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特定人群需进行检测治疗

感染幽门螺杆菌|特定人群需进行检测治疗
文章插图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包括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这一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国家。此类疾病如何发现和预防?采访人员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蔡先彬。
感染者会出现胃肠道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大众自我健康意识增强,医院消化科门诊每天都有许多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的患者前来咨询及治疗。”蔡先彬主任告诉采访人员。据介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细菌,能够定居于胃内酸性环境,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并能分泌细胞毒素,引起胃的炎症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国家,在国内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46%,其中儿童为28%。“虽然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在持续下降,但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高水平。”蔡先彬表示。
目前,科学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肠型胃癌最重要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是防治胃癌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进一步提高胃癌防治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公众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健康宣教。”蔡先彬表示,在亚洲,日本与中国一样是胃癌高发的国家。随着日本国民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重视和早期胃癌筛查工作的开展,其胃癌发病率、致死率大大降低,可见健康宣教很重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什么症状?据介绍,该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14岁以下儿童不必专门检测
蔡先彬认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高,进行全民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不现实,应该从实际国情出发,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胃癌家族史及当地胃癌发病率情况来具体分析。那么,哪类人必须进行根除治疗?他表示,根据目前专科意见,如果有活动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或消化不良的人,还有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系统外疾病的人群必须进行检测和治疗。
医生表示,对于小于14岁的儿童,不推荐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一般不用治疗,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具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其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低,根除可选的抗生素比较局限。但是对于存在消化性溃疡或消化不良的儿童,则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
一人感染全家应筛查
“当然我们也不必要谈幽门螺杆菌即色变。”针对一些人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担忧,蔡先彬表示,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仅在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其中15%-20%的感染者经多年缓慢发展后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在这发生的过程,可以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
蔡先彬指出,在我国,造成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华传统的就餐习惯,如扎堆吃一盘菜、喝一碗汤、相互夹菜、而且不使用公勺公筷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典型的家庭聚集特点,存在持续传播的可能性,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即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致病的患者,其家庭成员应进行筛查和治疗。”蔡先彬说。
医生支招:
积极预防,要做到这四点
多数研究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口-口、粪-口传播为主要方式。如进食了被感染的水或食物,聚餐传播,接吻传播等。
幽门螺杆菌传播力强,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蔡先彬提出几点建议:
1) 避免群集性感染。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如不能做到分餐,尽量使用公用碗筷。不随意给人夹菜、不以口喂食;除此外还应注意,喝工夫茶应做到人手一杯。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2) 保持口腔健康。口腔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定植地或者通道,所以平时要按时刷牙,可以定期去口腔医院做清洁。定期更换牙具,牙具要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进行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来杀菌消毒。
3) 不宜吃生食、喝生水。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喝生水,不生吃食物等。
感染幽门螺杆菌|特定人群需进行检测治疗】 4) 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餐具器皿定期消毒、定期淘汰更换。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更加关注,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