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学习的对象 , 也是一种个性的投射 。
赵之谦不羁的性格 , 从他在绘画上选择了陈淳、徐文长、石涛、李鱓和恽寿平、蒋廷锡两种性格迥异画家的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 。不过 , 赵之谦的心胸 , 却好像一座熔炉 , 织烈得不仅能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 , 冶炼出共同的元素 , 也能在所学得的每一种艺术风格里面 , 融入自己的笔法、个性 , 没有任何一种技法和风格 , 能束缚住他的个性和感情 。
文章插图
《牡丹图轴》
【没有任何缘由(邓石如)】 陈淳、徐文长、石涛和李鱓的绘画 , 同是从写生 , 从生动活泼的大自然中 , 吸取营养 。在生活际遇上 , 也多半经历艰难坎坷 , 一种抑郁不平之气 , 自然而然地宣泄在笔墨之中 。因此 , 赵之谦大多数作品 , 也是对景写生 , 尤其在温州期间 , 更是生活在瓯江沿岸的风物之中和他那落魄与愤世嫉俗的心境 , 比徐文长、李鱓有遇之而无不及 。篆刻的刀石、书画的笔墨 , 是他浪迹天涯的伴侣 , 也是他空虚心灵的寄托 。他与他们的艺术之间 , 产生一种深刻的共鸣 。
文章插图
《瓶花图》
恽寿平、蒋廷锡 , 在性格上比较慎戒含蓄 , 不像上述诸家那么洒脱不羁;在作品上 , 也比较温柔敦厚 , 流露着儒雅秀润之气 。
文章插图
《仙桃图》
他从恽寿平的画中领悟:
“学南田难得拙逸 , 徒事秀媚 , 便失宗旨 。”学南田徒得秀媚 , 而忽视所涵蕴的拙逸 , 不是南田之罪 , 是学习者的误解 。这与学赵之谦“颜底魏面”书法的人 , 只学到了他书中圆熟的外表 , 却忽视了他从篆、隶、八分而魏碑 , 一步步建立的基础 。这是学者不察 , 不是他的过错;但是为他带来了“侧媚” , “靡靡之书”的讥笑 。当赵之谦为这位明末清初的没骨花卉大师辩解之余 , 想到自己所遭到的曲解 , 心中不免有一种怃然之感 。
文章插图
《瓶梅燈鼠图轴》
在长久的体验中 , 他觉得恽寿平画中的山石 , 无论多小的幅度 , 其中往往蕴藏着一种磊落的气势 , 表现出宕荡而广阔的胸襟 。赵之谦在他所画的一幅状似千年古芝般的岩石扇面中题:
“恽正叔画 , 凡小册之一拓而大之 , 即以为芝岩图 , 磊落襟怀 , 崚嶒气骨 , 似胜前人;若丰神秀逸 , 则谢不敏矣 。”这种深刻的领悟 , 也许就是他能把两种性格迥异的画风 , 融合在一起的原因 。
文章插图
《红水仙》
无论书画同源的思想和以金石的笔法表现在绘画之中 , 都不是由他创始的 。黄慎以草书入画 , 金冬心以古拙的金石笔触画佛、画马、画江路野梅 , 李鱓与高凤翰的写意花卉 , 表现出与行草一样的笔情墨趣 。从金冬心、李鱓的画中 , 从他对隶、楷日益深入的理解中 , 他画中的线条 , 越来越充满了“写”的意趣 , 布局则日趋简洁......
“学由博反约 , 画以繁入简 。”他在画中题:也许是一位画家思想、年龄和胸襟自然演变的结果 。但他对初学会哈的人 , 仍认为细密的观察和描写 , 容易进入常轨 。客居北京期间 , 赵之谦绘画中 , 另一较明显的改变是所题款识的书体 , 也由行书变为篆、隶 , 或苍深健雅的北魏真书 。
文章插图
《蔬果扇面》
不知何时 , 他把目光从近代画家的作品中 , 转移到宋元的花卉画风上面 , 或许这也是一种溯本探源的功夫吧......
猜你喜欢