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敬师者 敬生命——中医女博士的一封含泪感谢信

家属|敬师者 敬生命——中医女博士的一封含泪感谢信
文章插图

家属|敬师者 敬生命——中医女博士的一封含泪感谢信】秦裕辉正在为病人看诊。
“亲眼目睹伯父从肉身化为灰烬,心中满是不舍与怜惜,泪水禁不住往下流。虽然人生本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坦然面对亲人离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参加完伯父的丧仪回到学校,这封感谢信酝酿良久……”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聂辅娇受伯父之托向秦裕辉教授发去感谢信。
背后故事,起因于聂辅娇的伯父聂维(化名)的一次看诊经历。2021年8月的一个周六上午,秦裕辉照常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名医堂坐诊,聂维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了诊室。
“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
聂维的面色有些难看,“最近眼睛看东西很模糊,不知道什么原因。”
“您别急,我帮您检查一下。”查看完聂维的眼睛,秦裕辉表情有些凝重。眼前的患者舌苔和脉象都有异常表现,他明白这不是简单的眼睛问题。
“情况还可以。”秦裕辉安抚好聂维,把家属单独约进了诊室。
“他已经查出了肝癌晚期……”家属的回答印证了秦裕辉的判断。随着交谈的深入,秦裕辉才知道,几周前,聂维腹痛难忍,在老家医院检查出了恶性肿瘤。
“医生说已经没有手术条件了,只能活一个月了……”家属告诉秦裕辉,医院建议在最后的时日里,聂维想吃啥想去哪,家人们都尽量满足。
这一切,聂维一直不知情。
“他想来湖南走走,爬岳麓山看橘子洲。这次出来,他视力突然下降,我们就带他来看眼睛了。”
秦裕辉十分理解家属的心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中医师,见过了太多世间疾苦,他也深知,治疗方案不应该是冰冷的,患者更需要的是人性关怀。用中医辨证施治,帮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提高生存质量。
“我按病情对症开个处方吧,帮他在最后的日子里,缓解一些痛苦……”秦裕辉的决定让聂维的家人们脸上有了久违的释怀。
回到老家,聂维坚持服用秦裕辉开的药方,身体状况奇迹般地好转起来,尽管家人们知道最终的结果,但依旧维持着一个“美丽”的谎言,告诉聂维,他会好起来。
“我在长沙遇见神医了!”在老家,聂维带着孙女在街上溜达,逢人就夸秦裕辉的医术高超。
医院“判决书”的时日早已过去,三个多月里,家人们发现聂维的状态依旧良好,腹痛不再发作,能吃能睡,大家都不敢相信几味中药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2021年12月22日,聂维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被送往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委婉地告诉家人,“情况已不乐观……”
一周后,聂维与世长辞,面带安详。
帮忙料理完伯父的后事,聂辅娇迟迟不能从阴霾中走出来。学医十余载,她一直坚信,挽救生命必倾注所学全力以赴,但面对无法根治的恶疾,一味施救,只会让病人加剧痛苦。这似乎是一种矛盾。
在这盏医学伦理的天平上,医生手里的砝码应该放在哪一边?即便是最权威的医理教材,也无法给聂辅娇一个标准的答案。
一位肝癌病人听完故事,对聂辅娇说:“虽然你伯父最终还是离开了,但他没什么痛苦地多活了3月啊!对于癌症晚期的人来说,这多么宝贵!”
猛然间,她想起了老师秦裕辉的那句话,让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少一些痛苦……”
聂辅娇心里顿时有了答案:是啊!为了尽可能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往往让病人承受着疾病和治疗的双重折磨,忽略的却是一个生命体对生存质量的渴求。
“面对恶疾,我们深感无力。医疗界有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放在姑息治疗上再合适不过,这并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临终关怀……思考过后,我还是想向大家分享一下伯父的治病过程,一是感谢秦裕辉教授,二则为癌症病人提供治疗参考。”
落笔一刻,聂辅娇拭去了眼角的泪水,面对生命法则,她更多了一份敬畏,这份敬畏,带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