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对我有影响吗?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职场或生活中的“捧杀”现象 , 并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 当我们遇到任何潜在的“捧杀”时 ,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
本文中还涉及到另一个词“骂杀” , 来源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 如果说捧杀是一种恶意的夸赞 , 那么骂杀就是一种恶意的批评 , 但由于其危害性要小于捧杀 , 并且在现代社会出现的概率更低 , 因此“骂杀”仅作为本文的次要话题 , 仅在部分段落中与捧杀共同出现 。
什么是捧杀?
文章图片
这里我以一句名言开头 。
杀人有两种 , 一种是捧杀 , 一种是棒杀 。
我觉得这句话对捧杀是一个很好的形容 。 之所以要在本文开头引用这句话 , 是要让大家警觉起来 , 正视捧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棒杀可以将人的肉体消灭 , 而捧杀则是把人的精神消灭 。
“捧杀”其实就是一种过分的夸赞 , 是一种违背夸赞初衷的恶劣行径 。 典型的捧杀具有如下要素:
有自己背后的目的 , 比如削弱潜在对手
说对方好 , 但又无法精确说出对方好的点
会有一些比较夸张的形容词
若对方意志不坚定、不了解自己 , 或者日常爱慕虚荣的话 , 很容易就被捧杀所蒙蔽 , 让自己潜意识里有飘飘然的感觉 , 从而掉入捧杀者的陷阱 , 这就是捧杀最可怕的地方 。
而从这一点来看 , 捧杀也是最容易对抗的 , 一个意志足够坚定 , 时常对自己自我批评 , 并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的人 , 是永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 曾有人说 , 捧杀是一种“更高级的恶” , 我倒并不认同 , 因为这种恶对明智的人而言 , 是转瞬即逝的 , 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 只有对毫无抵抗力的人才会带来持久的影响 , 才会成为真正的大恶 。
从时间守恒定律的角度 , 捧杀者会将捧杀作为自己的日常战略 , 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都会下意识地对人进行捧杀 , 动用了原本使自己精进的时间 , 最后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让捧杀者陷入自己营造的内卷中 。
捧杀与骂杀、夸赞与批评
文章图片
这里举一部鲁迅先生的著作——《骂杀与捧杀》 。 在该著作中 , 鲁迅先生指出了他那个时代文学批评的“乱骂”和“乱捧”现象 , 在最后写了这样一段精妙表述 , 我这里摘录下来:
“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 , 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 , 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 , 但待到旁人看清了这作者的真相的时候 , 却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诚恳 , 或学识的不够了 。 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 , 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 , 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 。 ”
捧杀与骂杀是一对 , 夸赞与批评是一对 。
捧杀本质上也是一种夸赞 , 而骂杀本质上也是一种批评 , 只不过捧杀和骂杀的动机都是不纯的 , 是出于个人的不良企图而做出的指鹿为马之事 , 意图混淆视听 。
日常生活中 , 我们遇到最多的是夸赞和批评 , 少数情况下才会遇到捧杀和骂杀 。 对于好的夸赞或批评 , 我们需要对提出方报以感激之情 , 同样也要反过来真诚地为他们付出 , 在必要时提出夸赞或批评 。 而对于捧杀或骂杀 , 我们则不需要有任何反馈 , 也不需要以德报怨 , 因为你的未来不会和捧杀者有任何交集 , 直接挥挥手即可 。
下面 , 我从接受方(被夸赞者)和提出方(提出夸赞者)的角度 , 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 。
接受方:正确对待捧杀
文章图片
如上文所述 , 要对抗捧杀其实非常容易 , 那就是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 只有内心变得真正强大了 , 任何捧杀其实都能在我们眼中原形毕露 , 并会立刻化成空气悄然飘走 。
1.你真正了解你自己
“你真正了解自己吗” , 如果这是一句问句 , 相信很多人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 , 但这个问题是抵抗捧杀的有力武器之一 。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进行灵魂上的拷问 , 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 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 知道自己未来如何成长和进步 。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 因为自欺欺人不仅是你了解自己的大敌 , 同时又是捧杀最好的帮凶 。 一旦你欺骗了自己 , 当捧杀来临时 , 你会认为这样的捧杀就是对你自己真正的夸赞 , 进而陷入捧杀带来的“温柔乡”里无法自拔 。
而如果你真正了解自己 , 当捧杀过来时 , 往往无法踏准你的点 , 让人有文不对题 , 贻笑大方之感 。
2.你会经常自我反省
“每日三省吾身” , 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读过这句名言 , 大部分人要做到每日三次自省并不现实 , 但至少可以对于每天遇到的事情进行反省或复盘 , 无论是工作任务 , 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看一下有哪些不足 , 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
记得在上学时代 , 有一位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在订正错题时需写下详细步骤 , 并将错误的步骤标示出来 , 形成每个人自己特有的错题集 。
自己担任领导之后 , 也经常提醒员工需要自省 , 任何工作的问题或者失误都要在事后进行复盘 , 对于一些未曾碰到过的问题 , 需要主动开展相应的“刻意练习” , 尽可能避免相同的问题发生 。
一个经常自省的人 , 往往会看到自己的不足 , 也了解自己曾经的不足 , 也在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 在这种情况下 , 捧杀往往难以有机可乘 。
3.你有足够宽阔的胸襟接受逆耳忠言
忠言 , 往往是逆耳的 , 听起来不舒服 , 但句句是真言 。 对于他人的忠言 , 请务必将自己的心胸扩到最大 , 认真倾听 。 当你习惯了倾听逆耳忠言时 , 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不是捧杀 。
关于这方面的进一步讨论 , 请看本篇末尾的“题外话”模块 。
4.你始终在精进
对于每一个努力上进的人而言 , 不仅仅能守好自己原有的专业底线 , 还能使自己底层思维层面不断精进、不断升维 。 到达一定境界后 , 任何捧杀都没有作用 , 你只需要嘴角微微一笑 , 继续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不断成长即可 。
提出方:真诚对待他人
文章图片
作为提出夸赞或批评的一方 ,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客观公正 , 不失偏颇呢?
