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剩女”现状:多在体制内,女挑男变为男挑女,原因很现实
文章图片
这是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欧阳静在某个小县城做调研时 , 一位28岁的乡村小学男老师对她吐露的“幸福烦恼” 。
2019年 , 欧阳静发表论文《县域体制内的“剩女”——基于中部D县的调查》 , 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 至今还被人引用讨论 。
在论文中 , 根据欧阳静的实地调研发现:中西部某县城D县自2008年以来招聘了2993人 , 其中女性1895人 , 占总人数的63.3% , 30岁以上未婚女性共248人 , 占女性人数的13.1% 。
文章图片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 体制内的女生工作稳定、时间充裕 , 妥妥的优质女性 , 还愁找不到对象?毕竟 , 全国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万 , 按一些网友调侃的话说 , 只要喘口气的女性 , 都能找到对象 。
那么 ,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小县城的大龄单身女性到底面临怎样的择偶困境?
我想聊聊这个问题 。
文章图片
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县城34岁女青年苏晓 , 相了39次亲 , 一次都没成功 , 相亲资源已经从一个月一个 , 下降到一年一个 。
苏晓家境优渥 , 父母都在体制内上班 。 身为独生女的她 , 深受宠爱 , 也很听父母的话 。 在省会读完大学 , 她听从父母安排 , 回到县城备考3年 , 顺利考入乡镇派出所 。
乡镇的工作即多且杂 , 再加上工作圈子封闭 , 苏晓在乡镇工作3年 , 没有谈一次恋爱 。 也不是没人追求 , 但她自己挑剔 , 连续拒绝了好几个追求者 。
文章图片
等调回县城后 , 苏晓已经28岁了 。 这在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可能正是青年女性大展拳脚的黄金年龄 , 在县城则不幸沦为“大龄剩女” 。 好在苏晓长得漂亮 , 工作又好 , 家庭也不差 , 依旧不愁挑 。
按苏晓的话说 , “都有点挑花眼了” 。 她会仔细考虑男方的外貌、谈吐和学识等 , 一点也不想凑合着嫁了 。
她的父母开始并不在意 , 毕竟以老两口的地位人脉 , 有的是优质男性资源 。 可一年年过去了 , 都快把县城里适龄男性相完了 , 乖女儿竟然还单着 。
老两口苦口婆心劝道:“不要太挑剔了 , 再单下去不好找了!”
文章图片
对此 , 苏晓也是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在6年里 , 她一共相亲了39次 。 这有始无终的39次相亲 , 其中自然有她挑剔导致黄了 , 但也有人嫌弃她 , 还有几个奇葩 。
她才调回县城 , 领导就给介绍了一个体制内的男生 。 对这个男生苏晓感官很好 , 结果没过几天 , 领导找到她谈话 。
领导面露不悦:“我听说 , 那个男孩说你太难约 , 人家不想接触你了 。 ”
苏晓一脸问号 , 因为两人见面加了联系方式后 , 对方根本没有主动找过她 。 后来她才知道 , 对方在外地早有女朋友了 , 只不过一直没给家里人说 。
文章图片
另外一次 , 又一个体制内的相亲对象告了她的“状” 。 两人认识不到半月 , 男方就约她一起去国庆旅行 , 同行的还有男方父母 。
这种情况 , 正常女生自然不会答应 。 结果男方转头就告诉了自己家里人 , 觉得苏晓太“端着” 。
难道她真是“端着”了吗?其实并不是!
她在大学读书时 , 跟一个外地男生互生情愫 , 只不过两人都很理智 , 知道毕业后都得回家 , 爱情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
文章图片
跟她一样的 , 还有在河北某法院上班的曾余欢 。
曾余欢认为自己“剩”下来的原因 , 除了各种客观条件以外 , 最重要的在于双方价值观有差异 。
她考入编后的第一个男朋友 , 是同事的亲弟弟 。 这个男生家庭条件好 , 在体制内工作 , 各方面都挺不错 。 唯独有一点她不能接受:三观不合!
一次 , 她和男方讨论一个案子:一个农村女孩未婚先孕 , 结果男方跑了 , 女孩选择生下孩子后把孩子卖了 , 被警方抓捕后梗着脖子说道:“我没错呀 , 那总不能把他掐死吧?”
曾余欢感到诧异 , 男方却认同这个道理:“她说得没错 , 总不能掐死吧?”
文章图片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跟县城里的男性在三观上产生分歧 。 有次她与男同事聊天 , 她故意提起某地鼓励随母姓的新政 , 结果男同事斩钉截铁回答“就算生三个 , 也不可能跟老婆姓一个 , 这是底线” 。
还有一次 , 她跟男同事聊天聊到“打老婆”的话题 。
她表明态度:“要是谁敢打我 , 我绝对告到他倾家荡产!”她满心以为同事们会赞同 , 结果得到的却是“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老婆不听话 , 不打怎么办呀?”之类的回答 。
曾余欢为此曾一度恐婚 , 后来相了很多个也找不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 干脆单着了 。
文章图片
苏晓和曾余欢是大多数县城体制女青年的代表 , 她们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剩”下来的原因 。
主观原因上 , 便是本人对相亲对象的“挑剔” 。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欧阳静在论文中分析认为:
其实 , 这个理论不仅体现在体制内 , 放之四海也皆准 。 女性择偶往往向上找 , 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强的高阶层男性 。 哪怕找不到 , 也希望找一个同水平的男性 。
文章图片
简单点来说 ,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 各个大城市产生了恐怖的虹吸效应 。 优质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 , 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 。
小县城里 , 大多有野心有抱负的年轻男性都外出打拼去了 。 剩下优秀的那批 , 也基本考入了各种编制 。 这些男性跟女性不同 , 对家庭、工作等外在条件不是很看重 , 最重要的还是看“脸” 。
他们并不在意圈内圈外 , 很多男性更愿意找体制外的漂亮女性 。
文章图片
于是 , 在如此“僧多肉少”的情形下 , 编制内的男方反倒成为了“香饽饽” 。 所以 , 才会出现文章开头那位乡村小学男老师被几位女性倒追的情况 。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以外 , 还有诸如性格不合、三观不合等等主观因素 , 但这些都属个人原因 , 不是普遍的群体性因素 , 在这里就略过不提 。
文章图片
与县城体制女性越剩越多相对的一个现象 , 是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 。 这两个拼凑在一起 , 体现的是县域青年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缺失流失、体制内青年人才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
真要从根子上解决 , 那就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 。 首先得加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 然后出台相应的青年人才引入政策 , 最后对人才结构进行优化 , 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 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
那这样一目了然连我们也知道的事政府没在做吗?实际上区县政府早就已经开始了 。 甚至可以这么说 , 每个地方政府都在做这件事 , 可用脚趾想也想得到 ,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哪竞争得过大都市 。
文章图片
既然不能改变客观条件 , 那我们是否能改变主观条件 , 即体制内女性的“挑剔眼光”?
【小县城“剩女”现状:多在体制内,女挑男变为男挑女,原因很现实】从生理学上来说 , 无论雄性还是雌性 , 都希望找到更优秀和更强壮的伴侣来传宗接代 , 这是刻在基因上的本能 。
- 婆媳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大冒险|PS美服2月会免:UFC4、过山车之星、小缇娜强袭龙堡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