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躺在床上的时光被长护险照亮”

“躺在床上的时光被长护险照亮”

修订版广州长护险实施一年,越来越多参保老人和家属受益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也显示,我国75%的老年人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人则处于完全失能状态。
新修订的《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正式实施一年来,广州长护险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升级”,扩大了覆盖人群范围,新增将18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自动纳入;保障人群范围从重度失能人员扩增至有护理需求的所有失能人员;并扩大了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项目。
这一年来,长护险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可喜的变化?采访人员日前对市内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和长护险参保人员家庭进行了深入探访。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冯秋瑜
82岁脑梗患者傅伯:
护工帮了大忙老伴不再累垮
1月20日下午,阴郁了多日的天气终于放晴。穿过海珠区一个小区的大门,采访人员跟随璞缘照护的几位工作人员来到了傅伯和黄姨的家。傅伯今年82岁,黄姨77岁,家里有四个儿女,但由于儿女工作繁忙以及彼此个人空间的需要,老两口一直是独立生活的。黄姨近1米70的个头,人也看起来很精神,她坐在客厅招呼大家。
大家到访时,傅伯正在另一个房间里休息。“伯伯是睡着了吗?”工作人员关心地问道。“他每天都是这样,也说不清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不睡,能睡觉就是好的,睡醒了人会精神些。”黄姨笃定地说。
坐在客厅的窗前,黄姨向采访人员讲述了傅伯患病以来的艰辛。“老伴的病到现在快两年了。2020年6月份,有几天他觉得不太舒服,我们以为就是感冒;谁知道过了几天,突然他就觉得半边身子不能动弹了,我们赶紧打120送他去医院,结果诊断他是发生了脑梗。”其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傅伯又断断续续住了六次院,“有两次,医生计划要给他动手术,在堵塞的颈动脉进行搭桥,人都推进手术室了,但最终都没有做成。因为医生评估认为他的血管比较脆、硬,手术风险过高,还是建议保守治疗,我们就只能像现在这样,卧床慢慢调理了。”
黄姨边说边拉开抽屉,里面满满都是傅伯的药。“这两年因为疫情防控原因,老伴每次住院,都只能是我一个人24小时陪伴,在病床边搭个很窄的折叠床。病房里有时住着七八个病人,有时五六个,也有两三个的时候,晚上经常是睡不好觉的。”回忆起陪老伴住院的那段时间,黄姨不禁感叹。“老伴一方面自己病痛,一方面也非常放心不下我,他一直念叨,如果我倒下了,又有谁来照顾他呢?儿女们都很孝顺,但人老了,终究还是老伴照顾得好。” 黄姨是个急性子,前些天她刚因为着急给老伴倒水,把自己的手背烫伤了。为了继续照顾老伴,她也只给自己简单抹了点药膏。
“幸好现在有了他们。”黄姨口中的“他们”,就是为她和老伴提供长护险服务的璞缘照护机构。
“我是从朋友那里听说广州有这项服务的,联系之后,他们对我老伴进行了评估,确定为‘长护三级’,每天提供一次上门3小时的服务,一天的收费标准是105元,其中医保报销90%,个人承担10%,因此我们每个月个人只需要拿315块钱,就可以享受到这么专业而又热情的照顾了。”
护工小陈已经在傅伯家服务了一个多月,“她给我帮了很大的忙,像喂饭、煲中药、擦身体、换尿片什么的都做,有时候我要去医院里开药,小陈在家里,我就能放心出去了,我也可以休息休息喘口气,老伴也放心、舒心多了,因为他一直担心把我累垮了怎么办。”
“外面出太阳,我心情就好了”
见采访人员来了,黄姨很开心,和采访人员聊起了老伴生病之前的快乐时光。“年轻的时候,我们是在演出中认识的。”原来,傅伯以前在广州某歌舞团的工会工作,1米80的身高,帅气儒雅的外形,吸引了同样喜爱文艺的黄姨。黄姨虽然今年已经77岁了,岁月却难掩她美丽的容颜。年轻时黄姨很爱跳舞,她跳得最好的就是新疆舞。“退休后,我们一起去了好多地方旅游。”聊了一会,采访人员随工作人员起身去傅伯的房间探望,傅伯面带微笑地看着大家,看上去他是默默“偷听”了好一会大家的聊天。
“伯伯,您看起来状态挺好的。您之前最爱唱什么歌呀?”听到采访人员问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傅伯的话匣子打开了。“今天天气好,你看,外面出太阳了,我心情就好了。我唱美声的,喜欢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采访人员随即哼唱起这首歌,傅伯和黄姨听了都高兴极了。“我们当年一起去了美国、欧洲等地旅游,最喜欢的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前几年在匈牙利,我们还在多瑙河上看了沉船。”虽然表达得不是十分流利,还是能感受到傅伯舒畅的心情。
傅伯家中陈设简单,生病以来,他每个月的医药费、住院费等花费也不小,如果去外面请人帮忙的话,对两位老人来说经济上的确比较吃力;而长护险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新的“阳光”。有了国家、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们的支撑,像傅伯和黄姨这样的老年人减少了后顾之忧,生活中虽然难免会有病痛,然而在长护险的帮助下,他们的心里又找到了一个角落可以休憩,可以缓缓地、重新哼出年轻时喜欢的歌,做一些喜欢的事,安度晚年。
80后主管护士张宇旅:
家属|“躺在床上的时光被长护险照亮”】“让老人们过得更好 未来就有希望”
