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北京在朝阳、海淀等重点地区推动建设国际医院

12月29日,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陆珊介绍,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以公立医院国际部和优质社会办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国际医疗服务格局,国际医疗服务环境持续优化。目前正在朝阳区、海淀区、“三城一区”等重点地区推进国际医院项目建设。
国际|北京在朝阳、海淀等重点地区推动建设国际医院】其中,位于朝阳区东坝地区的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已取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预计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昌平区在建的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北京高博医院已取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已完成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同时,支持各区建设国际医院,目前海淀区的阜诚医院项目、朝阳区的嘉会医院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朝阳区的莱佛士医院、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已开业。
北京出台25条措施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陆珊介绍,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政策创新持续加大,确定8家国际试点医院和10项重点任务。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善方医院、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医疗机构试点推动实现流程、服务、环境等与国际接轨。支持公立医院有序设置和发展国际医疗部,制定医院国际医疗部建设指南,提高国际医疗服务水平。
各部门共同推进创新政策在试点医疗机构的先行先试,支持试点医院临床急需药品进口,协助北京协和医院进口临床急需罕见病用药米托坦片;给予医院特设岗位试点政策,北京天坛医院已聘用2名特设岗位外籍专家;放开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促进国际医疗服务发展。
同时,推进国际医疗联合体,朝阳区建立了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的国际医疗联合体,实现了医联体内机构的实验室检查与中日友好医院的同质化;完善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与医联体内机构的转诊机制;建立了涵盖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康复与保健一体化的服务套餐模式。
海淀区设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清华大学医院、北京大学医院共同参与的国际医疗联合体工作,在国际医疗服务涉及的机构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推进社区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朝阳区以三里屯地区为试点,在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涉外医疗爱心服务台”和外籍诊室,规范院内外语标识,建立了中英文双语健康档案,向外籍患者提供英文病历和检查检验等资料,为外籍人士提供全科、中医、口腔、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里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6家使馆签订了家医服务协议,提供24小时免费健康咨询、双语上门问诊、口腔管理、营养健康膳食咨询与管理、中医文化养生交流等服务。外国人永居证、护照等外籍人员身份证件实现了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京医通平台等就医服务渠道的便利化应用。
加强国际医疗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首都医学外语人才储备库”,积累了一批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宣武医院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佑安医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同仁医院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友谊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工程。朝阳区组织开展了医疗机构一线及窗口外事人才英语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才团组赴境外交流学习。
据介绍,北京还将加快医疗服务、支付体系与国际接轨,优化医疗保险保障服务。支持试点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管理认证、国际商业保险认证,推进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合作对接;支持国际医疗服务医保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给予就诊患者更多便利待遇和保障。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