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储存肉蛋奶菜等食品以招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后,免不了要将剩菜剩饭堆到冰箱。说到冰箱,家居必备的电器,可以很好的延长食品保鲜期。
诚然,冰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打开冰箱,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但冰箱中的食物并没有变质腐败,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异味是微生物代谢造成的,冰箱虽然会创造一个低温、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环境,但能适应这种低温并觉得相当舒适的微生物也不在少数。
文章插图
那么,冰箱里到底有多脏呢?
2010年,全球卫生理事协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9个国家,进行了一项《家庭卫生报告》调查,结果发现,冰箱内部是家庭卫生第二受污染重地。使用超过半年的冰箱,隔层和内壁上每平方厘米的菌落数量已经过千,对比公共场所的马桶样本的菌落总数,每平方厘米菌落是41个,也就是说冰箱比马桶还要脏几十倍!
文章插图
冰箱里的微生物有哪些呢?
家庭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设定在4℃到10℃之间,对于很多能在低温下生存繁殖的细菌来说,这个温度再适合不过了。
【 微生物|春节将至,老年人警惕!小心“隐身”在冰箱中的健康杀手】 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虽然在零下几度,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细菌,有些细菌只是休眠,一旦解冻,就会复活。冰箱里的微生物主要是由食物等带进去的,主要有李斯特菌、耶尔森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大肠杆菌和霉菌等,其中对人影响较大的是前4种。
01
李斯特菌
喜欢藏身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大量繁殖,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也易被污染。调查显示,有64%的李斯特菌感染者,在他们家里的冰箱中可以找到这种细菌。在0到45℃都能生存,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繁殖,甚至在-20℃的冷冻室也能存活1年。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让孕妇流产。病死率高达20%-30%,病人救治后也可能留下共济失调、失语、眼球麻痹、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李斯特菌不耐热,巴氏灭菌、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这样简单的措施就能消灭它。
02
耶尔森菌
主要来自生猪肉,抵抗力强,在-30℃仍能存活,于5~10℃条件下尚能生存。可耐直射日光1~4小时,在干燥痰和蚤粪中存活数周,在冻尸中能存活4~5个月。因其可在低温中繁殖,所以保存在冰箱中的食品具有传染性。感染后可引发小肠结肠炎,引起腹痛、腹泻、发热,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等。很多人感染这种细菌是通过冷藏食物,所以医学界称之为"冰箱肠炎"。
耶尔森菌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70-80℃1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死亡。
03
沙门氏菌
主要来自于鸡蛋、肉类等,抵抗力不强,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只能抑制其生长而无法将其杀死,一旦将冰箱里的食物取出,它就开始快速繁殖。一般常温下两小时,就会繁衍出足够致病的数量。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怕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加热至60℃持续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
04
志贺菌
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耐寒。在37℃水中存活20天,而在冰块中可存活96天。家用冰箱志贺菌的检出率为8%,志贺菌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感染后表现为发热、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加热至60℃10分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文章插图
如何降低感染率?
? 定期清洁建议每周至少一次对冰箱进行清洗、除菌、消毒。
? 食物分类存放生食和熟食分开放;越是干净的食物越要放到靠上的位置,比如生的鱼、菜放在下面,熟食放在上边;冰箱最多放七成满,不然不仅影响冰箱中冷空气的流通,还会影响温度是否达标。
?充分利用保鲜盒、保鲜膜。尽量将食物装在容器中或保鲜膜封闭后再放入冰箱,以免冰箱内原有的细菌沾染到食物上。
? 充分加热以上4种常见致病菌,均对高温敏感,所以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就算是熟食也要充分加热以后再食用。
? 有除菌功能的冰箱,可一定程度避免感染冰箱内的常见细菌,但注意不能代替定期清洁冰箱的作用。
最后, 减少剩菜剩饭的食用也是很关键的。佳节来临,祝大家节日快乐。欢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存放在冰箱中食物的安全性,若出现相应的症状及时就医。
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
编辑:郭蕾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专家支招春节这样锻炼|健康养生| 养生
- 2022春节早上好动态表情图片带字祝大家春节快乐给您拜年了!
- 遂昌县人民医院2022年春节假期工作安排|重要通知 | 休息初四
- 眼健康|春节长假注意眼健康
- 安吉县|安吉县人民医院2022年春节出诊安排
- 平安|健康不休假 平安过新年
- 春节|春节期间如何预防脑卒中
- 酒精|医生的春节嘱咐:过年别喝酒,喝酒别吃药,5种药物“说走就走”
- 聚餐|春节前,到急诊科“醒酒”的人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