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国家医学中心深化改善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转自:健康时报网
2021年7月15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晖致中国支持的《人民名医》“医院管理大咖谈”系列直播,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聚焦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思考见地与实践成果。
2019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体现。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提高我国整体和各区域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围绕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和异地就医最突出的专科医疗需求,明确提出了设置精神专业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除了大家知道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以外,我国精神疾病也非常普遍,发病率在16.6%,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最为常见,发病率约为7%。”陆林院士表示,“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疗的,但在基层或一些精神医学欠发达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就会变成慢性病,给患者和家庭、给社会增加负担,造成更多的痛苦。”
“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精神医疗中心的建设,就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从而缩小区域间、省域间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差距,方便全国各地患者在本地、在周边就能够解决看病的问题。”陆林院士表示,“国家医疗政策的保障,医学科技的创新,疑难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还有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来帮助实现。”
作为精神卫生领域的国家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长期以来在精神医学领域、临床心理学领域、睡眠医学领域,一直排在全国前列。谈到如何深化改善服务时,陆林院士表示,第一个方面,医疗水平跟国际同行保持同步,学习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诊疗规范、药物治疗方法等的同时,也要及时确定其可靠性。第二个方面,北大六院对口帮扶全国几十家医院,帮助其建设精神医学专科、睡眠科,方便当地群众就医。第三个方面,北大六院每年培养大量的精神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到全国各省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工作,成长为高水平的知名专家;还提供大量的研修和进修机会,“比如基层医院需要发展睡眠医学科,但是医生处理睡眠问题的能力或者经验还不太充足,那么就可以到我们这来培训学习,学成后回去把当地这个学科建起来。”陆林院士说。
谈及集采药品和原研药品管理方面,陆林院士表示,为患者服务、解决患者的病痛是首要任务,不能因为医保问题影响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方式;同时,医院应积极与医保部门沟通,在科学合理使用药物的前提下,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解决病人个性化疾病问题。
“北大六院在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辐射的作用。多个由北大六院牵头的科研项目由全国数家医院共同参与,在项目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医院的科研水平都会得到提高。”陆林院士表示,“未来国家精神医学中心需要在全国范围发挥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国内各级地域医院的共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医学事业的进步。”
医学专业|国家医学中心深化改善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文章插图
专家简介: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还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医学专业|国家医学中心深化改善服务的思考与实践】陆林院士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疾病及睡眠障碍的公共卫生政策、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干预策略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30余篇,总引用1.7万余次,连续入选Else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主持编制有《中国物质使用障碍防治指南》、《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等一系列临床指南,为推动和提高我国精神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和体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