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听笛(笛听助听器怎么样)

【塞下听笛(笛听助听器怎么样)】“笛声”在古诗词中有着典型的意象,它富有“悲凉”“凄美”的韵味,往往寄托着诗人对们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 。
那么在众多有关“听笛”的诗中,李白与高适写下的两首,却格外受人推崇 。
那悠悠咽咽的“笛声”可以说被这两首诗写入了人心,成为诗坛最为典型的名作 。
各位看官,不知说到这里的时候,你们是否已经想起了这两首作品的题目呢?且随诗巷一起来看 。


塞下听笛(笛听助听器怎么样)

文章插图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高适是我国著名的边塞诗人,在他笔下,我们总能感受那份来自沙场特有的悲壮与沉雄 。这首《塞上听笛》就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 。
诗的前两句:月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这是具体的实景描写:冰雪融化,夜幕降临的时刻,战士们赶着牧马回营,悠长的笛声飘洒在戍楼间 。此处塑造了一个空旷、幽寂的画面,它预示着胡兵已经败退,沙场回归安宁 。作者是通过动态临摹将这种效果烘托出来的,这也是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地方所在 。
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乍一看,“梅花何处落”似乎毫无逻辑自然与规律可言,而仔细品来,却发现这里的“梅花”是由“羌笛”而来,因为它指羌笛所吹的《梅花落》之曲 。作者在听到笛声的时候,内心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把所有战士们的思乡情怀间接地表达出来 。
这两句属于虚写,其中的景是作者借助笛声引发的“想象”,而它的侧重点则是“思乡”这一感情主旨,充满苍凉之味 。
以“景”收篇属于格律诗的“主流”写作手法,它可以激发读者更多的想象,起到从正面增添韵味,从侧面抒发情感的作用 。


塞下听笛(笛听助听器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江城: 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
李白的这首诗之所以出名,当然是因为有后两句的神助攻 。

关于此诗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白被贬至夜郎,路过武汉时游黄鹤楼所作;还有一种说是李白被贬又得到赦免后所写;但是通过诗境分析,笔者认为还是前面一种比较说得通 。
与高适不同的是,李白以叙述方式开篇交代了自身遭遇,从而将思故(故都)的情感先表达出来 。
“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有借他言己之意,这里是借了西汉贾谊的遭遇,来述说作者自己的境况 。“西望长安不见家”直接带出主旨,奠定情感色彩 。
后两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在道出内心情感的基础上,作者再借“笛声”去进行烘托、升华 。
本来作者被贬,内心就足够消沉,而这时他又听到了那首曲调悲沉的《落梅花》,这就更加使得他为自己的遭遇而伤心,所以思念故都的情绪也便一发不可收拾 。
在后两句中,作者同样从笛声延伸出一片“景”来,这就是所谓的通感 。本来是没有梅花的,可正是因为曲子《落梅花》,作者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的落梅洒遍了江城 。这一描写幽寂而唯美,也足够伤感而悲凉,它是情与景的充分融合,达到二者相互成就的效果 。


塞下听笛(笛听助听器怎么样)

文章插图
高适与李白这两首诗,皆写听笛,不同的是一首切题早,一首切题迟;一首有边塞的空寂苍凉,一首有楼阁的唯美与登临的悲郁 。
相同的是两首收篇皆以虚景衬情,表达思念旧土的情怀,感染力十分强烈,在艺术效果方面亦达到很高的境界,伯仲难分,成为诗坛写“听笛”最有名的典范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