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这两天 , 应该有不少人读到了一篇题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 。
文章来自一位名叫金性勇的老人 , 去年11月他刚刚失去妻子 。 因为这遭变故 , 才有了这篇刷屏文章的诞生 。
文章的主角是他的小儿子金晓宇 , 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翻译家 。
他的故事被人称为“中国版《美丽心灵》” , 据说目前已经有六、七家影视公司表达了翻拍的意愿 。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 , 我在读完金性勇老人的自述之后同样被深深地震撼 。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用人类柔软的躯体和强大的爱去对抗疾病、对抗苦难、对抗命运的无常的故事 , 比电影更直击人心 。
在金性勇的讲述里 , 他用了“命苦”两个字来形容儿子金晓宇 。
六岁那年 , 金晓宇因为玩伴的无心之失失去了左眼 , 这场意外成了全家人心里的一根刺 。
他们一家的故事 , 是一根刺变成一把刀的故事 。
也是金性勇和妻子面对这把陡然刺入的刀 , 在妥协与对抗当中自我疗愈的故事 。
故事的开始是充满希望的 。
高中时期 , 金晓宇因为成绩优异被分到尖子班 。 如果没有意外 , 他的人生会跟哥哥一样顺遂——考名校、出国留学……
说不清是哪里出了问题 , 他毫无征兆地开始厌学、情绪暴躁、产生暴力行为 。
后来他心血来潮想考大学 , 在高中阶段几乎完全缺课的情况下复读一年考出了离一本线只差3分的成绩 , 却因为有缺课、违纪的记录 , 被学校退档 。
家人辗转把他送进一所民办大学 , 大一那年 , 他因为“发酒疯”第一次进了医院 。
金性勇在漫长人生里接受的第一件事 , 是自己的孩子从此跟学校无缘 。
文章图片
这位父亲在采访当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是:“毫无办法 。 ”
在意识到儿子生病之前 , 他和妻子毫无办法 。
他们只是苦恼于儿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 第一次施暴是推倒冰箱 , 往后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桌子、书架……都遭过秧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我们家一直家徒四壁 , 全杭州可能就我家没有电视机 。 ”
在采访手记里采访人员写道 , 这个家老旧、破损 , 暗藏混乱气息 。
“当我站在找不到桌椅可以坐下的房间 , 我明白自己所处的地方完全不在21世纪的当下 , 不在今天 , 不在此刻 。 ”
因为金晓宇惊人的破坏力 , 这个家的经济状况几乎是停滞的 。
文章图片
金性勇大学时期研究的是医药化工 , 在金晓宇数次发脾气且两度试图自杀之后 , 他终于意识到儿子可能病了 。
他看了很多书 , 跑了好几家医院 , 得到的结果是“双相情感障碍” 。
这种病的患者会抑郁和狂躁交替发作 , 完全符合金晓宇之前的种种表现 。
确认儿子生病之后 , 他和妻子依然毫无办法 。
专家说这种病发病相当随机 , 且无法通过药物控制 ,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病人不对劲时及时送医 。
金性勇在漫长人生里接受的第二件事 , 是儿子的“正常”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
他疯狂阅读有关精神疾病的书籍 , 并因此获得了一点点慰藉:
因为书上说 , 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 , 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 。
书上还说 , 他们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 , 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 。
都说上帝总是在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为人打开一扇窗 , 然而那是对不幸者的宽慰 。
如果有的选 , 有多少人会更希望要那一扇普普通通的门?