这里我引入一个概念 , “无意识捧杀” , 就是提出夸赞的人本意是好的 , 没有任何捧杀的意思 , 但由于被夸赞的人内心不够强大 , 对夸赞也变得飘飘然 , 结果反而是和捧杀一样 。
相信任何真诚的提出方都不想让自己善意的夸赞转变成所谓的“无意识捧杀” , 好心办坏事 。
1.你是真诚的
“真诚”是与“捧杀”或“骂杀”之间区分开来的本质要素 , 夸赞或批评是一种真诚的态度 , 其出发点是真心为了对方好 , 为对方负责 。
夸赞可以是发自内心对于对方的肯定 , 或是工作成果 , 或是各种贡献;而批评可以是一种鞭策、一种对对方不断进步的期待 。
2.你是专业的
在任何情况下 , 你提出的夸赞或者批评 , 都要基于你有足够的专业度 。
过去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 领导在群里面发了一篇技术博客 , 本意是让大家看看其中做得好的部分作为日常参考 , 而这时一位非技术出身的同事列举了这篇技术博客的多项优点 , 而其中很多优点都是基于其自身的理解偏差 。
这里需要切记 , 对于非专业的东西 , 或者自己尚未达到专业水准的东西 , 尽可能不要发言 , 更不要提出进一步的夸赞或批评 , 否则可能会误导他人 , 也使“无意识捧杀”出现的风险大大上升 。
3.你是客观的
客观的层面其实有两方面 。
一方面是在提出夸赞和批评时 , 尽可能不要考虑对方是谁 , 有时候我们在向认识的人提出夸赞或批评时 , 可能会有一些情感上的顾虑 , 导致出现一定的言不由衷 ,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在上下级之间出现 。
当然 , 我们也能看到 , 真正的挚友之间能够做到直言不讳 , 职场中真正的战友之间也能做到直言不讳 , 这就是很好的客观性榜样 。
另一方面是 , 你提出的任何夸赞或批评都需要基于你做了充分的了解 , 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态度 , 如果仅仅依靠对表面现象的了解 , 那么你提出来的夸赞或批评都将与客观事实出现偏差 , 无法达到你的初衷 。
如果无法满足上面这几点 , 那么不要提出任何夸赞或者批评 , 而是转成建议 , 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 。
题外话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忠言逆耳利于行” , 这句话其实就是最好的锦囊妙计 , 足以对抗任何形式的捧杀 。
文章图片
历史上 ,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为大家所津津热道 , 李世民的虚心纳谏和魏征的直言不讳也成为了君臣合作的典范 。 事实上 , 李世民也有几次怒火中烧 , 最后是在他人的劝谏或自我的强大心理调适下才平息怒火的 , 如李世民这样的圣君偶尔也会对忠言逆耳出现反感 , 更不用说我们平凡大众了 。
接受逆耳忠言很难 , 但你如果真心接受了 , 并为之改变了一些什么 , 那么你就会向人上人的方向迈进 。
但可惜的是 , 总有人不愿意接受 , 让那些真心提出逆耳忠言的人心寒 , 因为能真正这样做的人一定是最在乎你的人 , 否则根本不会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 。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老师 , 如果遇到一位不愿意接受逆耳忠言的学生 , 估计非但不会记这位老师的好 , 还会觉得老师在给自己增负 。
如果自己是一位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人 , 不妨尝试用同理心来说服自己 , 这里的同理心就是假设你是提出方 , 那么在对你说这些话的时候需要付出多少:
听你描述情况及与你沟通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思考如何劝说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在劝说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你的不配合所带来的身心损害(生气)
在职场中 , 我曾遇到一位这样的同事 , 每次领导向他提出批评或建议时 , 总是非常反感 , 认为这位领导在针对他 , 而从来不去反思这些批评或建议中的内容 。 在这几年 , 这位同事频繁跳槽 , 职业发展也是差强人意 。
【捧杀?对我有影响吗?】偶然有一天和他聊 , 我实在忍不住问了他一句 , 你觉得你是要别人对你凶 , 但希望你好 , 还是别人对你客客气气 , 天天表扬你?这位同事愣了很久 , 我相信那一刻也许是他真正开窍的时候 。
- 老爷子,你去这个养老院不行吗?
- 被背叛的一方为什么会对抗?
- 夜读丨我们都需要一个知己
- 退休之后,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老伴去世后,我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婚姻中一定要相互付出,平等对待
- 《我的前半生》:全职太太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 老婆得了癌症,我该如何应对?
- 离婚三年,前妻不惧千里远嫁,赌他会对她一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