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作者|Mia
472.58亿元!2021年 , 中国电影市场再度登顶全球第一 , 年票房恢复疫前的74% 。
年度票房TOP3《长津湖》《你好 , 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也分别是国内影史票房榜TOP1、TOP3、TOP6 , 三者总票房突破150亿大关 , 这是中国电影连续第二年有三部作品跻身全球票房前十名 。 这一成绩还是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取得的 , 充分证明了国内电影市场强劲的内生力 , 也为行业注入了更多信心 。
文章图片
三甲之外 , 其他7部进入年度票房TOP10的电影还有《我和我的父辈》《速度与激情9》《怒火·重案》《中国医生》《哥斯拉大战金刚》《送你一朵小红花》《悬崖之上》 。 不难看出 , 大部分票房爆款集中在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重点档期产出 。
好莱坞没落 , 国产片崛起 , 女性影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 节日集聚效应明显之外 , 还出现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趋势?下面 , 我们将对整个2021年的电影市场进行复盘 。
主旋律爆发:国产片占比八成 , 进口片疲软
“建党百年”的契机 , 使得2021年影市延续了前一年的主旋律基调 。
五一档有抗日题材《悬崖之上》 , 扫黑打恶题材《扫黑·决战》 , 暑期档有主旋律三巨头《革命者》《1921》《中国医生》 , 分别以革命历史和抗疫为切入点 , 中秋档有聚焦于地质工作者的《峰爆》 , 国庆档有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 , 以及“我的”系列电影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 。 主旋律电影在TOP10中占据四席 , 其总票房总计约118亿元 , 占全年总票房25.2% 。
不难看到 , 主旋律影片在内容质量、视听水准、元素创新等多个维度上都在不断进步 , 例如《悬崖之上》为谍战类型 , 《峰爆》为灾难类型 , 从而成功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 。 主旋律频频击中泪点、引发情感共鸣 , 其大爆背后潜藏的是近年来民族认同感的强化 , 文化自信的提升 。 将目光投向其背后公司 , 中影等国有电影企业持续加码 , 民营企业方面 , 博纳凭借“中国胜利三部曲”成为主旋律影片的头部玩家之一 , 华谊有《铁道英雄》 , 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等互联网影企均有布局 。
头部大制作之外 , 一批口碑领跑、类型创新的中小体量惊喜之作悄然涌现 , 其中不乏票房黑马 , 证明了国产片类型的多元化 。 剧集市场与电影市场形成了内容趋势联动 , 前者在悬疑类型、女性内容的探索 , 培养出更多潜在观众 。
文章图片
关注重男轻女等社会现实问题、亲情题材的《我的姐姐》 , 被称为“剧本杀电影”的《扬名立万》 , 豆瓣评分均在7分以上 , 进入年度票房TOP15 , 相比重工业大制作 , 这类电影通常有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 年末诞生两大国产片最高口碑之作 , 《爱情神话》《雄狮少年》并列豆瓣8.3分 。 创作上述影片的年轻导演们展现出了新生代电影人蓬勃的创造力 。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到 , 电影发展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 , 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 。 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 。 由于主旋律的爆发、多元化类型片的产出 , 这一目标正在加速实现的路上 。 从《长津湖》到《扬名立万》 , 优质影片纷纷选择密钥延期 , 以释放口碑和票房两方面的长尾效应 。
文章图片
伴随着国产片崛起 , 另一个同时发生的现象则是进口片的疲软 , 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 , 占总票房84.49% , 进口片占比不到20% , 两者票房占比已达到8:2 , 意味着进口片倒退至2016年票房的一半水平 。
具体而言 , 《速度与激情9》成系列口碑最差 , 《007:无暇赴死》引发审美疲劳等现象 , 正在不断发生 。 娱乐独角兽此前曾在好莱坞为何失宠的调查(调查|《沙丘》、《007》等进口片接连“失宠” , 年轻人为何逃离电影院?)中谈到过进口片衰退的原因 , 其中包括密室剧本杀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分流 , 观众口味变化 , IP老化 , 止步于续集开发的保守策略等等 。
