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识别“预警信号” 预防肇事肇祸

_原题为:识别“预警信号” 预防肇事肇祸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
精神病患者有可能做出危险行为。这些危险行为包括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突然出走、冲动行为等,会威胁自身以及周围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精神病患者的这些危险行为是无法预测,更是难以预防的。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和处置,就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危险行为。
信号一:命令性幻听。幻听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在幻听中,最容易发生危险行为的是命令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具有具体、来去突然的特点,内容多具有威胁性,患者难辨真伪,并且绝对服从。
信号二:被害妄想。这是所有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患者也会主动攻击他的“假想敌”。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患者的妄想对象。如果患者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患者,或者至少不要让他与患者单独在一起。
信号三:抑郁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都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患者在精神病症状消失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
精神病患者|识别“预警信号” 预防肇事肇祸】对此,家属一定要尽早发现患者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对已经明确表现出自杀观念的患者,家属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躲躲闪闪,要主动与患者讨论自杀的利弊,帮助患者全面、客观地评估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另外,这种患者在自杀之前往往会做充分准备,如写遗书、收拾旧物、向家人告别、选择自杀时间、准备自杀工具(如积攒药物)等。只要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是不难早期发现患者的自杀企图的。
信号四:兴奋躁乱。患者出现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患者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患者的兴奋。如果在家里护理患者确有困难,则可以强制患者住院治疗。
信号五:药源性焦虑。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患者莫名地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这些表现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段,也有的患者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否是药物导致。患者可能因为急于摆脱这种强烈的痛苦而冲动伤人或自伤,但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发泄和解脱,并不以死为最终目的。家属可以在患者发作时,帮助他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或品种,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焦虑发作。
预防精神病患者出现危险行为,尤其是肇事肇祸行为,应该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控。根据精神病患者病情分析、服药情况、肇祸滋事历史、监护状况、近期表现、邻里关系等若干项目,将列管精神病患者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建立居委会、社区、派出所、监护人四方联动监控机制,及时对当事人进行救助和治疗。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BRPXJF5】获取授权信息。
责任编辑: 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