张宇旅1983年出生于广东揭阳,和大部分80后一样,她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忙碌而幸福。然而她又有一些特别之处:她出门眼里只关注老人。采访人员和她一起去看望长护险服务对象的时候,她在小区里东瞧瞧、西望望,一会说“这位老人我见到好几次了”,一会又说“你看,这位坐轮椅的老人身体比之前好多了”。
张宇旅毕业后先是在某公立医院ICU病房做了三年护士,其后又在一所私立医院担任了10年的主任护士,是病人护理方面的专家,也是她所负责的机构服务的广州200多户长护险受益人心目中“最贴心的人”。
张宇旅虽然不直接上门做护理工作,但护工们专业、贴心的服务与她主抓的培训密不可分:每个月她都要组织护士对护理员和家属进行护理培训指导,每年还要进行两次集中培训。从病人的肢体护理、洗漱修饰及生活护理到协助其移动、进食、卧位护理、排泄护理再到情感关怀、心理慰藉等方面,她都要手把手地将服务人员教会,确保他们掌握好。
“居家养老的特殊性在于,它无法在急救等方面给与立即的支持,在日常护理的方法上也需要专业的指导。比如很多家属其实不知道,原来有更简单、更好的办法可以帮病人穿脱衣服;增加翻身次数,可避免皮肤因为卧床太久造成的压疮;进行床椅转移可为病人的视线增加新鲜感,并对身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我们就是要教家属,怎样可以省力,既不劳损自己的身体,又能更好地照顾病人。”
张宇旅表示,如何给病人喂食也很重要。“对普通人来说,吃饭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对病人来讲,喂得太大口可能就吞不下去,会卡在喉咙里,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在进食方面,护理人员观察要仔细,要有耐心,这方面的急救办法我们也会教给护理员。另外,帮助病人如何有效地咳嗽排痰、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减缓肌肉萎缩,也都是有方法的。”
她告诉采访人员,其实患病老人的心里是孤单的,特别是刚刚患病的偏瘫老人,其心理落差非常大,甚至会对家属发脾气,心里非常烦躁。“护理员上门的时候要及时观察到老人的这种心理反应,对老人和家属进行心理慰藉,帮助他们逐渐接受这种状态,也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感到快乐。”此外,张宇旅也特别强调了对于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的关注。“家属可能在身体上对病人能够照料得非常好,但其实家属自身心理压力也很大,自己可能都很难缓解过来,因而长护险对病人家属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上的喘息机会。”
“你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养老工作呢?”采访人员问。“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做这个工作,让老人们过得越来越好,就觉得未来是有希望的。” 走出小区时,张宇旅这样对采访人员说。
长护险受益家属:
专职照护父亲 每月收到2800多元长护险补贴
谢女士今年47岁,她的父亲9年前因脑梗造成半身不遂,她便在工作之余兼顾起照顾父亲生活的任务。谢女士记得有一次她扶父亲起身,结果因为用力不当,把自己的腰也扭伤了。“那段时间真的好辛苦。”
2020年,谢女士的母亲听到别的病人家属说广州医保有长护险可以申请,就通过机构提交了申请,谢女士的父亲被评定为“长护三级”,每月有2800多元的居家护理报销额度,除了日常居家照护外,机构还会派护士每月一到两次上门给老人做基本身体检查,并对护理的家人进行指导。
专业护工的上门服务分担了谢女士肩上的重担,这让她感触很深。“很多细节,我们自己照顾老人都不会考虑那么周全,比如我不知道怎样帮爸爸排痰和排便,而且以前扶他起身挪动也特别费力,慢慢地爸爸也不想费事,结果肌肉萎缩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经过专业机构上门护士的培训,谢女士学到了喂饭、帮助父亲排便、省力地扶父亲挪动、为父亲在床上洗头等技巧,她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随后,通过“环境清洁与安全”“个人照护”“协助护理”三大类共48项的培训和考核,谢女士成了父亲的专职护理员,每个月可以拿到2800多元的补助。对这一行更加熟悉后,她也可以为别人做护理指导,并自发在社区大力宣传长护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从向老人家宣传到协助他们申请,我都非常开心。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我们一定要大力推广,造福更多的老年人。”
采访人员手记:
构建家庭养老援助服务网络 让未来更有安全感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当下不可或缺的社会保障。应该说,长护险的出现和实行,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拍手叫好。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体会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和护理他们的亲属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全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也会让所有人对未来更有安全感。比如,是否可以开设“护老者”活动俱乐部,定期举办活动互相交流、分享护老个案,并开展心理辅导,认同家属们的付出,表彰他们为照料自己父母所作出的努力;或是设立家庭养老援助中心,帮助护老者家庭开展援助服务,让护老者也有喘息的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模式是未来的趋势,因此,要制定更多支撑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形成针对中重度失能家庭养老的援助服务网络。
关爱老年人群的今天,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