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雅
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我国40至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0%。
预计,未来3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将达2.12亿!我国低骨量人群也很庞大,这部分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我国40至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另外,还有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至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就像是被白蚁侵蚀过的房屋框架。脆弱的骨骼最初不会造成疼痛,大多数人直到发生骨折才意识到自己的骨骼已经脆弱,但不幸的是,等到骨折发生,想再让骨折重新变得强壮就比较困难。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最常见的脆性骨折是腕部骨折、椎体骨折和髋关节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危害最大。髋部骨折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时行手术治疗,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无法手术或手术效果不好者需长期卧床。需注意的是,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形成下肢血栓等,这些并发症会威胁患者生命。
这些症状你有吗?
疼痛: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一般骨量丢失30%以上即可出现骨痛(骨质疏松症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久立、久坐等,疼痛加剧;夜间、清晨醒来,弯腰、肌肉运动时,疼痛加重。
骨骼变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变形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骨折:脊椎、腕部和髋部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骨折,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骨量丢失37%以上就有可能发生骨折。
腿抽筋、出虚汗:如果小强度运动就引起小腿肌肉痉挛,就要考虑患有缺钙或骨质疏松症了。此外,体内缺钙使体温调节中枢容易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寒冷的冬天,入眠时易出虚汗或冷汗,可能就是因为钙不足。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通过运动存骨量,什么时候都不晚
人在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水平对成年后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的骨骼发育,提高骨量、骨密度、骨宽度等骨形态学指标,为成年后高骨峰值的获得及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奠定基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骨量通常在20至30岁之间达到峰值,锻炼等外部因素在骨量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通过体力活动获得骨量,但可以通过体力活动有效防止骨质流失。
【 骨量|你在“骨量银行”储蓄了吗?】 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其他机构提出,进行有一定强度要求的运动锻炼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这些运动包括跳跃、有氧运动、跑步、力量训练等。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