无精打采 , 失去行动力……
只想静静待着什么也不动 。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考虑 , 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身体:
你现在的能量已经严重匮乏了 , 是时候待着不动 , 好好恢复能量了——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状态 , 因而触发了大脑的警报 。
现代生活中 , 我们每天高负荷的工作学习 , 这种危险状态时常发生 , 大脑每一天都会判断我们处于“能量不足”的匮乏里 , 强制要求我们宕机、休息 。
这就是“被动休息”的含义:
我们的精力已经严重透支了 , 不得不去休息 , 通过休息让精力的“债务”回归零点 , 继而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
但长期来看 , 这种模式对身体和心态都是不利的 。
一方面 , 身体长期处于“精力透支”的状态里 , 会持续地给机体造成压力 , 久而久之会破坏我们的能量系统 , 产生炎症反应 , 影响整个身体的运作 。
另一方面 , 这种高强度的生活模式也很难给我们满足感和幸福感 , 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变得更加“疲于奔命” , 更加机械 , 从而让自己过得更不开心 。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疲惫不堪?
文章图片
正确的休息方式
才能真正消除疲惫
所以 , 一个更好的模式是什么呢?
我把它叫做“主动休息” 。
前面已经讲过:腺苷只有在我们休息的时候 , 才会合成ATP , 从而被消耗掉 , 为我们恢复精力 。
所以一个好的模式 , 一定是工作和休息交替 , 而不是专注长时间地去思考和工作 。
这就是主动休息的第一条原则:交替工作 。
也就是:主动掌控工作和休息的节奏 。
某集团做过一项调查发现 , 企业里工作效率最高的10%的员工 , 他们在工作总时长上跟其他员工并无显著差别 。
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于:他们平均每工作52分钟 , 就会休息17分钟 。
组织心理学家约翰也认为:我们每小时至少要休息10-15分钟 , 休息的时候不要看邮件、思考工作 , 而是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
交替工作看起来很简单 , 但要做到这一点 , 需要打破一个迷思:专注 。
很多人对专注总会有一个误解 , 认为专注就是长时间、持续地、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 , 把它做好 。
其实这是违背大脑天性的 , 偶尔为之可以 , 但绝不可能形成长期的习惯 。
一个良好的做法 , 一定是集中精力工作一段时间 , 休息 , 转换思绪 , 恢复精力 , 再继续集中精力工作 。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疲惫不堪?】也就是“小步快跑 , 少量多次”的“冲刺”策略 。
举个例子:
我写作的时候 , 一般一篇文章会有五六个段落 , 那么我就告诉自己:
每写完一个小段落 , 就起来走动一下 , 喝喝水 , 活动身体 , 做点别的 , 转换思绪 , 让大脑放松一下 。
一个简单的建议是:
每半小时到一小时要有一个小的休息 , 起码15分钟;每一个上午和下午要有一个大的休息(不包含午休) , 起码半小时 。
这样可以充分恢复精力 , 为大脑松绑 。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疲惫不堪?
文章图片
休息≠不动脑
那么 , 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就进入了第二条原则:动脑休息 。
前面讲到 , 很多人的误解是:休息就是要不动脑子 , 让大脑彻底放松 , 无所事事 。
于是 , 很容易沦为刷剧、刷手机、闲聊 , 甚至发呆 。
这其实是错的 。
因为 , 大脑是无法“不动”的 , 只要我们醒着 , 它就会一刻不停地运转 。
如果你不给它外部的刺激 , 它就会转向内部 , 让你陷入不安定的情绪波动之中 。
刷剧、刷手机则是一种用外在的新鲜刺激去填充注意力的方式 , 依靠这种刺激把大脑一次次拉回外界 。
但这种刺激是无意义的 , 很容易提高大脑的阈值 , 从而令你感到无聊、烦躁、提不起兴致 。
所以 , 一个更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呢?
