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鉴2002年导演的《哭泣的女人》,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女主角获得了女演员特别贡献奖 。此外,电影还获得了釜山国际电影节"柯达影像剧本大奖"、"亚洲电影推广大奖"等7项国际大奖,被发行到全球十几个国家,可一部在国外如此受欢迎的电影,在国内却从未公映 。
文章插图
这是因为电影触碰了站街、卖碟、哭丧、贿赂等不少"禁忌"话题,展示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困境,直指社会的阴暗面,讽刺了愚昧落后的丧葬文化,更对现代女性被传统束缚的现象进行了反思,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
1、站街卖碟哭丧,只为追求身份认同
出生农村的王桂香,为了成为城里人,跟着丈夫来到北京打拼,在北京,夫妻俩蜗居在大杂院里,院里龙蛇混杂,毫无私人空间可言,丈夫不求上进,每日只想着赌博赚大钱,生活的重担只能由王桂香承担起来 。
文章插图
王桂香靠卖有色光碟赚点小钱,为防被民警盯上,她花钱租了个孩子做掩护,一边哄孩子一边招揽生意 。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农村人为了融入城市,都开始进城务工,王桂香就是其中一员,可即便到了城市,他们仍旧是底层人士,融入不了城市人的生活,她蜗居在脏乱狭小的房间里,洗漱台和厕所都是公共的 。
王桂香和一众农民工离开家、离开土地,来到大城市,幻想着开始新的美好的生活,幻想着可以成为城里人,可现实却很扎心,迎接他们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而是破旧的胡同、脏乱的住所、贴着小广告的公厕,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甚至为了赚钱铤而走险 。
可至始至终,他们都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甚至是局外人,他们没有身份,如同浮萍一样漂浮着,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想要继续留在城里搏一个身份,后来无奈回乡后,王桂香嘴硬地说城里的生活"还行" 。
忙活了一上午,王桂香终于遇到了一个买主,对方刚想问下价格,警报声就响起来了,她一把抢过光碟,抱着孩子钻进巷子里,可还是被路过的民警逮住了,她又是鞠躬又是道歉,总算没被抓进去,可光碟被没收了 。
文章插图
王桂香带着孩子灰溜溜地回到家,准备把孩子还回去,却发现孩子家门窗紧闭,旁边的邻居说那对夫妻搬走了,王桂香顿觉不妙,这是故意撇下孩子,她跑回家准备和丈夫商量对策,可丈夫因为赌博把别人的眼睛打伤,被警察抓走了 。
几天后,被打伤的家属找王桂香索要赔偿,王桂香哪里有,只能带着孩子回了贵州老家 。回到老家后,王桂香想回剧团工作,可却被告知剧团已经关门,她只能找到当初的老相好,如今开纸扎店的刘友敏,虽然对方也已婚了,但是丝毫不影响两人旧情复燃,一番温存之后,刘友敏答应先给孩子找户人家送养 。
如果想救丈夫出来最起码要1万块,为了赚钱,王桂香在刘友敏的介绍下,做起了哭丧婆 。
王桂香天生就有一副好嗓门,还会唱歌跳舞,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哭丧婆,日子也越过越好,也终于筹够了1万块 。
文章插图
这天,王桂香拿着钱找到了监狱长,对方收了钱之后,还不停地暗示,王桂香二话不说便开始脱衣服,监狱长嘴上说着不要,但是却立马起身把门关上了 。
她满心期待地回家等丈夫出狱,却等来一纸死亡确认书,原来丈夫试图逃跑被击毙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王桂香异常平静,只是在在民警离开后,要求老相好离婚娶自己,在被拒绝后,她的世界崩塌了 。
文章插图
王桂香的种种挣扎,乍看上去都是为了丈夫,其实是为了帮自己找到身份认同 。
在城里待不下去后,王桂香回到农村,试图找回自己的身份,可尴尬的是,家乡早已经没有了她的身份,剧团关门了,因为穿着艳丽,王桂香走到哪儿都被认为是一个异类,甚至还有人说她打扮得这么好看,肯定不是做正经工作的 。
无奈之下,她只能找到旧情人,靠出卖自己的感情换得一份工作,可两人的关系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王桂香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给能够给自己身份的丈夫,可丈夫却在快要出狱前被击毙了,她试图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要旧情人离婚娶自己,在遭到拒绝后,她终于崩溃了,因为她再也找不回自己的身份了 。
导演刻画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桂香,而是在广大农村中存在的大量的"王桂香"们,描绘着农民工群体生存环境之恶劣和作为边缘人的状态,他们不断挣扎,不断努力,只为找到一个身份 。
2、拥有现代思维的女性,终究难以逃脱传统束缚
王桂香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却有着现代女性的思维,年轻的时候,她长得漂亮,还是搞文艺的,自然有不少追求者,在选择对象时,她放弃了老实的刘友敏,选择了更有"闯劲"的许长庚 。
文章插图
王桂香跟着许长庚来到了北京谋出路 。谁也没有想到,更有闯劲的许长庚,胆子确实大,但也更容易误入歧途,当他因赌博欠了一屁股债之后,王桂香也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去卖碟赚钱还赌债,后面即便丈夫进了监狱,她还是无怨无悔地哭丧赚钱救丈夫 。