对于“天才”的可能性 , 金性勇并不奢望什么 , 他跟妻子唯一在乎的就是儿子能好好活着 。
文章图片
图源《美丽心灵》
然而金晓宇在某些方面确乎是有天赋在的 。
从学校退学之后 , 他呆在家里读书 , 读各种各样的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
1993年 , 金性勇冒着被砸的风险花一万两千块钱为家里购置了电脑——那时一个普通教师每月的工资也不过才几百 。
那台电脑被金晓宇用来自学外语 。
似乎每一个疯狂天才的故事中总有一些传奇的部分 , 金晓宇也不例外 。
他发病时难以控制情绪 , 摔过很多东西 , 唯独那台电脑 , 始终安然无恙 。
靠着他 , 金晓宇六年的时间学会了三门外语 , 后来他跟金性勇透露 , 自己还看完了浙图的全部外语小说 。
文章图片
金晓宇家中的电脑
父母为金晓宇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 。
金性勇的自述里有一段特别触动我:“孩子一生没有朋友 。 我作为父亲 , 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 。 ”
有句话是说天才总是孤独的 , 有精神疾病的天才往往又跟社会的普适规则格格不入 , 内心的孤独感应该要更胜一筹 。
诚如《美丽心灵》的主角纳什所说 , 他不喜欢人 , 人们也不喜欢他 。
所幸他在漫长的人生里还有数学和爱情帮他对抗病痛 , 爱帮他催生出了强大的意志 。
而金晓宇的勇气来源于翻译和亲情 , 他形容父亲是他的代言人 , 母亲成就了他的人生 。
因为母亲的牵线搭桥 , 他意外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 又在父亲的辅助下 , 十年间出版了45万余字 , 被业内人士盛赞成“天才” 。
只有他们一家知道 , 这惊人数字的背后除了老天的一点点眷顾之外 , 满是沉重心酸的眼泪 。
文章图片
在金性勇平静的文字中 , 很少有对他们一家情绪崩溃时刻的描摹 。
唯有一次——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儿子发病砸东西的那次 , 母亲“绝望地”问了一句:“他是疯了吗?”
确诊之后 , 金晓宇每年至少要去一次医院 , 家里的积蓄除了拿来给他治病 , 还要四处为他闯的祸赔钱 。
可以想见这样的崩溃时刻并不会少 。
尤其是金性勇 , 他的老伴在去世三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 很快丧失了自理能力 。
这个家庭继双相情感障碍之后 , 又碰上了另一种至今不明病因、无法治愈的疾病 。
金晓宇后来接受采访说 , 因为他的病和母亲的病 , 家里有时是他发脾气 , 有时是父亲发脾气 。
父亲发脾气时也会嗓门很大 , 让他想要逃离这个家 。
这让我想起《美丽心灵》中的一段剧情 , 纳什接受药物治疗后 , 家里似乎恢复了平静 。
但某一天晚上 , 因为他拒绝同房 , 一向支持他、深爱他的妻子突然崩溃 , 冲进卫生间砸碎了镜子 。
他这才知道 , 他们平静的生活底下全是涌动的暗流 。
文章图片
在金性勇版本的故事里 , 这些暗流被非常轻描淡写地融在了字里行间 。
他今年已经87岁了 , 报道里有一张儿子搀着他过马路的照片 , 背影佝偻 , 散发着明显的迟暮气息 。
像他说的 , 失去老伴之后 , 他才懂得什么是相依为命 。
过去的苦难已经过去了 , 剩下的时间 , 活着的人要向前看 。
文章图片
他决定把这段特殊的家庭经历讲给媒体 , 是在老伴重病、儿子住院的时候 。
文章发表后 , 有很多读者表示想提供帮助 , 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
金性勇在乎的 , 是故事的见报让他说出了很多一直埋藏在心底的话 。
世界上从此多了很多人记住金晓宇的名字 , 还有这个关于如何用人类的情感对抗苦难的故事 。
金晓宇曾经说过 , 母亲在世时总是把他向外推 , 在他人生的几个关键环节 , 都是她替自己扳动轨道 。
母亲推他做翻译 , 他做了 , 意外地顺遂 。 人家都夸他天才 , 连父亲都觉得翻译是他命悬一线时的强心剂 。
但他自己说 , 目前只是把翻译当成赚钱的工作 。
母亲过世之后 , 他生活唯一的锚点成了父亲 。 所以他现在的计划是把手头的书在金性勇88岁之前翻译完 。
未来太遥远了 , 他已经习惯了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的答案 , 借着惯性往前走 。
至于以后该怎么办 , 他的原话是:能活一天就这么做一天 。
参考资料:杭州日报《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听说全国的导演,都在抢这个剧本】极昼工作室《「天才儿子」金晓宇 , 被看见之后》
稿源:(小风小浪)
【】网址:/a/2022/0121/012112352262022.html
标题:听说全国的导演,都在抢这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