另外 , 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产能下降 , 爆款进口片缺失等因素 , 档期内外冷热不均现象正在持续加剧 , 电影市场诞生了历史最高春节档(78.4亿元)和历史第二高国庆档(43.9亿元) , 两大档期合计在全年大盘的票房占比 , 已超过四分之一 。
需要看到的是 , 从TOP3《唐人街探案3》的45亿量级之后 , TOP4《我和我的父辈》立刻下跌到14亿量级 , 20亿-30亿票房量级缺失 , 说明了腰部影片的缺位 。 几乎每一个热门档期爆款的诞生 , 都同时伴随着一批“炮灰” , 档期内疯狂“卷”、档期外片荒的现象并不健康 , 最终将使得低频观影用户进影院的意愿进一步下降 , 同时也不利于宣发力量的合理配置 。 悬疑、动作冒险等强类型片在全年各个时段均有较强的号召力 , 错峰定档反而有可能收获惊喜 , 降低档期内外温差 , 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道 。
【2021年中国票房472亿!连续两年三部作品跻身全球票房前十】与此同时 , 520、六一、七夕、跨年档等一批非传统热门档的新档期正在崛起 。 "520"上映的《我要我们在一起》 , 便是主打爱情片核心受众 , 取得首日接近1亿、最终3.26亿的票房成绩 。 自《地球最后的夜晚》正式开启跨年档仪式感营销玩法以来 , 市场逐渐认知到跨年档的潜力 , 例如《穿过寒冬拥抱你》便打出了“拥抱跨年”的旗号 , 并收获首日3亿 , 越来越多的人造新档期或有待发掘 , 逐步成长 。
票价上涨与观影人次下降 , 电影该如何拥抱00后?
除了收获全球票房冠军之喜 , 还应看到电影行业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票价上涨 , 观影人次下降 , 两者又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 , 从而导致整个“涨价-观影意愿下降-再涨价”链条的循环往复 。
2017年的观影人次为16.24亿 , 在2018年、2019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17.18亿、17.28亿 , 2021年 , 尽管全年上映影片共697部 , 创历史新高 , 观影人次却下降至11.53亿 , 意味着将近三分之一观影人次消失了 。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档 , 由于整体口碑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 年轻观众仍在继续流失 。 截至1月3日18时 , 今年元旦档观影人次为2313.56万人 , 去年同期为3419.94万人 。
文章图片
要找回这部分丢失的观众 , 需要更多的爆款以及更多元化的内容 。 “哭片”所对应的市场需求 , 抖音营销的作用 , 已经在过去几年间被反复证明 , 《你的婚礼》《我要我们在一起》等爱情片主打“泪点营销”之外 , 其外沿更进一步扩大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亲情片 。 但反复使用同一种配方 , 观众迟早有阈值提高 , 审美疲劳时 。 强情绪之外 , 更需寻找扎实内容作为支撑 。
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 ,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在媒体采访中提到 , “观众在越来越青睐国产片、主旋律大片的同时 , 人次在减少 。 今年(2021年)的平均观影年龄达到29岁 , 2019年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1.7岁 , 说明年轻观众在流失 , 所以还是要解决创作源头的问题 。 ”
此外 , 报告数据还反映出平均票价的逐年增加 , 2021年达到40.28元 , 比去年高3.3元 。 2021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更是高达48.9元 , 超过2019年的39.7元和2020年的44.7元 。 春节档期间 , 部分一线城市影院甚至惊现百元票价 。 在百元这个区间 , 可供替代的娱乐项目太多 , 电影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 票价的上涨意味着观众心理预期也进一步提高 , 在影片内容质量无法匹配高票价时 , 其口碑将进一步遭到反噬 。
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除了票补消失 , 特定节假日例如春节的供需关系变化 , 还有疫情常态化导致的防控措施趋严 , 全年总体上座率低至7.6% , 影院急需回血等等 。
稿源:(娱乐独角兽)
【】网址:/a/2022/0106/0106122912H022.html
标题:2021年中国票房472亿!连续两年三部作品跻身全球票房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