是去做一些跟日常工作不同的事情 , 激活大脑不同的运转模式 。
比如:工作间隙看一些有趣的视频 , 可以有效缓解疲惫 , 提高生产力 。
一点点看 , 慢慢看 , 补充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 , 同时还能得到放松 。
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 , 可以把问题放进一个问题库里面 。
当休息时候 , 就可以打开问题库 , 把这些问题拿出来 , 查阅相关的资料 , 看看可以如何解决 , 记下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
这样一来 , 一旦能解决一个小问题 , 可以给你提供大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充分刺激多巴胺分泌 , 让你拥有更强的动力去做事情 。
就算没能解决 , 也可以验证自己的思路 , 推进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进程 , 让自己看到确切有效的成果 。 学习 , 也是一种有效的休息
有一个点可能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其实 , 学习 , 也是一种有效的休息 。
这就是第三条原则:黄金时间 。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
每天那么累 , 回到家还要学习 , 这难道不是一件苦差事吗?
学习难道不是反人性的吗 , 为什么说也是一种休息?
如果我们在白天的时候 , 可以通过交替工作和动脑休息 , 使得我们的精力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 状态良好 , 那么晚上我们做点什么好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要去休闲 , 比如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
这些当然是可以的 , 不过我会建议你:
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 , 去做一些超出生活日常模式的事情 。
意思就是投入精力 , 动脑、动手去探索一些日常不会做的事情 。
比如:学习一门手艺、技能 , 接触一个新领域 ,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 等等 。
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喜欢读小说、看故事 , 不妨试着学习一下文学创作 , 试着动手写一点故事;
如果你喜欢与人交流 , 不妨试着运营一个账号 , 分享一些感兴趣的内容 , 或是做一做社群;
如果你喜欢做手工 , 不妨学一学咖啡、烹饪、烘焙、刺绣、插画……
重点在于:每天给自己一段固定的时间 , 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 , 让自己能够充分地发挥好奇心、创造力和想法 , 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一定门槛的、需要动脑思考或动手的事情 。
这会是你一个非常牢固的“生活储备” 。
你可以把它当成生活的“后花园” 。
一旦你在工作上遭遇挫折 , 或是人际交往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 又或者面临压力、焦虑 , 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暂时忘记烦恼的地方 , 让你重新找回快乐和充实感 。
这种充实感 , 以及创造的乐趣 , 就是对抗生活的繁琐、无常和枯燥的最好的武器 。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疲惫不堪?
文章图片
让生活真正掌控在自己手里
最后 , 讲讲主动休息的第四条原则:设定边界 。
很多缺乏边界意识的人 , 很容易在工作生活中承担过多的外部压力 , 从而导致自己疲于奔命 , 一直在忙着解决“要我做”的事情 。
比如:
难以婉拒同事的请求或朋友的求助;
比起教会下属/孩子动手 , 总是喜欢自己包揽;
过度高估自己的效率 , 导致接下太多难以完成的事务……
很多时候 ,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 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之间流逝 。
每一个点看上去都很小、很琐碎 , 但累积起来却可能非常可观 。
因此 , 你必须非常明确:
哪些是你应该做的 , 哪些是你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的;
哪些是非常重要、优先要做的 , 哪些是可以缓一缓、或可以转交给他人去做的 。
在这个基础上 , 你再安排好每天的日程 。
不需要计划得非常细 , 但你需要知道 , 你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需要做些什么 , 多少时间是有余力、可以自由安排的 。
而不是来者不拒 。
第二点 , 化零为整 。
我们每天会有非常多的琐事要处理 , 工作上 , 比如回邮件、回消息、写报告、写日志;家庭上 , 比如买东西、带孩子、做家务……
尽量不要让这些事情占据我们每天的休息时间和空余时间 , 而是安排一段固定的时间去处理 。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时间黑洞”里面 , 让自己不知不觉把大量时间丢进去 , 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
另一方面 , 这也可以避免这些琐碎残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 占据我们的认知资源 , 让大脑后台持续不断地耗能 。
所以 , 平时可以跟需要合作的人尽量沟通你的习惯、模式和工作节奏 , 想办法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平衡 , 避免过度去迁就别人 。

交替工作 , 用小步快跑的冲刺策略 , 给大脑留出恢复精力的时间和机会 。
动脑休息 , 激活大脑不同的区域 , 持续为大脑注入能量和活力 。
黄金时间 , 为自己留出抵抗生活的慵常、提供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生活储备” 。
设定边界 , 明确自己的工作节奏 , 用自己的节奏去主导自己的行动 , 而非依从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