王桂香虽然有着现代女性的思维,但仍旧难以摆脱传统的束缚,这是导演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
许多和王桂香一样有着现代思维的女人,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人和婚姻上,哪怕丈夫再不对,哪怕自己和别的男人厮混,她仍旧没想过结束婚姻,为了救出丈夫,她去哭丧,去奉献自己,这是王桂香身上的闪光点,也是女人的巨大悲哀 。
3、 愚昧的丧葬文化,孝文化被物欲冲淡
影片将极大的篇幅留给了王桂香在老家的片段,着重描写了当地人的"哭丧"习俗 。
王桂香回到老家后不久,被丈夫打伤的一家人又来索赔,王桂香干脆一哭二闹三上吊,对方只能无奈离开,这一哭被老相好刘友敏听到了,刘友敏觉得她非常适合做哭丧,王桂香本身待过剧团,唱跳俱佳,再加上她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哭丧婆 。
文章插图
哭丧原本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影片却以非常诙谐的手法表现了出来,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 。
王桂香从小白哭到了名震一方的王姨,哭丧的价格也明码标价,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差不多得了,四邻不安,倾盆大雨,天崩地裂 。
【卖碟什么意思(街头卖碟)】很多人为了撑场面,博个孝子贤孙的名头都舍得花钱,好像王桂香一哭就能掩盖他们不孝的事实,对此,王桂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方出什么价钱她就哭什么水准 。
文章插图
在灵堂里,丈夫刚刚去世,寡妇就当着丈夫的遗像和别人厮混,前来吊丧的人像往常一样打起了麻将,王桂香甚至还为一只宠物狗哭过丧 。
这样的情节,看似荒诞,实则是在暗讽愚昧的丧葬文化:人活着没有好好珍惜,去世后却要风光下葬 。
在时代的冲击下,最能唤起人亲情观念的死亡,也为淡而无味的人情掩埋,流传下来的哭丧传统也沦为牟利的工具 。
一些不肖子孙生花大价钱大办丧礼,以为过往种种就会烟消云散,在葬礼上甚至不愿意为亲人哭上一哭,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孝文化,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消失不见 。
4、人有善恶两面,再现真实又复杂的人性
故事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王桂香的经历和性格也是许多农村女人的缩影,她为了生活,敢于撒泼打滚,拥有令人厌恶一面,但是她也坚毅勇敢,心存善念,让人恨不起来 。
为了生活,她不惜租借孩子,铤而走险去卖碟,在丈夫被捕入狱后,她回到家乡火速和已婚的旧情人走到一起,两人的关系被旧情人的妻子发现后,她毫不客气地在街上和情人的妻子对骂,没有丝毫愧疚感 。
文章插图
当被丈夫打伤的受害者来索赔时,她一哭二闹三上吊,两手一摊说没钱,索赔者刚刚放下狠话离开,她便立马收声,没有一丝悲伤,典型的老赖作风 。
在生活的打磨下,王桂香不顾道德礼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面子于她来说早已无用 。
可就是这样一个面目可憎,泼辣无底线的女人,却又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北京的那对夫妻丢下孩子离开后,她也大可丢下孩子不管,但是却带着孩子回了老家 。
当她赚到钱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接孩子出来,吃好吃的,买新衣服,她手里有了1万块时,还主动给丈夫打伤的那对夫妻送去5000元的赔偿金 。
文章插图
哭丧时,已经成名的王桂香接了一个100块的单子,老相好刘友敏劝她别去,但她因为同情对方的贫穷还是去了 。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她的善良,那么她哭丧歌赚钱的出发点,也许能让大家感同身受:为了救丈夫出狱 。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也有善良的一面,做尽善事的好人也有阴暗的一面,在生活的捶打下,人性的善与恶更加复杂 。
5、普通人的苦苦挣扎,终究敌不过命运的巨轮
王桂香的哭泣,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开始她也不好意思,难以开口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对哭丧歌信手捏来,唱得风生水起,不过都是毫无感情的哭泣 。最后的一场哭泣在影片末尾,丈夫因为越狱被击毙,情人又拒绝了她的结婚要求 。
这场哭戏,王桂香最初也只是例行公事,可伴着哀怨的二胡,王桂香唱起歌,想到了如今的处境,渐渐噎住了,泪如雨下,最后泣不成声,连主人家给的红包都忘记握紧,大把大把的红包从手中滑落 。
因为对她而言,丈夫死了,情人也不肯娶自己,她所有的期盼、希望都没了 。
文章插图
王桂香三个阶段哭泣状态的描写,实则是呼应了普通人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存状态,初入社会的我们无力承担生活的重担,只能想尽千方百计赚钱,一开始我们也会不好意思,
可是时间久了,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不得不变得厚脸皮,忘记一切体面,只为赚到更多的钱来维持生活,可忙活了半辈子,却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命运的浪潮下,拼命挣扎,争取不被冲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