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采访人员 石岩松)寒潮来势汹汹,对于手脚上长有冻疮的小伙伴来说,冬季无疑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冻疮是冬季常见疾病之一,不仅症状令人困扰,且易反复发作。
近日,哈市市民张女士手部皮肤红肿,瘙痒难忍,于是前往哈医大四院松北皮肤科就诊。经刘冰梅主任诊治考虑为冻疮,建议其进行药物治疗。
刘冰梅主任介绍,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导致冻疮的发生。
冻疮有哪些临床表现?
冻疮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常见损害为局限性瘀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什么样的人容易长冻疮?
①冻疮的生长与年龄相关,儿童与青少年受到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相对强烈,容易出现血液瘀滞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诱发冻疮。一般儿童、少年易发生冻疮。
②体质强弱与血液循环状况也会影响到冻疮的发生。末梢血液循环较弱的人群,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抵抗力差的人,经不起寒冷的刺激,易诱发冻疮。
③运动少,活动少的人也容易诱发冻疮身体活动少容易使手脚等肢体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加上身体抗寒能力弱,易生冻疮。
④服饰过紧会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脚部易生冻疮,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鞋袜不能太紧。
如何预防冻疮?
【 防治|哈医大四院松北皮肤科教你正确防治冻疮】
文章插图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曾经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冷为依据,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
同时,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身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冻疮。冬天应适当吃些温补(牛肉、羊肉等)、祛寒(辣椒、胡椒、生姜等)的食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预防冻疮的发生。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刘冰梅主任提醒大家,手脚冷时用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利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刘冰梅主任建议,冬天要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保暖,避受风寒,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平日里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另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因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平时应该控制血糖。
- 麻风|三元区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
- 眼科|发挥中医眼科在眼病防治中的作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印发
- 明光市|市卫健委副主任雷晶晶赴明光市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
- 淋巴结|哈医大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清媛教授为您讲解淋巴瘤的治疗与预防
- 结核病日|202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发布
- 北京大学|新首钢队列项目探索心血管病防治模式
- 文峰社区|徽州区文峰社区:“两癌”防治宣传 关爱女性健康
- 宣传|朱里街道中心卫生院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 体重指数|夫妻病应共同防治?避免“一损俱损”
- 患者|【关爱麻风患者 共创美好生活】金东区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走访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